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56)
2023(18435)
2022(15413)
2021(14215)
2020(11488)
2019(25761)
2018(25454)
2017(47587)
2016(26257)
2015(28896)
2014(28920)
2013(28464)
2012(26749)
2011(24524)
2010(24917)
2009(23274)
2008(22828)
2007(20807)
2006(18784)
2005(17327)
作者
(78880)
(66579)
(65800)
(62517)
(41972)
(31908)
(29549)
(25726)
(25170)
(23696)
(23013)
(21994)
(21654)
(21121)
(21008)
(20155)
(19564)
(19472)
(19046)
(18949)
(16866)
(16804)
(16207)
(15337)
(14947)
(14796)
(14741)
(14728)
(13515)
(13287)
学科
(122215)
经济(122062)
(76181)
管理(72251)
(52604)
企业(52604)
(51663)
方法(39310)
中国(34446)
农业(34410)
数学(33979)
数学方法(33700)
地方(30797)
业经(29899)
(27734)
(26570)
(25224)
(20636)
银行(20580)
(19929)
金融(19921)
(19856)
(19759)
贸易(19746)
(19203)
(19105)
(18319)
环境(17871)
技术(16975)
地方经济(16552)
机构
学院(380465)
大学(376253)
(163320)
经济(159968)
研究(140246)
管理(137390)
理学(116977)
理学院(115619)
管理学(113727)
管理学院(113053)
中国(107231)
(85347)
科学(85341)
(80018)
(75423)
(73019)
农业(66097)
研究所(65835)
中心(63483)
业大(63202)
(60170)
财经(58181)
(52701)
北京(50268)
经济学(50128)
(49788)
(49568)
师范(49151)
(47197)
(47116)
基金
项目(249092)
科学(194761)
研究(180172)
基金(179277)
(158842)
国家(157401)
科学基金(132411)
社会(116688)
社会科(110262)
社会科学(110234)
(99529)
基金项目(94498)
自然(83704)
(82903)
自然科(81704)
自然科学(81677)
教育(81067)
自然科学基金(80244)
资助(71884)
编号(71674)
成果(58739)
(58581)
重点(56854)
(54845)
(51740)
课题(51379)
国家社会(48851)
创新(48528)
(48192)
科研(47049)
期刊
(197624)
经济(197624)
研究(116526)
中国(87203)
(85687)
学报(67162)
科学(59827)
(57786)
农业(57376)
大学(50867)
管理(50642)
学学(48712)
(42205)
金融(42205)
教育(40213)
业经(35269)
技术(31731)
经济研究(30805)
财经(29843)
(28417)
问题(26196)
(25806)
(21241)
世界(20288)
技术经济(18883)
业大(18474)
(18148)
科技(18064)
经济问题(17244)
商业(17041)
共检索到596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瑞华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而农民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又关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农民道德主体在经济中的张力,是农村经济发展无法左右道德的行为,而反之农民主体道德所形成的道德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则可以左右经济发展方向。任何经济行为都包含了行为人的道德理念,所以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道德主体作用,是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谭建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助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济改革先行、金融改革滞后的现状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进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这为超越当前围绕农民所形成的三种"问题化"路径,进而带回"主体性"视角奠定了基础。基于一项田野调查,解析了农民主体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面向。不过,由于行政逻辑支配、制度供给错配、文化生态紊乱及个体自我除能,农民主体性多少遭致遮蔽。为了解蔽,以理论—政策—文化为分析框架,指出概念本身的流动想象、农民本位的政治赋能、过好日子的社会底蕴,表征了主体性重塑的可行。站在乡村振兴战略高度,拟构出农民主体性重塑的现实化路径:创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和回归群众路线,夯实集体土地所有制和架构数字化社区平台,优化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能力与质量,做到榜样带动、专业赋能与资源公共化配置,以实现对农民的政治启蒙、主体整合、文化引领和"智志"双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绪民  桑爱友  
农民主体性是其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是成功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保证。但由于外部制度保障薄弱和自身素质支撑乏力,我国农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自主性、自为性不强,选择权不充分,创造性尚未充分显现。增强农民的主体性,应以满足农民需要为切入点,以创新制度为着力点,以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辜方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技术资金缺乏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改善农村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是主要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  严胜波  李玲  
传统农民主体性发展到现代主体性经历了近代起点以前的阶段、以传统为主但却有了发展可能的阶段、以传统为主而转向现实性阶段、现代主体性为主但仍受传统影响阶段以及现代主体性完全确立五个阶段。至此,开拓、创新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全新农民开始诞生,依附、内倾和怀旧的传统农民终结。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言林  程丽丽  
早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突出表现为农民对市场价格机制与政府政策的敏感回应,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随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则陷入了困境。从农民经济理性与市场发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后发现,滞后的农村经济体制特别是独立产权制度和保护产权完整的法律安排缺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中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的增加,加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效率损失。因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农民独立产权,加强法制建设,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斌  
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在新时代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共同致富的首要条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人才、政策、市场竞争以及组织力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进度。通过对新时代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进行分析,从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金融服务以及生态乡村建设等层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文涛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既具有普遍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顺利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依靠生产性投资,农民素质、资金来源、投资引诱力等影响生产性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详细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林英  钟语嫣  何祖峰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动力。我国农民的市场经济人角色是从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角色中演进而来,逐渐开放的。从生存理性,转向于经济理性。当前农民市场经济主体性还面临着主体意识缺乏、主体权利支撑缺位、主体地位缺失等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华  
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的有效途径,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黑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联合,创建了品牌,占据了市场,增加了收入,极大地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广深  许花桃  许喜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永哲  
在农村,随着国有金融机构的不断撤出,农民贷款难的状况不断加剧,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瓶颈。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制的缺位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需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和制度,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实成为完全的物权,并理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关系,使农民能够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贷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明忠  陈晓杰  魏滨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