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1)
- 2023(10371)
- 2022(8566)
- 2021(7922)
- 2020(6827)
- 2019(15823)
- 2018(15753)
- 2017(31516)
- 2016(17202)
- 2015(19664)
- 2014(19776)
- 2013(19960)
- 2012(18786)
- 2011(17060)
- 2010(17386)
- 2009(16422)
- 2008(16616)
- 2007(15428)
- 2006(13423)
- 2005(11889)
- 学科
- 济(82738)
- 经济(82656)
- 业(55698)
- 农(46739)
- 管理(45187)
- 方法(38543)
- 企(35217)
- 企业(35217)
- 数学(34156)
- 数学方法(33921)
- 农业(30762)
- 业经(21121)
- 财(19502)
- 中国(19349)
- 地方(15703)
- 制(15551)
- 学(14916)
- 贸(14602)
- 贸易(14601)
- 易(14168)
- 银(11938)
- 银行(11917)
- 务(11628)
- 财务(11612)
- 理论(11592)
- 财务管理(11575)
- 融(11423)
- 金融(11419)
- 发(11348)
- 行(11315)
- 机构
- 学院(257466)
- 大学(253689)
- 济(111329)
- 经济(109187)
- 管理(99990)
- 理学(86851)
- 理学院(85996)
- 管理学(84757)
- 管理学院(84281)
- 研究(82913)
- 中国(64939)
- 农(60251)
- 京(51382)
- 财(49950)
- 科学(49403)
- 农业(46391)
- 业大(42554)
- 所(41968)
- 中心(40306)
- 财经(39961)
- 江(39049)
- 研究所(37856)
- 经(36359)
- 经济学(34649)
- 范(32718)
- 师范(32453)
- 北京(31649)
- 经济学院(31617)
- 州(30824)
- 经济管理(29884)
- 基金
- 项目(167277)
- 科学(131863)
- 研究(125455)
- 基金(121142)
- 家(103787)
- 国家(102811)
- 科学基金(88429)
- 社会(80860)
- 社会科(76324)
- 社会科学(76301)
- 省(66866)
- 基金项目(64477)
- 教育(57666)
- 划(54761)
- 自然(54644)
- 自然科(53343)
- 自然科学(53327)
- 编号(53148)
- 自然科学基金(52406)
- 资助(49135)
- 成果(43167)
- 部(38505)
- 重点(37237)
- 发(36979)
- 课题(35434)
- 创(34843)
- 农(34060)
- 国家社会(33354)
- 教育部(32991)
- 创新(32478)
- 期刊
- 济(124728)
- 经济(124728)
- 研究(72130)
- 农(62860)
- 中国(48225)
- 农业(42216)
- 学报(39184)
- 财(38545)
- 科学(35804)
- 大学(30327)
- 管理(30041)
- 学学(28924)
- 融(27128)
- 金融(27128)
- 业经(26229)
- 教育(24594)
- 技术(21319)
- 业(20436)
- 财经(20066)
- 问题(18304)
- 经济研究(18113)
- 经(17179)
- 农村(14459)
- 村(14459)
- 版(14138)
- 农业经济(14052)
- 世界(13655)
- 技术经济(13398)
- 经济问题(12904)
- 统计(12627)
共检索到375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冯子标 王建功
农民转型理论传承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资本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本文基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构造了描述农民转型的量化指标,并以资本劳动比、科技支出、教文卫支出及市场化指数四项因素对其进行解释。结论表明,资本劳动比对农民转型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地区间来比较,资本密集型工业模式不利于农民转型;而市场化指数与农民转型成高度正向关系,农民转型与市场化改革密不可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高小琼
农民消费不足,农民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内需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的主要表现。在内需不足,同时又要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情况下,研究农民消费决策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求扩大农民消费的针对性政策建议,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杨义群 肖经波
本文提出了地产对农民多重效用理论问题,并以此作实证研究,认为在没有合理补偿或可保障放弃土地占有权恢复的情况下,农民会做出赔本占有土地的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立伟 王礼力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今天,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手调查,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证明:职业教育和农民的文化水平都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且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大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但是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相对欠缺,政府组织力度不够,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比重很小。
关键词:
农民收入 职业教育 文化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友仙 李均立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三农”问题中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本文选取1988 -2002年影响海南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指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并提出增加海南农民收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海南 农民人均总收入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贵先 胡宝娣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利用基于扩展的3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5-2003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虽然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短期的正效应,但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而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进而指出,应该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稳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非农就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勇 刘纯阳
现阶段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为给农民提供更好的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需要对农民真实的农业培训需求进行考察分析,实现"按需施教",笔者选择了湖南省岳阳市的HS村为样本,围绕农民的科技培训需求进行了驻村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探讨了新型农民培养中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情况,并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就现阶段的新型农民培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翠杰 刘洪银 林霓裳
本文在对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7个省市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宏观统计资料与微观调研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维度的就业转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将城镇化与农民就业转型协同发展划分为协同型、基本协同型、城镇化超前型和滞后型4种类型,并据此为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和农民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就业转型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陆文聪,叶建
文章利用1997-2002年浙江和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化转型中人力资本、政治身份、家庭经营模式和区域因素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计量检验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劳动力对农户家庭收入有重要影响,但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仅具微弱收入效应;政治身份在收入决定中仍有一定的作用,但两省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湖北省乡村干部影响较大,而浙江省党员示范性作用较强;家庭经营的非农化模式对农户家庭收入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胜祥 唐天伟 邓九根
目前,有关农民组织基本理论方面的"原子化"、"不善合"之说屡遭责难,究其根源在于该学说所使用的概念不能准确表达它的"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的思想内核,导致另一些学者误以为它是在错误地批判中国农民缺乏合作性格与合作能力,从而提出与之相对立的"中国农民宜分宜合,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新观点以示批驳。对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能否较好合作同时受到制度与利益的双重约束,表明争议双方实质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因此,应当抛弃"原子化"、"合作能力低"、"不善合"等不恰当或有歧义的概念,代之以"社会化小农"、"利益决定合作偏好"、"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等为核心概念或命题来构建农民组织理...
关键词:
农民组织 理论分歧 实证检验 概念创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远红
基于2002-2011年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说明现阶段农产品物流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从物流政策支持、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农民收入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谢兵兵
本文采用我国1981-2003年农产品进口和农民收入变化的数据,对农产品进口和农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短期内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春玲 周肖肖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5-2007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业科技与农民农业收入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农民农业收入与上述几个因素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研究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业贷款和农业保险次之;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增收不但没有促进作用,相反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最后就促进农民农业收入增加简要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农业收入 增收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迪 吴春梅
本文建构了农民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湖北省五个村庄109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转型时期的农民具有综合理性特征,公共理性和交易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体理性和关系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时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投入产出比和效果的影响均不显著。现阶段应整合农民多元理性,培育乡村公共精神,激励政治契约精神,重视共容利益,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以强化农民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效应。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效率 农民理性 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娟莉 朱玉春
研究运用1985-2008年的时序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最大,其他依次是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电力、通信、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公共品投资在农民增收上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是对农民收入的再分配;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教育支出和电力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