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0)
2023(12385)
2022(10311)
2021(9392)
2020(7707)
2019(17112)
2018(16604)
2017(32183)
2016(17311)
2015(18747)
2014(17945)
2013(17820)
2012(16530)
2011(14916)
2010(14723)
2009(13625)
2008(13460)
2007(12190)
2006(10656)
2005(9188)
作者
(49662)
(42255)
(41722)
(39743)
(26461)
(20441)
(18794)
(16457)
(15892)
(14676)
(14450)
(13999)
(12999)
(12985)
(12881)
(12693)
(12646)
(12326)
(12093)
(11877)
(10536)
(10257)
(10133)
(9804)
(9605)
(9322)
(9174)
(9044)
(8438)
(8321)
学科
(81119)
经济(80938)
(56043)
(49864)
管理(44826)
方法(37707)
(34992)
企业(34992)
数学(33378)
数学方法(33210)
农业(33106)
业经(23882)
中国(20128)
(19911)
地方(15112)
(14557)
(14533)
贸易(14531)
(14174)
农业经济(12425)
(12397)
(12143)
(11715)
财务(11708)
财务管理(11690)
技术(11414)
企业财务(11310)
(11292)
金融(11290)
(11109)
机构
学院(248144)
大学(245544)
(109215)
经济(107493)
管理(97363)
理学(86236)
理学院(85392)
管理学(84053)
管理学院(83616)
研究(80594)
(64722)
中国(62996)
农业(49869)
科学(48865)
(48307)
(48013)
业大(45147)
(39809)
中心(39803)
财经(39404)
(36358)
研究所(36324)
(35503)
经济学(34950)
经济学院(32163)
农业大学(31720)
(29773)
师范(29401)
财经大学(29357)
经济管理(29025)
基金
项目(176516)
科学(140184)
基金(132314)
研究(126120)
(116486)
国家(115403)
科学基金(99324)
社会(87167)
社会科(81728)
社会科学(81707)
基金项目(70864)
(68388)
自然(62703)
自然科(61366)
自然科学(61351)
自然科学基金(60317)
(56616)
教育(55769)
资助(52083)
编号(49236)
(40116)
重点(38830)
成果(38405)
(38090)
国家社会(37576)
(37126)
(36746)
创新(34662)
教育部(34433)
科研(34367)
期刊
(116562)
经济(116562)
(68630)
研究(66979)
农业(46432)
中国(45477)
学报(45189)
科学(39075)
大学(34893)
(34704)
学学(33509)
管理(28625)
(26784)
金融(26784)
业经(26306)
(21244)
财经(19867)
经济研究(18057)
问题(17287)
(16921)
教育(16583)
技术(16408)
(14826)
农业经济(14636)
农村(14466)
(14466)
世界(13690)
业大(13087)
统计(12524)
农业大学(11843)
共检索到353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捷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根据全国228村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重点考察社会资本及结构对农民进城择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植于农民群体内的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在进城择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其中,村域交往、村域信任和村域互惠对农民进城择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村域交往、村域信任对进城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此外,男性、年龄、身体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家庭人均年收入也对农民进城择业有不同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期望不一致,社会资本没有有效促进农户的土地转出或转入,也不影响农户的参与程度。(2)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会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来正向影响土地转出,但非农就业并不是土地转入的中介变量。(3)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因素还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交通情况,而显著影响农户转入土地的因素则包括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女性比例、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雇工工资水平。基于上述结论得到以下启示:(1)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无需过分强调社会资本的作用。(2)与土地资源配置不同,社会资本对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能够有效促进农户非农就业。(3)要充分重视劳动力禀赋和农业机械在土地流转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期望不一致,社会资本没有有效促进农户的土地转出或转入,也不影响农户的参与程度。(2)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会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来正向影响土地转出,但非农就业并不是土地转入的中介变量。(3)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因素还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交通情况,而显著影响农户转入土地的因素则包括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女性比例、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雇工工资水平。基于上述结论得到以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为  陆云航  
社会资本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另一种影响经济行为及绩效的资本形式。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等视角,检验社会资本是否影响中国农民收入。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等对农民收入均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更高行政级别的地区平均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某些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与市场制度存在替代关系,而另一些社会资本(一般信任)则与市场制度相互补充,修正了Stiglitz的假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文  樊文静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张睿  王琼  
农民进城务工的社会经历所引起的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提升,可能是近年来农村地区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上升的一个微观原因。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民进城务工行为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因果效应,发现:(1)进城务工农民家庭期望子女完成高等教育的概率比非进城家庭高出12.13%;(2)收入水平尤其是父亲收入水平提高是农民家庭进城务工改变子女教育期望的一个传导机制;(3)父母进城务工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次之,而中部不显著;(4)低收入组的进城务工行为对子女教育期望影响最大,农民家庭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张睿  王琼  
