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1)
2023(7196)
2022(5877)
2021(5544)
2020(4524)
2019(10105)
2018(9969)
2017(18930)
2016(10263)
2015(11537)
2014(11660)
2013(11490)
2012(10500)
2011(9579)
2010(10112)
2009(9726)
2008(8770)
2007(8296)
2006(7621)
2005(7012)
作者
(27644)
(23438)
(22871)
(21885)
(14326)
(11260)
(10449)
(9001)
(8920)
(8447)
(7953)
(7735)
(7258)
(7189)
(7161)
(7027)
(6904)
(6711)
(6685)
(6463)
(5863)
(5743)
(5688)
(5636)
(5473)
(5339)
(5294)
(5042)
(4824)
(4689)
学科
(44932)
(40792)
经济(40750)
(38948)
农业(30027)
(25058)
金融(25056)
管理(23046)
(22925)
银行(22921)
(22290)
中国(19002)
(18633)
企业(18633)
业经(15509)
(13842)
(12031)
地方(11885)
方法(11154)
中国金融(10919)
农业经济(10277)
数学(9674)
数学方法(9576)
(9314)
(8945)
农村(8938)
(8574)
(7762)
财务(7741)
财务管理(7716)
机构
学院(142812)
大学(133427)
(61363)
经济(59965)
管理(51686)
研究(45526)
中国(45014)
理学(43617)
(43352)
理学院(43246)
管理学(42564)
管理学院(42336)
农业(32561)
(28640)
(26812)
业大(25905)
科学(25240)
中心(25187)
(24095)
(22877)
财经(21831)
(20422)
研究所(20029)
(19777)
银行(19739)
(19716)
农业大学(19453)
(18714)
经济学(18240)
经济管理(17563)
基金
项目(86059)
研究(70264)
科学(66732)
基金(59636)
(49980)
国家(49348)
社会(43955)
科学基金(42334)
社会科(41179)
社会科学(41169)
(36800)
编号(32513)
基金项目(31667)
教育(30708)
(27829)
(26345)
成果(26089)
自然(23956)
资助(23608)
自然科(23317)
自然科学(23316)
自然科学基金(22905)
课题(21341)
(20835)
(19747)
(18889)
重点(18884)
(18481)
(18371)
(18031)
期刊
(78222)
经济(78222)
(50274)
研究(42502)
中国(35657)
(33921)
金融(33921)
农业(33266)
(21995)
业经(19685)
学报(19353)
科学(18163)
大学(16185)
教育(16136)
学学(15465)
(14658)
管理(14589)
农村(14235)
(14235)
农业经济(13541)
技术(12602)
问题(11235)
财经(10352)
世界(9107)
经济研究(9074)
(9066)
经济问题(9002)
农村经济(8869)
(8816)
社会(7485)
共检索到233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平新乔  张海洋  郝朝艳  梁爽  
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中国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金融压抑和金融约束的形成原因。中国农村金融压抑、制约农户择业的金融约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机制:道德风险和有限责任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中国农村的发展水平上,有限责任仍然是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产生金融制约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在农户经营的非农产业与企业中,主要是因为道德风险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农户的财产水平低仍然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放贷规模。应当切实解决中国农村中由于"有限责任"所导致的金融压抑和金融约束,切实提高农户的财富水平和财产性收入水平。在涉农信贷和涉农金融中,尽可能地降低抵押、质押这类以农户财富为底的融资方式比率,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扬  
近年来,随城市化的提速和大量农地被占,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损害。本文分析了驱使各地政府大量征地、提速城市化的成因、后果以及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认为:我国权力本位的体制所形成的权力与权利间的不对等和严重失衡是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根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傅鹏  严姝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压抑状况,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供给不足、功能不全、服务不周,农村信贷供需矛盾突出,民间金融夹缝发展,农村资金逆流城市,城乡、区域金融机构布局双重失衡五个方面。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双向良性互动关系,即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引致金融需求增加又反向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因此,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逯宇铎  戴美虹  
基于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出口企业选择加工贸易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较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从事出口;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对应后的数据、利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ivprobit模型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生产率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提高加工贸易强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靓秋  
研究采用2006-2017年我国面板数据对金融约束条件下,居民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消费需求的经济贡献效应具有显著约束作用,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这种约束作用在逐渐减弱,居民消费需求的经济效应也在逐渐增强;同等金融约束环境下,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大。因此,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城乡金融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促进区域间金融业均衡发展,为消费需求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的金融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锦城  许韬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推进过程中,部分农用地被合理征用,随之产生了新的"三无农民———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这些剥离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在无地无收益的状况下,其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基于此,失地农民就业权应得到国家尊重和保护,政府不可横加干涉失地农民的就业选择,而应从台前走到幕后,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就业平台,多管齐下,最终实现国家对失地农民就业权的尊重义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少华  
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启蒙时期,改革开放前农民现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农民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农民现代化是逐步觉醒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水平,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钮倩  
职业化教育在保障农民教育和文化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职能责任。我国农民职业化教育发展滞后,在资源投入、教学效能、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上,以及农民自身思想意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极大影响职业教育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加强农民职业化教育意义深远,需要政府、社会、教育主体多方共举,在政策和资源上给予倾向性投入,强化教育资源覆盖面,并充分调动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农民职业化教育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明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在许多农村地区老年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辛苦劳作,然而农业比较效益并不理想。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应均严重滞后,兼之"重工轻农"思想在农村较为盛行,出现了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因此,按照来源的不同进而分类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促进传统农业的碎片化生产向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转变,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苗  张力跃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普职持平的高峰,如何推进其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民及其子女作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教育选择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乡土文化制约农民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进而影响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发扬乡土文化中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规避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东杰  花跃奎  张长立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思想、会技能、懂政策的新农民。其中,懂政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求具备一定的公共政策能力。将公共政策能力作为新农民培育的一个维度或方面,对新农民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康红芹  宫政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我国社会历史变革中的特殊群体,对其研究应置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个体生命历程脉络之中。生命历程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范式,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得出适切的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个体能动性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影响着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选择与发展;机会的把握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相关群体的支持也是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将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终身事业,切实解决农业后继有人,确保农村持续发展,至少还应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机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吸引高能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巧  白荣荣  
合作社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合作社的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和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14—2018年近似全量农民合作社数据,刻画合作社的规模分布与演化,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合作社规模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社规模对其盈余总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均盈余总额的影响则呈现明显的倒"U"型,合作社的最优农民社员规模相对较小,为15人,呈现一种"小而美"的现象。分地区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合作社的最优农民社员规模(25人)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13人)。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改变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小全  李鉴羽  杨盼盼  
本文试图从上个世纪以来金融危机爆发的因素出发,寻找本世纪引发金融危机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并得出进入二十一世纪,金融危机理论应该进入第四阶段——更为微观的公司层面及市场体制研究,本文认为由于市场机制的天性,导致金融危机的种子已经被埋在公司层面,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定需要政府的介入。并且政府的介入体制和方式是值得更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储德平  杨曌  李泓坛  
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微观主体和关键力量。本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双创"战略、全面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四个方面分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语境,并从文化、技术、经营、政策、生态等角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内涵,从共享(Sharing)、匹配(Matching)、认同(identity)、学习(Learning)与评估(evaLuating)等五个环节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SMiLe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