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2)
2023(11009)
2022(9522)
2021(8852)
2020(7539)
2019(17897)
2018(17561)
2017(34264)
2016(18774)
2015(21304)
2014(21337)
2013(21576)
2012(20340)
2011(18318)
2010(18421)
2009(17221)
2008(17212)
2007(15570)
2006(13755)
2005(12099)
作者
(54405)
(46462)
(45808)
(43686)
(28908)
(22508)
(20941)
(18293)
(17526)
(16572)
(15689)
(15653)
(14708)
(14382)
(14332)
(14313)
(14208)
(13426)
(13286)
(13214)
(11629)
(11513)
(11292)
(10817)
(10532)
(10439)
(10350)
(10080)
(9445)
(9357)
学科
(87006)
经济(86936)
(53523)
(51316)
管理(44077)
农业(33949)
方法(33844)
(30881)
企业(30881)
数学(30611)
数学方法(30383)
地方(24658)
业经(21366)
中国(20796)
(20038)
(17066)
(15488)
(14704)
贸易(14701)
(14127)
(13821)
农业经济(12690)
收入(12672)
土地(12463)
环境(12227)
地方经济(10819)
(10753)
银行(10727)
(10721)
发展(10706)
机构
学院(267965)
大学(263350)
(110747)
经济(108302)
管理(101764)
研究(92599)
理学(87796)
理学院(86707)
管理学(85178)
管理学院(84703)
中国(71630)
(66847)
科学(58862)
(57417)
农业(51403)
(47970)
业大(47969)
(47785)
(45383)
中心(44866)
研究所(43545)
财经(37405)
(37042)
师范(36737)
北京(35392)
(33855)
(33731)
(33719)
经济学(32695)
(32362)
基金
项目(179780)
科学(140345)
研究(132361)
基金(128020)
(110979)
国家(109926)
科学基金(93576)
社会(83680)
社会科(78720)
社会科学(78694)
(73852)
基金项目(69651)
(60113)
自然(59536)
教育(58623)
自然科(57996)
自然科学(57980)
自然科学基金(56920)
编号(55352)
资助(50739)
成果(43853)
(41157)
重点(40215)
(39447)
课题(38077)
(37037)
(36722)
科研(34431)
创新(34369)
国家社会(33504)
期刊
(131170)
经济(131170)
研究(74885)
(69667)
中国(58617)
农业(47309)
学报(44215)
科学(41626)
(36006)
大学(33533)
学学(31736)
管理(30086)
业经(28348)
(25838)
金融(25838)
教育(24320)
(22592)
技术(22082)
问题(19364)
经济研究(17607)
财经(17377)
资源(16630)
(16157)
农业经济(15425)
农村(15351)
(15351)
(14845)
世界(13826)
技术经济(13332)
经济问题(13328)
共检索到405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流转能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协整方法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农地流转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非农收入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却存在波动。同时,农民非农收入水平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早期农地流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提供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云锋  温其玉  郭贯成  
研究目的:从失地农民"被动性"市民化新的视角探讨土地征收补偿核算。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价值评估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征收是引起"被动性"市民化的原因之一,也包含在"被动性"市民化的第一个阶段;"被动性"市民化的成本补偿应由产权补偿、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构成,其中代价补偿可分为第一过渡补偿、第二过渡补偿和第三过渡补偿;土地征收补偿应是产权补偿和代价补偿中的第一过渡补偿组成;(2)2011年南京市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补偿应达到610.39元/m2,其中产权补偿约占60%,代价补偿和发展补偿约占40%;土地征收补偿应达到390.81元/m2,是南京市现有征地补偿标准的6.15倍。研究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方卫  黄建红  张锦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雨才  董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长生  张成君  沈忠明  刘定祥  
本文利用碰撞理论和中间过渡状态理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所需具备的条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进一步指出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由于农民本身所具备的能量太低,同时又由于受自身的知识水平、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再次获取转移能量有限,只有小部分农村剩余劳动者才能与城市发生"有效碰撞",进而转化为市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鹏  黄贤金  陈志刚  濮励杰  李宪文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各自选择了2个村的基础上,运用对24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数量经济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下的农户行为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决策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农业土地利用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大田作物向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地类转化;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这一转化;同时,农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政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最后从区域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深化农村土地产权的物权化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及积极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包宗顺  徐志明  高珊  周春芳  
本文在大量农村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政府部门农村土地流转统计资料,对江苏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和现存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巨大梯度差异,导致地区间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速度、流转方式、流转土地集聚程度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差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素质、人均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均对农村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其中,前四项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均为正向。总体而言,上述因素对农村土地流出率的影响程度均大大高于对农村土地流入率的影响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吴雨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杨珩  
本文以对2006年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扩展的明塞模型,对决定农民工收入的各个人力资本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培训和当前工作的持续时间对农民工的收入起着明显的作用。因此认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技能,同时健全城市断裂的劳动力市场,稳步积累农民工城市工作经验,增加其获得城市非农工作的机会,增强其城市工作的稳定性,提高其转移后的收入,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现有研究对土地调整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之间的关系并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利用来自中国6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和Tobit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调整显著促进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一方面在非农就业机会存在的条件下,土地调整导致农户对地权不稳定的预期加强,促使有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更积极地转出农地,增加了农地供给;另一方面拥有较多农业固定资产的农户即使面对地权不稳定的威胁也不愿意降低土地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合力表现出土地调整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显著正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制定以及农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元明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震  张玉洁  
本文以转移至江苏省南京市的农村劳动力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选择不同迁移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总体样本和男性样本选择家庭迁移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类型对迁移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学龄子女数是对农民选择家庭迁移具有重要影响的家庭特征因素,尤其是对女性样本来说,有学龄子女的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家庭迁移;已迁移时间和迁移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选择家庭迁移具有正向的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俊凤  刘友兆  
基于"新三农"问题的视角,在分析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民权益保护、农村可持续稳定和农业生态安全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对"新三农"问题的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灰靶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土地整治对"新三农"问题的影响效应显著,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从综合效应来看,苏北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南地区;从分层效应来看,江苏土地整治在维护农村可持续稳定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但在农民权益保护和农业生态安全维护方面略有不足,忽视了土地整治过程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问题。因此,有必要转变现阶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完善制度体系及工作机制,以提升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勇  
文章以江苏省南京市失地农民为例,对土地征用所导致的就业冲击和就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大约54%的被调查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就业状态,其中以征地前从事农业的农民为主,并且中老年、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受到冲击的可能性较大。受到就业冲击的失地农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就业分化,主要表现为外出打工和陷入失业,继续从事农业的很少。计量检验显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实现各种形式的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更容易失业;男性更加愿意外出打工。土地补偿金、征地的用途和生活费补助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分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鹏  黄贤金  曲福田  汪冰清  
在对江苏省常熟、南京以及宝应等地 6个村庄进行调查和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确立农地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农地流转方向和农地流转率 ,构建了不同区域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模型 ;对农地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推进农地市场规范运行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