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4)
- 2023(16623)
- 2022(13538)
- 2021(12381)
- 2020(10571)
- 2019(23902)
- 2018(23732)
- 2017(45633)
- 2016(25148)
- 2015(28210)
- 2014(28195)
- 2013(27560)
- 2012(24991)
- 2011(22360)
- 2010(22145)
- 2009(20536)
- 2008(20032)
- 2007(18203)
- 2006(15793)
- 2005(13677)
- 学科
- 济(103428)
- 经济(103318)
- 业(73812)
- 管理(67113)
- 企(52058)
- 企业(52058)
- 农(48794)
- 方法(46881)
- 数学(41913)
- 数学方法(41412)
- 农业(32057)
- 中国(27498)
- 业经(26503)
- 财(25879)
- 学(20695)
- 地方(20303)
- 贸(19669)
- 贸易(19665)
- 制(19224)
- 易(19174)
- 务(15802)
- 技术(15768)
- 财务(15751)
- 财务管理(15713)
- 银(15094)
- 银行(15020)
- 企业财务(14907)
- 环境(14773)
- 发(14691)
- 行(14234)
- 机构
- 学院(358656)
- 大学(354550)
- 济(145177)
- 经济(142367)
- 管理(136994)
- 理学(119836)
- 理学院(118548)
- 研究(118245)
- 管理学(116271)
- 管理学院(115635)
- 中国(89007)
- 农(83844)
- 科学(76735)
- 京(73040)
- 农业(65570)
- 业大(64099)
- 财(62828)
- 所(60878)
- 中心(56992)
- 研究所(55925)
- 江(53619)
- 财经(51067)
- 经(46640)
- 范(45263)
- 师范(44660)
- 北京(44314)
- 经济学(44296)
- 州(42217)
- 农业大学(41635)
- 院(41407)
- 基金
- 项目(250442)
- 科学(196125)
- 基金(181911)
- 研究(176228)
- 家(161434)
- 国家(160056)
- 科学基金(136339)
- 社会(112545)
- 社会科(106462)
- 社会科学(106429)
- 省(100247)
- 基金项目(97145)
- 自然(90293)
- 自然科(88246)
- 自然科学(88216)
- 自然科学基金(86644)
- 划(83707)
- 教育(80924)
- 资助(73129)
- 编号(70886)
- 重点(56592)
- 成果(55747)
- 部(54648)
- 发(54396)
- 创(52335)
- 科研(49023)
- 创新(48959)
- 课题(48349)
- 计划(47802)
- 国家社会(46950)
- 期刊
- 济(155311)
- 经济(155311)
- 研究(93479)
- 农(82977)
- 中国(66491)
- 学报(65178)
- 科学(56980)
- 农业(55964)
- 大学(48851)
- 财(48141)
- 学学(46774)
- 管理(45342)
- 教育(32605)
- 融(32369)
- 金融(32369)
- 业经(31646)
- 技术(30421)
- 业(28038)
- 财经(24376)
- 经济研究(23600)
- 问题(22444)
- 经(20893)
- 版(20501)
- 业大(18192)
- 技术经济(17432)
- 科技(17240)
- 统计(17082)
- 世界(16679)
- 资源(16152)
- 商业(16068)
共检索到50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陈姣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贵阳市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应挖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加强基层平台的支撑作用,积极维护农村劳动者的各项权益。
关键词:
贵阳市 农村劳动力 就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异地就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山 张应阳
基于河南24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从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土地意识两方面分析了其对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对其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543倍;农民土地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依赖意识每增强1个单位,农民市民化意愿就会降低40.01%;农民土地退出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愿意退出土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是不愿退出土地的5.038倍;农民土地价值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土
关键词:
农民 市民化意愿 非农收入比重 土地意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成程 陈利根 赵光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民对宅基地福利性的认同程度,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民认同宅基地福利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民非农化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非农化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的负向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并且就业非农化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的负向影响最大,这说明提高非农就业水平比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更能有效地弱化宅基地福利性认同。此外,个人特征与住房特征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民非农化 宅基地 福利性认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鹏
新疆农牧民主要从事传统农牧业,富余农牧民劳动转移的规模小,收入低,原因在于新疆工业化与城镇化非均衡进展,工业经济结构超前性与就业结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新疆应当调整经济结构,实行就业优先的工业化路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牧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收入水平。
关键词:
收入结构 工业化 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连业 杜跃平 张爱婷 董国强
