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6)
2023(15159)
2022(12859)
2021(12171)
2020(9740)
2019(21992)
2018(21827)
2017(40769)
2016(22637)
2015(25757)
2014(25942)
2013(25708)
2012(24791)
2011(22668)
2010(23638)
2009(22031)
2008(21942)
2007(20632)
2006(18962)
2005(17737)
作者
(68515)
(57472)
(57255)
(54409)
(36571)
(27769)
(25849)
(22138)
(22124)
(21244)
(19855)
(19394)
(18806)
(18509)
(18296)
(17369)
(17082)
(16869)
(16835)
(16565)
(14744)
(14403)
(14088)
(13522)
(13163)
(13121)
(12980)
(12788)
(12021)
(11853)
学科
(97190)
经济(97006)
(63088)
管理(57736)
(52264)
(40783)
企业(40783)
农业(34870)
中国(33319)
方法(29354)
地方(28618)
业经(27340)
(23069)
数学(22744)
数学方法(22257)
(21898)
(21695)
(17755)
(17527)
银行(17486)
(16958)
理论(16885)
(16879)
贸易(16861)
(16621)
金融(16618)
(16247)
(16227)
(15358)
教育(14763)
机构
学院(330888)
大学(327769)
(132678)
经济(129405)
研究(124790)
管理(117430)
理学(97762)
中国(97483)
理学院(96419)
管理学(94444)
管理学院(93804)
科学(76630)
(74376)
(72981)
(65619)
(64559)
研究所(58333)
中心(57809)
(56788)
农业(56778)
业大(52698)
(49984)
师范(49532)
财经(47554)
北京(46950)
(45117)
(43717)
(43704)
(42785)
师范大学(39191)
基金
项目(204506)
科学(159595)
研究(155451)
基金(143603)
(125147)
国家(123860)
科学基金(103693)
社会(97410)
社会科(90784)
社会科学(90757)
(82134)
基金项目(74469)
教育(70822)
(68712)
编号(66186)
自然(63626)
自然科(62070)
自然科学(62053)
自然科学基金(60917)
资助(57945)
成果(57784)
(49742)
课题(47659)
重点(46505)
(44743)
(41197)
(40298)
发展(40272)
(39590)
国家社会(38966)
期刊
(173362)
经济(173362)
研究(108713)
中国(85516)
(77316)
学报(55268)
农业(51774)
科学(50956)
教育(49215)
(48394)
管理(43034)
大学(42373)
(40054)
金融(40054)
学学(39168)
业经(31903)
技术(29293)
(25085)
经济研究(24079)
财经(23950)
问题(23274)
图书(20902)
(20790)
(19241)
世界(17874)
农村(17200)
(17200)
(16647)
(16301)
论坛(16301)
共检索到553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德余  方志权  
本文选择了上海这样一个发达地区的中远郊区作为田野调查和研究的地点,以统计分析的方式对市场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公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评价乡村进步的标准上,农民尤其突出了农村社会保障和居住条件,而社会广为关注的经济收入增长并没有被农民优先考虑。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但在文化精神生活领域却明显"缺位"。市场化和乡村发展在引发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消解上述问题的"积极因素"。政府政策响应的内容通常也是农民呼声或愿望表达最强烈的方面,例如对农民的收入、就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关注最为突出,农村环境治理次之,而社区文化和公共精神生活则容易被社会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云美  
欠发达地区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具有共同的归宿,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应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提高参与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柯珍堂  
"十二五"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仍在欠发达地区。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和概括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性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明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以旅促农”在大力发展和提升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精心规划、狠抓落实,突出优势、发挥特色,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培育人才、加强宣传,注重保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卫峰  
"富丽乡村"是一个分析性很强的概念工具,由其衍生出来的许多推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理论来解释这一概念,提出"伴随富丽化的乡村发展"的探索方向是中国乡村多样化发展的一条道路,同时结合目前中国不同区域乡村发展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保有乡村富丽性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庆雷  唐跃军  李秋艳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肩负着新的责任,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新渠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新途径。新时期的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协同规划、地方控制、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产品升级、生态保护等战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友国  
乡村旅游已经悄然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带动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春霞  金迪  
我国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全国范围内约有9亿农民,为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本文主要论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春霞  金迪  
我国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全国范围内约有9亿农民,为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本文主要论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松仁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休闲有助于促进农民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但传统价值观念、农村现有科技水平、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特有文化背景对当前农民休闲带来了困扰。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新农村教育的深化、地方各级组织的渗透、农民休闲福利制度的实施、劳动本质意义的升华又能够使农民休闲在未来走向更大更多的可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高建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给合作社的农民带来集体收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是一项集体行动,面对着"集体行动困境",在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环境下,这种困境被加剧了。恰当地发挥乡村能人的作用,实现政府、乡村能人和普通农户的良性互动,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中,超越"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铁  刘健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小康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实践这一重大战略,必须要以惠及“三农”为目标,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乡村旅游因与“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必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明海  张晓路  
新农村建设中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现实要求。因此,要营造发展权正面直接地载入宪法机制、政府责任机制、法制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司法救济机制,充分保障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发展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学界对此已经有诸多的讨论,也提出了不少的观点和政策建言,地方政府也在实践中开展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实验性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农村地区都出现了"政府动、农民不动"的局面。政府的行动,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不断增加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甘新莲  
本文通过对吉安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揭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