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1)
2023(7364)
2022(6218)
2021(6110)
2020(5248)
2019(11534)
2018(12011)
2017(22655)
2016(12990)
2015(14882)
2014(15167)
2013(14782)
2012(14057)
2011(12723)
2010(13121)
2009(12445)
2008(12638)
2007(11952)
2006(10907)
2005(9983)
作者
(38579)
(33157)
(32354)
(30943)
(20376)
(15935)
(14647)
(12886)
(12561)
(11870)
(11172)
(11158)
(10471)
(10378)
(10377)
(9787)
(9688)
(9448)
(9424)
(9313)
(8490)
(8236)
(8032)
(7824)
(7624)
(7312)
(7299)
(7231)
(6843)
(6828)
学科
(52937)
经济(52848)
(45823)
(42411)
管理(32924)
农业(30309)
(22366)
企业(22366)
业经(16370)
(15683)
方法(15182)
中国(14896)
(13686)
(13655)
数学(12563)
(12524)
数学方法(12264)
土地(11452)
地方(11216)
(10204)
农业经济(10175)
(9425)
银行(9398)
(9337)
农村(9328)
(9163)
(8997)
(8534)
贸易(8529)
理论(8485)
机构
学院(186962)
大学(182113)
(73018)
经济(71153)
管理(67739)
研究(66905)
理学(56692)
(56501)
理学院(56075)
中国(55088)
管理学(54858)
管理学院(54564)
农业(43262)
科学(42113)
(40525)
业大(36439)
(36273)
(34711)
中心(32503)
(32229)
研究所(32138)
农业大学(26784)
(26211)
财经(25710)
北京(25406)
(25246)
师范(24971)
(24920)
(23039)
(22864)
基金
项目(115344)
科学(88705)
研究(86959)
基金(80462)
(70656)
国家(69891)
科学基金(57904)
社会(52704)
社会科(49155)
社会科学(49139)
(47146)
基金项目(42275)
编号(38761)
教育(38725)
(38277)
自然(36373)
自然科(35432)
自然科学(35423)
自然科学基金(34727)
资助(32848)
成果(32733)
(31076)
课题(26295)
(25535)
重点(25512)
(25462)
(22906)
(22820)
(21954)
(21439)
期刊
(97876)
经济(97876)
(61259)
研究(55551)
中国(50197)
农业(41124)
学报(33450)
科学(30326)
(27382)
大学(25762)
学学(24435)
教育(23496)
(21952)
金融(21952)
管理(21926)
业经(21876)
(19139)
技术(16547)
农村(14556)
(14556)
农业经济(14187)
问题(14138)
财经(12908)
(12692)
经济研究(11557)
世界(11154)
(11143)
业大(10540)
经济问题(10226)
资源(9845)
共检索到307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牛若峰  
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集体所有的部分农地转移为非农利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农地非农占用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必须处理好土地产权转让中的利益关系,其中包括失地和无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这是目前学界和农民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湘  杨明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红利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适宜的对象是集体经营性财产,不宜作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统一路径。统一的产权运行路径,难以兼顾集体财产的资源保障与财产增值功能,无法有效平衡公平与效益价值。将集体财产划分为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种类型,并对不同财产构建侧重点不同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机制是农民集体所有权实现的基本理念。这一分类推进理念既与国家强制性变迁方向一致,也是由农民集体所有权客体的复杂性所决定。集体资源性财产要完善承包经营制度,集体经营性财产要探索产权量化、统一经营的组织结构,集体非经营性财产则要构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珂  周荣伟  王春平  吴德富  李国栋  
集体林地流转应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分析了农民林地流转中所涉及的相关权益;指出当前农民林地流转中存在着选择权受到限制和收益权遭受侵害的表现;从林权制度存在缺陷等5个方面分析农民林地流转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从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及林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提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本文评述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中,理论研究争论不休的各种观点,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欣瑜  梁亚荣  
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由农民个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转变,农地政策的变迁引发了土地所有权权能之一——收益权的权利演进。从"占有的权利"到"增长的权利",从"公权力控制"到"私权利回归",农地政策与农地立法相互作用,基本建立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已无障碍。仅仅予以农地政策的保障尚且不够,还需要将其作为物权化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与维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增元  李洪强  
集体产权是国家治理农村基层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集体产权背后体现着"国家—社区—农民"的关系。计划经济时代,农村集体产权归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受到国家和政府的计划和调控,国家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的控制构造出来一个同质、一体的社会结构,束缚着个体的行动自由及发展空间。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性变迁,国家向乡村社会赋权与放权,"国家—社区—农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弹性与灵活,乡村社会获得了对农村集体产权的实际运行权利,广大农民经济自由发展空间迅速扩展。在现代社会,原有产权制度改革释放的能量发挥达到极限,广大农民的自由发展再一次受到制约。进一步扩展广大农民的自由发展空间,保障新时期广大农民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围绕"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否已虚置"这一论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集体所有制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随后进一步依据科斯定理对集体所有制进行解构,最后将集体所有制与产权个人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尽管农民的地权不断完整化,但集体所有制并不必然虚置;集体所有制的功能在拓展、组织形式在重塑。集体所有制是以成员权定产权,违背了产权界定的效率准则;"三权分置"剥离了困在产权上的成员权,召回了市场机制。"三权分置"与产权个人化意在赋权,不过由于集体所有制下合作的交易费用与权利交易的费用更低,所以赋权目标在"三权分置"形式下更能实现"。三权分置"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开,公共领域适用于民主等自治手段,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私人领域适用于市场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充分流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围绕"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否已虚置"这一论题,本文首先梳理了集体所有制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演变历程,随后进一步依据科斯定理对集体所有制进行解构,最后将集体所有制与产权个人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尽管农民的地权不断完整化,但集体所有制并不必然虚置;集体所有制的功能在拓展、组织形式在重塑。集体所有制是以成员权定产权,违背了产权界定的效率准则;"三权分置"剥离了困在产权上的成员权,召回了市场机制。"三权分置"与产权个人化意在赋权,不过由于集体所有制下合作的交易费用与权利交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金辉  雷寰  
本文运用产权理论分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认为农民失地前所拥有的土地初始权益就不完整,这是农民在城市化土地非农化进程利益受损的根源。因此,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对集体土地产权进行重新构架和界定,并提出重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锡根  
土地非农化中必须保障农民利益陈锡根农村城市化,必然有大片农田转向非农化。以上海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伴此而来的是大批农田转为非农用途。1991~1995年的5年间,政府批准的征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松  
集体所有权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基础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承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组织化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首先要完善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制度建设,将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明确为集体成员,集体成员依民主原则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民为主体,民主是其根本原则。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要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对农民集体所有权的转让和处分的权能予以完善,要将集体成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