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0)
- 2023(18427)
- 2022(15951)
- 2021(15085)
- 2020(12597)
- 2019(29346)
- 2018(29283)
- 2017(57065)
- 2016(31099)
- 2015(35271)
- 2014(35379)
- 2013(34892)
- 2012(32303)
- 2011(29170)
- 2010(29384)
- 2009(27183)
- 2008(26945)
- 2007(24231)
- 2006(21259)
- 2005(18581)
- 学科
- 济(128903)
- 经济(128762)
- 业(92655)
- 管理(88060)
- 企(70287)
- 企业(70287)
- 方法(58269)
- 农(53094)
- 数学(51130)
- 数学方法(50468)
- 农业(35073)
- 财(33212)
- 中国(32317)
- 业经(31328)
- 地方(26891)
- 学(25990)
- 制(24456)
- 贸(23653)
- 贸易(23645)
- 易(22988)
- 务(20750)
- 财务(20665)
- 财务管理(20617)
- 策(20059)
- 理论(19672)
- 企业财务(19511)
- 技术(19428)
- 银(19179)
- 银行(19125)
- 环境(18903)
- 机构
- 学院(446857)
- 大学(443803)
- 济(180092)
- 管理(177282)
- 经济(176130)
- 理学(153751)
- 理学院(152095)
- 管理学(149393)
- 管理学院(148573)
- 研究(148327)
- 中国(111908)
- 京(93204)
- 科学(92154)
- 农(86028)
- 财(81590)
- 所(74738)
- 业大(70537)
- 中心(69293)
- 研究所(68003)
- 江(66503)
- 农业(66411)
- 财经(65088)
- 经(59215)
- 范(58567)
- 北京(58421)
- 师范(58054)
- 州(53493)
- 院(53299)
- 经济学(52661)
- 财经大学(48044)
- 基金
- 项目(302037)
- 科学(236697)
- 研究(221687)
- 基金(217903)
- 家(189191)
- 国家(187559)
- 科学基金(160962)
- 社会(138150)
- 社会科(130598)
- 社会科学(130559)
- 省(118851)
- 基金项目(115690)
- 自然(104883)
- 自然科(102346)
- 自然科学(102318)
- 教育(101573)
- 自然科学基金(100466)
- 划(99178)
- 编号(92362)
- 资助(89978)
- 成果(74914)
- 重点(67186)
- 部(66745)
- 发(64995)
- 课题(62927)
- 创(62001)
- 创新(57823)
- 科研(57653)
- 教育部(56832)
- 大学(56169)
- 期刊
- 济(199174)
- 经济(199174)
- 研究(127580)
- 农(84069)
- 中国(81953)
- 学报(70696)
- 科学(65250)
- 财(62060)
- 管理(61168)
- 农业(57126)
- 大学(54147)
- 学学(51282)
- 教育(46495)
- 融(41317)
- 金融(41317)
- 技术(39122)
- 业经(37188)
- 财经(30808)
- 经济研究(29991)
- 业(27836)
- 问题(27164)
- 经(26232)
- 版(23046)
- 技术经济(22108)
- 图书(21837)
- 理论(21100)
- 科技(20799)
- 现代(20409)
- 统计(20037)
- 商业(19850)
共检索到649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海林
"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政府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政策层面,缺少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对苏北王村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策略,来理解策略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建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紧扣农民需求、亮点建设的示范效应、市场化取向、抓阄、地基供给小于需求的原则。具体策略的运用抓住了农民的心理,形成中心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并建立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了集中居住过程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内耗,保障了中心村建设顺利进行。内在心理和外在制度促进了内在性发展,为参与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集中居住 中心村 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飞 钟涨宝
现阶段,为应对乡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必要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序实现农民集中居住。欠发达地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主要面临农户非农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建设资金不足3个方面的困难。为此,从长远来看,应着力提升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大力培育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真正吸引农民集中居住。就近期而言,可以积极谋划,稳步有序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云青 张文静 张再生 蔡为民
农民是中心村建设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农民满意是中心村集中居住工程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基于天津市21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首先分析了农民对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各方面工作的分项满意度;其次.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农民各分项满意度对其总体满意度的敏感性;再次.在把分项满意度及其敏感性放在同一坐标系内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心村集中居住各项工作划分为四类.即“继续努力事项”、“重点改进事项”、“低优先事项”和“不刻意追求事项”; 最后.提出了强化中心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心村建设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中心村治理机制、多渠道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心村 集中居住 农民满意度 敏感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源渊
