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3)
- 2023(16577)
- 2022(14101)
- 2021(13165)
- 2020(10885)
- 2019(24844)
- 2018(24912)
- 2017(47802)
- 2016(26056)
- 2015(29402)
- 2014(29691)
- 2013(29342)
- 2012(27426)
- 2011(24992)
- 2010(25167)
- 2009(23107)
- 2008(22443)
- 2007(20085)
- 2006(17999)
- 2005(16015)
- 学科
- 济(112314)
- 经济(112181)
- 业(75829)
- 管理(69720)
- 企(52617)
- 企业(52617)
- 农(49674)
- 方法(45284)
- 数学(39345)
- 数学方法(38980)
- 农业(33151)
- 中国(32813)
- 地方(28172)
- 业经(27274)
- 财(25030)
- 学(23222)
- 制(21929)
- 贸(19281)
- 贸易(19267)
- 易(18591)
- 银(18255)
- 银行(18208)
- 融(17800)
- 金融(17791)
- 行(17553)
- 技术(17434)
- 发(17152)
- 理论(16979)
- 环境(16820)
- 和(16072)
- 机构
- 学院(372680)
- 大学(371184)
- 济(150884)
- 经济(147569)
- 管理(146017)
- 研究(129720)
- 理学(125787)
- 理学院(124387)
- 管理学(122377)
- 管理学院(121707)
- 中国(98201)
- 京(79968)
- 科学(79807)
- 农(77251)
- 财(67921)
- 所(65728)
- 业大(60817)
- 研究所(59548)
- 中心(59510)
- 农业(59472)
- 江(56956)
- 财经(53590)
- 范(50716)
- 北京(50551)
- 师范(50211)
- 经(48786)
- 院(46457)
- 州(45748)
- 经济学(43927)
- 省(40703)
- 基金
- 项目(251791)
- 科学(197461)
- 研究(187182)
- 基金(180590)
- 家(157020)
- 国家(155603)
- 科学基金(133035)
- 社会(117210)
- 社会科(110686)
- 社会科学(110658)
- 省(99888)
- 基金项目(95983)
- 教育(85138)
- 自然(85020)
- 划(83105)
- 自然科(82998)
- 自然科学(82982)
- 自然科学基金(81487)
- 编号(78159)
- 资助(73879)
- 成果(63784)
- 发(57334)
- 重点(55967)
- 部(55642)
- 课题(53884)
- 创(51982)
- 创新(48366)
- 国家社会(47636)
- 科研(47491)
- 教育部(47223)
- 期刊
- 济(174675)
- 经济(174675)
- 研究(111990)
- 中国(79826)
- 农(76892)
- 学报(60726)
- 科学(55539)
- 农业(52069)
- 管理(51476)
- 财(48779)
- 大学(46424)
- 教育(45663)
- 学学(43745)
- 融(37824)
- 金融(37824)
- 业经(33404)
- 技术(32712)
- 经济研究(25836)
- 财经(25601)
- 业(25102)
- 问题(23681)
- 经(21766)
- 图书(19782)
- 版(18874)
- 科技(18269)
- 技术经济(17962)
- 理论(17758)
- 世界(17249)
- 现代(16734)
- 商业(16702)
共检索到565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卫东
本文认为 ,改革开放使得乡村利益主体显著分殊化 ,基层政权在“压力型”体制下 ,借助乡村“准行政性”体制加大了对农民税费的征收规模和征收力度 ,乡村干部的“赢利性经纪”行为凸显。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 ,却没有给农民提供足够有效的制度化利益表达空间 ,乡村利益冲突激化。村民对基层政权的信任感降低 ,农民开始把维护自身权益的目光投向上级公共权力机关。正在重构的乡村“文化网络”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农民 集体上访 利益表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海港 李伟巍 罗凤金
利用广东省5区(市)失地农民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失地农民平均的上访倾向,发现失地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对上访倾向没有显著影响,产生显著影响的是农民的村镇干部身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与否、对货币补偿的满意度、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情况以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知晓程度等。农户所在村过去是否发生过上访事件对村民的上访倾向几乎没有影响。本文认为,降低失地农民上访倾向的关键在于推行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适当提高货币补偿标准,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尊重农户的知情权等。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上访倾向 几率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杜国
犯罪是一种理应接受最为严厉的刑事惩戒的行为,犯罪对受害者、对社会所带来的伤害无法言语,难以弥补。对于犯罪者,我们痛斥谴责,对于受害者,我们同情怜惜,但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有必要从更深层次来探讨为何会发生犯罪,犯罪动机之形成是受哪些方面因素影响与作用?以及究竟应该通过何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消
关键词:
发生机理 经济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饶静 叶敬忠 谭思
与农民通过上访进行维权抗争不同,"要挟型上访"是农民通过上访来胁迫基层政府介入其利益纠纷,从而实现其不合理的要求和利益主张。其发生原因包括压力型信访治理制度、乡镇政府权威弱化、村落权势阶层兴起、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不畅。但"要挟型上访"仍是遵循底层政治逻辑的日常抵抗形式。它是农民对在国家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的同时,没有建立良好的法治精神、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缺乏公正、公平的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下的日常抵抗。
关键词:
要挟型上访 底层政治 分析框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立足于浙北D镇的个案考察,引入阶层对抗的解释框架,集中在村庄政治场域,对富人阶层参政以及村级资源分配逻辑的分析,揭示经济分化背景下农民上访行为背后所反映的阶层性特点。富人阶层通过对村级权力位置的争夺获得村级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权,并遵循私人化、市场化的分配逻辑将底层排斥于外,并引起其中部分直接利益受损的底层村民以上访为主要斗争方式进行反抗。这说明在大量利益不断注入以及富人阶层当政的情况下,村庄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各阶层之间在村级资源和利益上形成了一种竞争和博弈关系。
