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1)
- 2023(7817)
- 2022(6177)
- 2021(6055)
- 2020(4595)
- 2019(10025)
- 2018(10216)
- 2017(18556)
- 2016(10519)
- 2015(11707)
- 2014(11661)
- 2013(11089)
- 2012(10221)
- 2011(9296)
- 2010(9492)
- 2009(8667)
- 2008(8337)
- 2007(7811)
- 2006(7055)
- 2005(6233)
- 学科
- 农(45493)
- 济(37994)
- 经济(37940)
- 业(31947)
- 农业(30324)
- 管理(20190)
- 业经(14797)
- 中国(12333)
- 企(11512)
- 企业(11512)
- 制(11487)
- 农业经济(10468)
- 地方(9965)
- 体(9838)
- 发(9137)
- 村(9097)
- 农村(9090)
- 方法(8435)
- 学(7936)
- 发展(7759)
- 展(7741)
- 土地(7559)
- 教育(7444)
- 策(7209)
- 数学(7092)
- 财(7079)
- 理论(7045)
- 数学方法(6992)
- 及其(6958)
- 银(6954)
- 机构
- 学院(141916)
- 大学(132853)
- 济(54316)
- 经济(52961)
- 研究(50754)
- 管理(49533)
- 农(48977)
- 理学(42040)
- 理学院(41616)
- 管理学(40850)
- 管理学院(40613)
- 中国(40009)
- 农业(37274)
- 科学(31515)
- 业大(29843)
- 京(28325)
- 所(26042)
- 中心(24813)
- 江(24463)
- 研究所(23526)
- 财(23222)
- 农业大学(22768)
- 范(19954)
- 师范(19706)
- 省(19697)
- 州(18916)
- 技术(18579)
- 业(18426)
- 院(17613)
- 财经(17342)
- 基金
- 项目(94072)
- 研究(75559)
- 科学(72240)
- 基金(63085)
- 家(55047)
- 国家(54376)
- 社会(45153)
- 科学基金(44992)
- 社会科(41964)
- 社会科学(41955)
- 省(40980)
- 编号(35140)
- 教育(34494)
- 基金项目(33298)
- 划(32474)
- 农(28971)
- 成果(28629)
- 自然(26167)
- 自然科(25442)
- 自然科学(25436)
- 自然科学基金(24931)
- 课题(24522)
- 资助(23853)
- 发(22755)
- 重点(21350)
- 年(20769)
- 部(20355)
- 性(20013)
- 创(19954)
- 制(19192)
共检索到225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红利 宋宗宇
为了解决农民集体对外行使集体所有权难题,地方实践和学界探索出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集体等同并进行法人化构造、将农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并以土地用益物权出资成立法人等路径。但是,这些做法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被流转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被虚化的危险,应当明确农民集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不宜对其进行法人化改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为特别法人,其特别之处在于其法人属性的动态性与灵活性。前者基于独立经营对外代表农民集体行使集体所有权,其具体法人类型可以分地域分时期灵活选择;后者基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英豪
主张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法人化改制理论认为应把农民集体这一虚的主体做实,路径是进行土地股份化,农民集体社团法人化。该理论和其具体路径去家庭化的集体土地统一经营体制面临着障碍。合乎现实的路径应当是坚持成员集体共有所有权模式,立足点应当是强化农民个体成员权,构建和完善成员权制度,充分保障农民个体的权利。
关键词:
集体土地 所有权主体 社团法人化 成员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红利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适宜的对象是集体经营性财产,不宜作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统一路径。统一的产权运行路径,难以兼顾集体财产的资源保障与财产增值功能,无法有效平衡公平与效益价值。将集体财产划分为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种类型,并对不同财产构建侧重点不同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机制是农民集体所有权实现的基本理念。这一分类推进理念既与国家强制性变迁方向一致,也是由农民集体所有权客体的复杂性所决定。集体资源性财产要完善承包经营制度,集体经营性财产要探索产权量化、统一经营的组织结构,集体非经营性财产则要构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长青
本文从评析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现状入手,指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的根源,并合考虑我国学界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政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所有权 主体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河 李军波
研究目的:为现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运行提供法学理论的合理解释,为相关立法构建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土地归一定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所有,成员因其身份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永远不得请求分割、转让和继承;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土地所有权不享有任何理论或规范意义上的份额或份额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处分、使用和收益4项权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经"质的分割"后,在集体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所形成的配置状态及利益实现方式。
关键词: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本质 实现形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昭军
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目的性的制度设计,其产权关系的模糊性是为了实现公有制的政治目的。界定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法权关系,应重点考量两个要素:立足现行法律中关于二者角色和功能的规定;隔断破产风险,保障集体土地公有制不被危及。农民集体为集体所有权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法定的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二者之间形成法定信托关系。除依法不得转让的财产(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林地使用权等)之外的集体财产均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关系下具有独立性,能够隔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可能带来的破产风险。信托的目的性有利于实现集体财产为农民集体所共同分享、使用、收益的目的,制约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异化与角色扭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松
集体所有权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基础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承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组织化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首先要完善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制度建设,将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明确为集体成员,集体成员依民主原则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民为主体,民主是其根本原则。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要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对农民集体所有权的转让和处分的权能予以完善,要将集体成员
关键词:
集体所有权 新农村建设 民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施建刚 蔡顺明 魏铭材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现行的三级所有制造成农村土地权属混乱,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主体虚位。本文从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发展同时兼顾保障农民集体所有权权益的视角出发,分别对三级农民集体是否适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展开论证,认为村级农民集体是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合理选择,村民小组虽不宜作为产权主体但仍需保留并作相应改进。本文的研究为合理选择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提供了有益的研究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哈罗德·德姆塞茨 徐丽丽
本文对产权理论进行了拓展。除了关注外部性问题重要性的变化之外,作者还对交易的相当不同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这些内容基本在朝着使资本主义比集体主义更有生产力的方向变化。虽然文中强调的交易本质或许与外部性问题之间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并不排除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文章讨论了参与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特征。此外,为了对其他主要的概念性和理论性讨论作补充,文章考察了相关历史事件。
关键词:
产权 所有权 交易 外部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深层次利益动因是国家通过其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从而获取制度收益。重塑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实质是以增进农地使用效率和满足农民的土地利益诉求为目标的制度变迁。新的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是:使农民成为农地的终极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的直接主体,两者通过产权联系构成一个复合主体系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国家的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残损了农民应有的土地权利,而且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重构农地集体所有制,关键就是要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之成为独立于社区组织的实体,真正行使农地所有权。"新的制度安排"将能使多数农民得利而少数既得利益者受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鹭 钟涨宝
文章研究目的: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主体及其内容的实现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所有权,具有总有的性质,且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而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是明确的。本文提出应当在完善财产代理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以及平衡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本文评述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中,理论研究争论不休的各种观点,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权 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童列春
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以集体成员、农用土地和农业产业为基础,针对农村群体生活安排而设计,旨在保障农民生存、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全;它脱胎于公有权,是资源性质、社区性质的所有权,处于国家意志严格约束之下;它将农地归属于农民集体,排除了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保障农业生产组织和农地资源整合。农民集体是群体主体,农地与道路、水利设施等财产协同发挥功能,通过生产经营机制实现运行,并得到多层次法律机制的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