农民进城务工的社会经历所引起的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提升,可能是近年来农村地区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上升的一个微观原因。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民进城务工行为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因果效应,发现:(1)进城务工农民家庭期望子女完成高等教育的概率比非进城家庭高出12.13%;(2)收入水平尤其是父亲收入水平提高是农民家庭进城务工改变子女教育期望的一个传导机制;(3)父母进城务工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次之,而中部不显著;(4)低收入组的进城务工行为对子女教育期望影响最大,农民家庭与农民工家庭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差距随收入提高而缩小。创造条件让进城务工农民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他们的合法收益,将有利于农民家庭教育观念的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江蓉  乐章  
农民的组织参与率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且因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尚较滞后的条件下,农民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的态度也难以积极,多数农民不参加、消极参加或需要动员才能参加。这种组织参与状况和组织活动的参加态度较好地说明了当前农民组织化状况与程度。尽管农民对不同领域组织化程度的评价普遍较低,但对组织化的必要性却有着强烈的认同并寄予较高的期望,其动因一定程度上可解释为农民难以从组织获得依靠而只能求助于亲友乡邻等其他途径。可见在后集体经济时代,特别是村民自治和后农业税时代,如何扩大各种已有社会组织的组织效果、积极探索发展社会组织途径,已经是一个关系到乡村社会秩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静怡  周晔馨  
本文基于2007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社会资本转换对其进城打工收入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农民工原始社会资本的大小对其增加城市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新获得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即新型社会资本对收入有正的影响。这些结论在解决了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了严格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农民工社会资本转变不仅关系自身收入提高和福利增加,而且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农民工城市就业培训和社团活动等等公共政策,可能超出政策实施的直接目标,具有提升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的不期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定德  曹莎  税玥  刘邵权  王旭熙  
[目的]利用四川省400农户710个务工个体调查数据,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期加深对农民工迁移选择行为的规律性认识,进而为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合理引导其迁移行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在控制务工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落特征基础上,将农户社会资本分为结构性和认知性两类,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务工者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区位选择均有显著影响。就认知性社会资本而言,农户年赠送礼金越多,过年登门拜年朋友数量越多,通过媒体等其他途径就业,农民工越倾向于近距离务工;而过年登门拜年亲戚数量越多,有家人和亲朋好友介绍工作,农民工越倾向于远距离务工。就结构性社会资本而言,有工作网络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远距离务工,而有事业单位网络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近距离务工。[结论]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区位选择均有显著影响。政府在加大三农财政基金投入的同时,应当适度整合农民工社会资本,增强农民工群体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新会  蔡会明  
本文论述了农民工乡村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进城社会资本缺失的补救。目前与农民工有关的城市社会资本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有关的正式制度安排,农民工很难利用,农民工进城社会资本严重缺失。补救办法: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引导;除政府组织外,倡议建立一些帮助农民工的社会组织;鼓励发展一些服务农民工的非政府组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丽琼  张文棋  郑境辉  谢水常  
采用2008年福建省5个设区市中位于乡镇及以下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就企业主社会资本对农村中小企业非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提取的7个公共因子中,熟人信任、普遍信任及规范因子对农村中小企业非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网络规模、网顶、特殊信任、贷款认知性4个因子的影响则不太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春超  周先波  
本文基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rdered Response Model),从4个维度考察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外部制度特征。尤其是,本文将社会资本分为"整合型"和"跨越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跨越型"和"整合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两者对农民工收入的提升效应相近。在企业内,农民工与当地员工建立友好关系比没有这种和谐协调关系将使农民工挣得中高收入的可能性增加14%以上;来自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农民工与来自广东及其邻省的农民工相比,其收入进入到中高收入组的可能性要高出11%以上。当前中国社会网络的生态由传统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旦  
文章提出农村男女比例失衡是导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力。首先,当适婚年龄段青年男女比例失衡时,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会成为一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未婚男青年将会在婚姻市场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自己在追求配偶过程中的竞争力,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一个合理途径。再者,男孩的父母会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男女比例的观察来调整他们对儿子将来择偶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的预期,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过外出务工积累财富来提高其儿子将来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性别比失衡将通过对未婚男青年及男孩父母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其他人群进城务工的意愿,如单身女性或是女孩的父母,从而导致全体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比率的增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立新  杨飞虎  吴良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