关键词:
农民 上访 经济分化 阶层冲突 阶层对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承武 李聪 王超杰
征地行为导致的征地冲突事件愈演愈烈,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新疆农村征地冲突诱导因子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检验与修正,对新疆农村征地冲突发生路径展开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征地利益分配对新疆农村征地冲突的产生和化解起着决定性作用,征地监督和征地调解贯穿征地活动始末,对两者的合理把控将对征地冲突事件的产生起到辅助性的缩减作用。因此,应在征地利益分配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征地补偿款、妥善处理同地不同价现象;加强对征地实施主体、征地补偿程序公开透明度、征地补偿款发放情况的监督是减少征地冲突的有力保障;畅通征地调解渠道、对征地调解人员加强专业性培训将成为显化征地调解效果的关键环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
通过学者所借鉴的理论来源与分析的经验基础,可以对既有的农民上访研究的三种分析框架进行检视与反思,并提出一些拓展的可能路径。"权利诉求—抗争政治"与"道义伦理—底层政治"分析视角受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与底层政治理论的启发,对于中国农民上访的研究有着开创性意义。但也因理论思维的束缚,而共享了"抗争"这一基础性假设,遮蔽了中国农民上访的复杂性。在深度经验探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揭示出了农民上访类型与性质的多元化,实现了农民上访研究从"抗争政治"到"非抗争政治"的范式转换。为了更加深刻理解农民上访的性质,可以引入国家的视角、关注结构与行动的关系,以及探究农民政治文化等几条路径来拓展农民上访的研究。
关键词:
农民上访 抗争政治 底层政治 非抗争政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不同于正常人或者精英人物上访,非正常人或者边缘人上访通常更能够挑战常规体制、反映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发生转型,家事纠纷溢出村落并通过信访制度的转化机制成为信访事件。信访制度将不属于信访对象的人与事吸纳进信访维稳体系,导致信访渠道壅塞,信访制度功能变异。只有划定信访制度的边界,建立健全信访的识别、信息共享、分类解决和终结机制,才能恢复信访制度的活力,发挥其正向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永基 马奔
在对福建省永安市和尤溪县、江西省奉新县和宜丰县、浙江省临安县和余杭县六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自主性和成就动机)和环境认知特征(资源获取预期、创业回馈和与非农就业比较认知)对林农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林农的成就动机、自主性、资源获取预期和与非农就业比较认知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创业回馈对林农创业意向没有显著性影响。针对调查研究结果,从政策内容制定、政策宣传、林区教育、专家辅导等方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林区农民 创业意向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丙存
与既有研究偏重个体微观层面的解释不同,"项目嵌入型上访"的研究视角聚焦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上访的结构性因素。综合运用田野工作、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借用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概念,本文对贵州省桐乡农民信访问题进行了拓展个案研究。研究发现,"项目嵌入型上访"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为场域,农民上访不是孤立的、"脱嵌的"个体行动,而是嵌入在以项目为维系纽带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中,其结构性诱因由经济性嵌入、政治性嵌入和社会性嵌入共同形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晓波
为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管团队集体创新对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合作社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292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显示,高管团队集体创新与合作社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合作社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是相互正向影响关系,高管团队集体创新对合作社社会绩效的影响是直接的,并非通过经济绩效起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佳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革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配置,化解现存悖论;改革只能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为切入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晓园
鄂东S镇农民建房消费现象显示:随着收入型贫困的减缓,因消费超出支出而导致的消费型贫困日益显现,农村贫困的性质和形态正发生深刻变化。城市消费主义的示范与扩张、半熟人社会村庄分化的消费转型以及婚姻市场化下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消费导向,构成了消费型贫困的发生机理。消费型贫困具有较强的社会结构因素,单纯依靠农民自身难以得到有效根治,应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功能,节制无序的建房消费竞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包括文化价值在内的新农村建设,以加强对消费型贫困的治理。
关键词:
农村 消费型贫困 发生机理 治理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佩 黄振华
基于对湖南省G村一起农民偏执型上访事件的历时性考察,通过上访各阶段"政府——访民"行为互动关系的比较分析,发现上级政府——基层政府——上访者三大行动主体构成的信访治理链条中,存在着治理实效偏离政策预期的"逆向激励"效应。信访治理中,上级政府基于"公共性"的秩序追求对基层政府"自利性"的"避责"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向激励",从而给上访者提供了谋利空间,基层政府的"软肋"成为上访者得以借用的"机会"。成功谋利上访的示范效应结合上访谋利空间,促成农民上访的延续与扩展,并最终导致偏执型上访的生成,这与信访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建议通过信访治理与基层稳控的逐渐剥离、信访分类治理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及乡村自治力量的充分动员与发挥,有效规制信访激励的"逆向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