基于对村社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资本主导型3种农民集中居住模式的实证调研分析,揭示了3类集中居住模式的困境乃是政府、资本与农民需求之间的背离所致。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更为宏观和根本的制约因素则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半工半耕的生计模式和庭院的多重功能。在此背景下,只有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成本共担、因地制宜"的"政府+村社"集中居住建设模式,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满足农民住房需求,进而促进农村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洪霖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宅基地管理工作环节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针对居住点的规划和规模,居住点宅基地的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等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风田 傅晋华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的一些县市,地方政府开始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而强制要求农民参加,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本文从目前农民集中居住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到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越
近年来,在土地集约利用、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民集中居住是在我国许多省市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学术界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是否要开展集中居住、应该如何开展集中居住、现有集中居住实践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比较研究的视角较为缺乏,更缺乏对特定群体的关注。
关键词:
农民 集中居住 城镇化 研究综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言奇
以苏州市F社区为个案,研究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中的三大问题:空间、网络以及参与。在阐明社区空间、网络以及参与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塑造社区空间、如何拓展社区人际网络以及如何推动社区公众参与等,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空间 网络 参与 集中居住 社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于莉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城郊农民被安置到集中居住的社区内,城郊社区正经历着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化城镇社区的空间转型。基于326位城郊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城郊农民集中居住的社区,社区参与意愿受到社区干部信任和社区参与机会的显著影响,而社区参与行为显著受社区参与的组织状况、参与机会及参与意愿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秀清 张磊
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的部分行政村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SPSS19.0得出结果表明:受访者家庭人口数、现居住房面积、住房年限、被访者所在村庄的人口规模这四个变量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影响明显。总起来讲,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与住房面积大小、家庭人口数、所在村庄的人口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与现有住房年限呈正相关的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云青 张再生 蔡为民
基于对天津农民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移居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为村干部、家中有无未婚男性、家庭总支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等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年龄、农民家庭规模、故土情结、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应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做好示范中心村建设、建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决策机制、消除农民对集中居住的顾虑、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鹂 王付春
基于安徽省1 121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交叉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9%的调查对象对集中居住后的生活感到"满意"。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人际交往圈影响显著,人际交往圈扩大、一般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人际交往圈缩小的6.4倍、1.9倍。家庭年收入和现有住房面积影响显著,家庭年收入在20 001~40 000元的、40 001~60 000元的、60 000元以上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10 000元及以内的2倍、3.7倍、4.8倍。现有住房面积在61~120平方米的、121~180平方米的、181平米以上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60平方米及...
关键词:
农民 集中居住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伽红凯 王思明 王树进
农民集中居住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势,也是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必经阶段。本文作者梳理了中国农民集中居住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农房及村镇建设时期、农民集中居住萌芽时期、农民集中居住摸索试验时期和农民集中居住规范发展时期,借鉴英国"乡村规划与管理"、韩国"新村运动"、德国"城乡等值化试验"以及日本"造村运动"的发展经验,总结了中国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宏彬 宋福忠
研究在充分分析韩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的苏州、上海等地区在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概括了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重要前提、基本理念、核心基础、直接动力等成功经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白莹 蒋青
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包括是否愿意集中居住和以什么样的方式集中居住。本文调查了成都市郫县农民对于四种预设集中居住方式的选择并分析其做出选择的具体原因,还结合调查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集中居住方式 生产方式 利益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