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4)
2023(12430)
2022(10317)
2021(9687)
2020(7818)
2019(17669)
2018(17548)
2017(32779)
2016(17905)
2015(20294)
2014(20142)
2013(20058)
2012(19299)
2011(17938)
2010(18165)
2009(16776)
2008(16473)
2007(14904)
2006(13649)
2005(12673)
作者
(51966)
(43923)
(43391)
(41140)
(27528)
(21040)
(19494)
(17159)
(16835)
(15550)
(15141)
(14530)
(14092)
(14085)
(13869)
(13282)
(12833)
(12611)
(12515)
(12438)
(11388)
(10946)
(10717)
(10237)
(9843)
(9805)
(9721)
(9549)
(9014)
(8979)
学科
(83298)
经济(83205)
(50822)
(47866)
管理(40996)
农业(31865)
中国(29797)
(27168)
企业(27168)
方法(25441)
地方(22726)
数学(22520)
数学方法(22387)
业经(20710)
(18293)
(16491)
贸易(16476)
(16020)
(15931)
(15866)
(15134)
(15036)
银行(15017)
(14742)
(14466)
金融(14458)
(14028)
环境(12726)
发展(12460)
(12430)
机构
学院(258633)
大学(254883)
(117027)
经济(114826)
研究(100984)
管理(93063)
中国(79763)
理学(78375)
理学院(77458)
管理学(76395)
管理学院(75920)
(61761)
科学(58221)
(56048)
(51934)
(50839)
农业(47195)
研究所(46697)
中心(45632)
业大(41828)
(40654)
财经(39051)
北京(36119)
(35919)
(35610)
经济学(35604)
师范(35561)
(35369)
经济学院(31964)
(31927)
基金
项目(165537)
科学(130301)
研究(126817)
基金(119048)
(103992)
国家(103021)
科学基金(86345)
社会(82266)
社会科(77554)
社会科学(77539)
(64431)
基金项目(61918)
教育(56094)
(53768)
编号(52603)
自然(50951)
自然科(49720)
自然科学(49707)
自然科学基金(48812)
资助(47936)
成果(43644)
(42452)
(37943)
重点(37537)
课题(36998)
发展(35123)
国家社会(35019)
(34565)
(34173)
(34040)
期刊
(143615)
经济(143615)
研究(83929)
(65587)
中国(64963)
农业(44389)
学报(40950)
科学(38997)
(36225)
管理(32731)
大学(32019)
教育(31598)
(31409)
金融(31409)
学学(30165)
业经(28107)
技术(22256)
经济研究(21901)
(21741)
问题(20051)
财经(19540)
世界(17230)
(17044)
农村(15303)
(15303)
农业经济(15081)
(14989)
经济问题(13929)
(13860)
国际(13565)
共检索到420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俊伟  
近年来,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事关“三农”领域的发展问题仍然对乡村振兴有所掣肘,农民尚需通过集体的力量追求美好生活。而且,当代中国的农民集体诚然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民组成的农民成员集体。所以,为了促进农民获得更好发展,有必要以发展权为根基建构起农民集体发展权,农民集体发展权是农民集体在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主张协调、均衡、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正因如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三治”有机结合、优化“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是农民集体发展权的具体实现导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湘  杨明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津  高红  
作为中国现代化特有的一个基本属性,中国农民问题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被解决”的,而只能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创制中“失去意义”。正是这种创制,使得中国农民问题的变化和转型有机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是否可能的典型实验,其基本含义和特点,在于如何建设和维护人和地球共同构成的这个自组织系统运行的涵养机制,以及如何把握适度发展的分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明  
农村改革35年来中国农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民财产权利部分缺失,大规模失地农民群体引发社会问题。应积极探索破解农民问题的改革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用底线思维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彦丽  胡一宁  郗悦平  
虽然中国农民对合作社的需求意愿毋庸置疑,但是从合作意愿到行为的转换,还需要满足一系列前提条件。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制度障碍在于社员缺乏合作理念和民主精神、兼业小农难以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以业缘为基础的制度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兼业小农的合作需求、过早面对产业纵向一体化浪潮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允许异质性社员共组合作社却未提供防止合作社异化的制度安排。未来几十年,中国将保持规模农场与兼业小农并存的局面,应当重视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需求,同时尝试以地缘为基础的综合性合作社为兼业小农提供服务,并从制度和政策供给两方面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飞  祁慧博  
文章在构建中国农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农民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与评价,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各个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协调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飞  祁慧博  
文章在构建中国农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农民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与评价,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各个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协调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飞  陈玉萍  
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建了农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及模糊数学方法,对中国农民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农民综合发展指数为0.4523,处于中等偏下发展阶段,经济条件已不是困扰中国农民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农民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劳动能力上,"短板中的短板"则在教育方面。就评价指标权重而言,发展型消费的边际提高,对中国农民总发展水平提高的贡献度最大;从农民发展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农民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人居环境上,而且农民内部不同群体间也存在显著的发展不平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本文针对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实际,揭示了研究农民合作组织的三种不同视角,认为在现阶段就偏向于从争取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角度来研究甚至于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并不利于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家庭经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农业的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多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在中国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将有助于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并且对于建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生产小规模、经营规模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是应对“入世”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紧密相关的渐进过程 ,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一蹴而就 ,应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保持合作社质的规定性 ,并淡化与削弱部门及行政色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永东  刘明兴  徐志刚  陶然  
基于6省116个村关于农民组织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组织的发展状况,包括组织类型、数量、规模、治理结构、政府与组织的关系、组织的社会功能。分析表明,中国农民组织虽然数量可观,但是平均规模偏低,且发起过程中基层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政府发起的或者农民自发的组织在重大事件决策上一般有较高的民主参与性;当前,只有少数农民组织会去积极介入村庄的公益事业发展建设,即使介入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得到乡镇政府或村两委的许可和支持;在多数农村地区,农民组织在"纠纷调解"方面的社会职能普遍强于"号召公益活动"。40%的农民组织没有在任何政府部门登记,许多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孔荣  
论文探讨的中心主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机制问题,即在现有的行政体制框架下,地方社会是如何影响合作组织及合作制度创新与变迁的内生过程,决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发展逻辑与实践成效的。为此,研究通过"行政结构"框架的构建,引入综合性的"嵌入观",分析了双二元的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化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分立的宗族派系势力结构,以及人格化运作的行政力量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嵌入特定的社会场域中,受多种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遵循着一定的社会逻辑,现阶段合作社发展的复杂局面受到了"四重嵌入"机制的影响,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和阶段的合理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中国农民在实践中发展了不完全符合罗虚代尔原则的合作社类型,如农机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企业领办合作社等,可以说是中国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的创新。供销合作社也以发展合作社及县乡两级联合社为重要改革内容,成为中国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合作社需要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制定《合作社法》,容纳各种合作社类型;鼓励合作社之间的再合作;在广大农民中普及合作社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田智文  
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本文对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与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环境和参与主体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在提高了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加入合作社的门槛。而中国农民合作社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数量少,农民参与度低。因此,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不能作为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流模式,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验只适合少数面向国际市场的合作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