本文采用嵌套Logit模型,考察和分析了城郊被动型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城郊农民非农就业意愿及成功实现就业转移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个人因素对非农就业倾向及转移成功率有重要影响;年龄是影响非农就业倾向最重要的因素,非农就业倾向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受教育程度总体上是影响具有非农就业意愿者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对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转移成功率的影响最为重要;劳动者家庭人口数及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对非农就业倾向及成功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加强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健全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是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及顺利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全喜 宋戈 隋虹均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压力、状态与响应因素的多重并发影响和因果组态复杂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的影响分析和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法(fsQCA)的组态分析。研究结果:(1)2004—2020年中国耕地“非农化”面积总体呈增长态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和不同单元分别表现出“东多西少”“阶梯递增”“中西扩散”特征。(2)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体现出明显时空异质效应,其中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是普遍性的因素。(3)压力、状态与响应中单因素并不构成影响耕地“非农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耕地“非农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构成的不同组态构型并发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组态构型的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会发生角色和地位的转换。研究结论:耕地“非农化”受经济、社会和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在制定调控管理政策时需着眼于不同组态路径中压力、状态及响应多重条件的适配关系,加强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规划管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浩军
农民工作为我国庞大却弱势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后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平稳有序合理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有利于解决三农痼疾,又能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分流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农民工作为农民非农就业主渠道对现代化的贡献;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原因;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瓶颈因素及对策等。
关键词:
非农化 农民工 转移就业 城市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李冬梅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所在,而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决策。基于四川省4市471个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对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土地流转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倾向,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其市民化倾向越强烈;第二,高层次非农就业除了具有正向影响市民化倾向的主效应外,还在土地流转与市民化倾向的关系中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调节方向表现为,减弱低土地流转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土地流转程度导致的正面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重保障城市就业权益、合理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民书 李文溥 林枫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郊区农村属于被动加入城市化行列。由于郊区农业边际收益高,农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城郊农民违章搭盖带来的收益,增加部分农民自愿待业的倾向。推进郊区农村城市化,需广辟农民非农化途径,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把处理农民违章建筑与允许农民集资建设"外来人员公寓"和农民的劳动就业联系起来,促进郊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就业。
关键词:
郊区农民 城市化 违章建筑 非农化 就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坚 葛晓巍 刘克春
文章分析表明:非农化进程中农民从事某一工作的时间和从事非农工作的总时间较长,并且转换工作次数较少,由此可知我国从事非农职业农民的流动性并不强。农民工作稳定在非农化进程中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关注如何使这些农民真正转换身份成为市民并向高声望职业流动。除了改革相关制度为他们创造好的就业环境外,让他们具有向上流动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农民 非农化 从业时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王玲俐
西部地区的贫穷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的贫穷在于非农收入低。从四川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来看,非农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农民减收的主要因素来看,种植业收入增长明显下降。工资性收入和种植业收入是四川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基本路径不应寄托在种植业上,而应寄托在非农收入上。非农化的形式选择有两种:“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民增收 非农化 基本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文剑
协整分析表明,1978年之前,我国非农就业对城镇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现象;1978年之后,我国城镇就业增长远远滞后于非农就业,且两者不存在显著的G ranger因果关系。片面重工化战略和农村工业化战略导致非农就业的发展与非农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相互脱离,制约了城镇就业规模的增长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战略 非农就业 城镇就业 协整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