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6)
2023(16766)
2022(14455)
2021(13867)
2020(11442)
2019(26408)
2018(26731)
2017(51295)
2016(28203)
2015(31683)
2014(31862)
2013(30842)
2012(28522)
2011(25728)
2010(25875)
2009(23877)
2008(23222)
2007(20471)
2006(18468)
2005(16044)
作者
(79554)
(66546)
(65599)
(62908)
(42000)
(31745)
(29929)
(26071)
(25227)
(23760)
(22574)
(22359)
(21127)
(21000)
(20628)
(20195)
(19763)
(19557)
(19005)
(18870)
(16652)
(16594)
(16154)
(15343)
(14903)
(14733)
(14713)
(14632)
(13413)
(13296)
学科
(107717)
经济(107580)
(79628)
管理(76191)
(57927)
企业(57927)
(50452)
方法(42336)
数学(36544)
数学方法(36056)
农业(33484)
中国(29424)
(28212)
业经(27742)
地方(25405)
(25111)
(24013)
(18885)
贸易(18877)
(18581)
(18313)
理论(18062)
(17851)
(17659)
银行(17616)
(16868)
(16483)
金融(16473)
技术(16426)
(16298)
机构
学院(388820)
大学(385593)
(153584)
管理(151961)
经济(150050)
研究(134216)
理学(130742)
理学院(129265)
管理学(127097)
管理学院(126393)
中国(101695)
科学(83198)
(82983)
(77770)
(71843)
(67857)
业大(62511)
中心(61773)
研究所(61533)
农业(59429)
(59405)
财经(55779)
(53706)
师范(53252)
北京(52523)
(50712)
(48858)
(47508)
经济学(43845)
师范大学(42530)
基金
项目(263508)
科学(206231)
研究(197826)
基金(188147)
(163867)
国家(162408)
科学基金(138405)
社会(121945)
社会科(115004)
社会科学(114974)
(103750)
基金项目(100177)
教育(90381)
自然(89138)
(87118)
自然科(86953)
自然科学(86934)
自然科学基金(85358)
编号(83771)
资助(76186)
成果(69035)
重点(58939)
(58077)
课题(57523)
(57236)
(54229)
创新(50437)
科研(49628)
教育部(49394)
项目编号(49394)
期刊
(177851)
经济(177851)
研究(117419)
中国(80010)
(76666)
学报(62160)
科学(57336)
(53856)
管理(52564)
农业(51449)
教育(49703)
大学(47918)
学学(44958)
(38411)
金融(38411)
业经(33906)
技术(33368)
财经(26203)
经济研究(25588)
(24686)
问题(24275)
(22415)
图书(20187)
(19850)
科技(19062)
理论(18236)
现代(17745)
资源(17652)
技术经济(17575)
世界(17093)
共检索到585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得桂  喻淼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的资料,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西北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对林改成效的评价与政策预期存在不小的差距;林权改革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但是它的经济成效并不明显;林权改革既要体现农民本位和保障农民权益,也要关注村社权利和村庄整体福利的提升;林改政策执行出现了某些程度的偏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要密切关注林改后的农民需求及其变化,努力建构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供给机制,促进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翠月  米文宝  侯雪  杨显明  李建华  
产业政策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评价现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依据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提出适合各主体功能区的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祥男  朱晓  高靖羽  周静  刘辉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深度访谈方法,剖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症结探源,提出推进辽西北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淑英  
本文从分析森林资源管制的理论基础出发提出森林资源管制的必要性在于林业的外部性;鉴于不同性质林业的不同经营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是有差异的,政府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管制方式对负外部性采取强制性管制,对正外部性采取激励性管制;现行的"一刀切"式的管制制度的效应,并论证了其政策激励悖论的理论渊源在于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和管制导致的产权残缺;提出了森林资源管制制度重构的基本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俊华  刘静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研究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本文选取陕西省2010-2016年农业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quist指数模型对陕西农业生产效率分别进行静态与动态测算,并分析其冗余量。研究表明:陕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但发展较为均衡,技术进步是推动陕西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不能仅仅依靠资金投入,提升技术等现代化要素的投入更加关键,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企业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丽凤  刘冀徽  张焘  
与四川、河南等中部和西南部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西北地区大多正处于外出打工这一发展进程的初始阶段。西北地区有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结构特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长期相对劣势,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外出务工究竟给当地留守家庭的经济带来了哪些改变?以甘肃省为例,本文从家庭收入构成及家庭消费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永基  马奔  
在对福建省永安市和尤溪县、江西省奉新县和宜丰县、浙江省临安县和余杭县六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自主性和成就动机)和环境认知特征(资源获取预期、创业回馈和与非农就业比较认知)对林农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林农的成就动机、自主性、资源获取预期和与非农就业比较认知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创业回馈对林农创业意向没有显著性影响。针对调查研究结果,从政策内容制定、政策宣传、林区教育、专家辅导等方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智利  王婉欣  姚少波  
目前,辽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调研,梳理分析影响合作社成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国明  禹倩倩  
考察了西北地区两个以集市为基础形成的农民合作社,通过观察农村集市60年来的深刻变化,分析了集市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变及其对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影响。研究显示:(1)农民家庭的活动半径扩大了几倍,随着经济与社会进步,并在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作用下,农村集市体系基本上由县城、乡镇所在地、行政村构成;(2)农村集市非常活跃,其发达的经济网络,是建立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基础;(3)农村集市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仍未形成,而传统型的社会关系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社生成的初始成本、决策成本和协调成本,但其封闭性也会对合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萍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烂  
从农户林木产品销售收入变动角度,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对福建省10县(区)2006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并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产权明晰的林地或林木资源,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木资产销售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权明晰对农民经营林业的劳动与资本等要素投入产生的激励也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尚  
民国时期影响西北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一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与产妇、婴幼儿疾病,防治这些疾病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之后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虽然使烈性传染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较以前减弱,但并未改变其他急性传染病和产妇、婴幼儿疾病对人口发展所造成的影响。1949年以后,西北地区才发生流行病学转型和人口死亡结构的根本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荣凤  李卫海  蒋爱群  
本文基于通过对甘肃两村的实际调查,论述了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笔者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对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活动的组织以及农村社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张佩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在我国东部与西北地区有显著差异。本文根据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实地调查资料,从影响农民合作社生成的条件的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农民合作社在东部地区与西北农村地区产生差异的根源。研究表明,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专业化产业集中度是合作社生成的经济基础,合作社发起人的带头作用和政府的支持则是合作社生成的内外驱动条件。西北地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与东部地区有明显差别,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的生成有特殊的困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国明  王兰针  詹海晨  
传统农业时期,中国农村曾普遍存在农民的生产互助行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巨大进展,农户的农业服务需求迅猛增长,但农民合作社的生成比较困难,农户之间的非正式合作也明显减少,"农民合作难"现象突出。作者以甘肃、青海、宁夏三省的实际调研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引起的农户农业服务需求的具体变化与农民合作基础的相应变化。研究显示:(1)农业生产多元化、农户经营规模分化、现金收入增长、农户的亲戚邻居情谊淡化等因素冲击了传统农业时期的农户非正式合作行为。(2)我国农户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解体,新的稳定的社会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