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6)
2023(5964)
2022(4885)
2021(4690)
2020(3668)
2019(8386)
2018(8241)
2017(16131)
2016(8697)
2015(9560)
2014(9459)
2013(9457)
2012(9007)
2011(8395)
2010(8455)
2009(7908)
2008(7674)
2007(7205)
2006(6526)
2005(5761)
作者
(25582)
(22544)
(21765)
(20604)
(13601)
(10844)
(9656)
(8612)
(8433)
(7804)
(7498)
(7463)
(6837)
(6774)
(6630)
(6540)
(6457)
(6421)
(6116)
(6070)
(5503)
(5478)
(5437)
(5213)
(4985)
(4968)
(4913)
(4625)
(4579)
(4459)
学科
(48974)
(42236)
经济(42189)
农业(32790)
(32107)
管理(15925)
业经(15588)
地方(12728)
农业经济(12424)
方法(11442)
(10512)
企业(10512)
数学(10322)
中国(10263)
数学方法(10250)
(9995)
(9458)
农村(9439)
(9039)
发展(8580)
(8578)
土地(7794)
收入(7371)
建设(7208)
(7167)
贸易(7163)
人口(6976)
(6972)
(6823)
(6792)
机构
学院(127278)
大学(120751)
(56375)
经济(55444)
管理(48764)
研究(48366)
(47390)
理学(42404)
理学院(41926)
管理学(41317)
管理学院(41088)
中国(38846)
农业(35716)
科学(29146)
业大(27655)
(25713)
(25220)
中心(24157)
研究所(22861)
农业大学(21782)
(21293)
(19913)
(17643)
(17544)
师范(17530)
(17213)
经济管理(17131)
财经(16762)
科学院(16746)
(16740)
基金
项目(87970)
科学(69445)
研究(67289)
基金(63806)
(56280)
国家(55642)
科学基金(46905)
社会(43692)
社会科(40742)
社会科学(40734)
(34890)
基金项目(34656)
编号(29439)
自然(28655)
(28623)
(28406)
自然科(27931)
自然科学(27928)
教育(27817)
自然科学基金(27414)
资助(24135)
成果(23266)
(21421)
(19951)
重点(19583)
国家社会(18425)
课题(18425)
(17888)
(17710)
发展(17629)
期刊
(71835)
经济(71835)
(55679)
农业(37904)
研究(35080)
中国(28940)
学报(21870)
科学(21165)
业经(19583)
大学(17436)
学学(16834)
(16727)
(16075)
金融(16075)
农业经济(14553)
农村(14173)
(14173)
(13074)
管理(11799)
问题(10772)
世界(10223)
教育(9829)
资源(9523)
(9470)
农村经济(9404)
技术(8701)
经济问题(8509)
社会(8257)
经济研究(8095)
业大(7935)
共检索到196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宗力  
文章使用2009和2014年在安徽农村地区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分析了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定居城市行为和意愿上呈现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5年来,农民工大量回流,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和县市城区就近打工,早出晚归,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与此同时,农民工落户定居城市的行为和意愿不进反退,导致这种状况的农村"拉回"和城市"推出"的因素都在增强,以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将农民固定在某一个城市的城镇化目标可能难以推进。文章建议在取消城乡户籍上的附加利益,为统一户籍和最终取消户籍创造条件的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并将其纳入城镇化进程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旦  
文章提出农村男女比例失衡是导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力。首先,当适婚年龄段青年男女比例失衡时,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会成为一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未婚男青年将会在婚姻市场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自己在追求配偶过程中的竞争力,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一个合理途径。再者,男孩的父母会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男女比例的观察来调整他们对儿子将来择偶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的预期,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过外出务工积累财富来提高其儿子将来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性别比失衡将通过对未婚男青年及男孩父母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其他人群进城务工的意愿,如单身女性或是女孩的父母,从而导致全体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比率的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文龙  
借鉴条件价值评估法,基于安徽省农户雾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实际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对农户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剖析结果显示:农户对于雾霾治理的支付意愿较高,其中68.9%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健康状况、雾霾治理现状评价、地理位置、政府治理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年龄。根据农村地区雾霾治理的公共物品特征,应从重视政府的驱动作用,增加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优化收入结构,界定支付领域等主要方面来促成农户雾霾治理支付意愿的提升,同时亦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启示与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文龙  
借鉴条件价值评估法,基于安徽省农户雾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实际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对农户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剖析结果显示:农户对于雾霾治理的支付意愿较高,其中68.9%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健康状况、雾霾治理现状评价、地理位置、政府治理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年龄。根据农村地区雾霾治理的公共物品特征,应从重视政府的驱动作用,增加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优化收入结构,界定支付领域等主要方面来促成农户雾霾治理支付意愿的提升,同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琳  刘彦随  
基于"推—拉"理论、新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剖析了农民进城落户意愿的城乡作用力、农民进城落户的内部影响因素,并结合郸城县169份农户有效问卷和村干部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可用"推力—拉力"范式解释,包括生活便捷程度、子女的受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家庭收入和非农就业、消费和生活成本,其中,便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子女受教育环境是最大的城镇拉力,没有稳定的非农工作是最大的城镇推力。②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村庄因素三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水平、亲朋好友是否进城落户、村庄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郸城县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亲朋好友是否迁户的影响效应为正,年龄、家庭生活水平及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效应为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宝树  
1984年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解放以来引导农村人口迁移最为积极和明确的方针政策。为了反映在该政策影响下上海市郊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新态势和新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于1989年初,在市郊选取7个镇,对近年来进镇落户的农民作了一次问卷抽样调查,共抽取样本1057人,占进入7镇落户农民总数的17.0%。本文即根据调查的部分汇总结果完成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小君  向军  
本文利用大连市459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在不同情境下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要求农民工放弃土地换取城市身份时,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会迅速下降;在不预设交出土地资源的情境下,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受到受教育程度、城市住房状况、承包地和宅基地处置方式的显著影响;在预设交出承包地,甚至承包地和宅基地"双放弃"时,受教育程度和城市住房状况仍对其进城落户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心理适应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时,既要注重提升市民化的能力,又要完善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许成珍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如今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本文利用对安徽省7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农民的意愿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新农合制度自身存在缺陷、现行医药市场严重制约新农合的健康发展,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勇  彭长生  包婷婷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勇  彭长生  包婷婷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意退出。(3)绝大多数农户对选择退出宅基地后是否进城十分谨慎,很多农民即使选择退出宅基地也不愿意进城。鉴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实施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和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退出时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艾慧  孟凡荣  
供给侧改革不能脱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过针对需求热点进行供给改革,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短期内能够体现改革成效。本文基于2002年-2013年安徽省县级农村居民收入和七类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相对于财产性收入对各类消费支出具有更高的贡献率;转移性收入对于医疗支出与居住支出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安徽省农村居民的需求热点已逐渐向医疗、交通、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等方面转移,因此,可将这几个领域作为安徽省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霞  
以四川为例研究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并基于推拉理论对影响农民工落户决策的推拉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一方面表示适应城镇生活,另一方面在城镇落户的有效意愿偏低。农民工不肯放弃农村户籍的主要顾虑有二:一是对城镇生活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安全感,二是难以舍弃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等既得利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市民待遇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建立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民工及其家庭同步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应对之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云  曾江辉  夏春萍  
本文通过对1877名湖北籍农民工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得到66.8%的农民工喜欢城镇生活却只有7.3%的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且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类型与户籍迁移分类政策呈现逆向选择的结果。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工作不稳定和社会保障缺失是农民工不愿意落户城镇的主要影响因素。赋予农村土地财产权,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工的转户热情,促进城镇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