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7)
- 2023(16576)
- 2022(13868)
- 2021(12903)
- 2020(11028)
- 2019(25302)
- 2018(25143)
- 2017(48545)
- 2016(25931)
- 2015(29452)
- 2014(29247)
- 2013(29011)
- 2012(26591)
- 2011(23872)
- 2010(24065)
- 2009(22900)
- 2008(21915)
- 2007(19728)
- 2006(17276)
- 2005(15592)
- 学科
- 济(104925)
- 经济(104783)
- 业(83153)
- 管理(74920)
- 企(58940)
- 企业(58940)
- 农(50002)
- 方法(45814)
- 数学(40798)
- 数学方法(40299)
- 农业(33180)
- 中国(32326)
- 财(31767)
- 融(28840)
- 金融(28834)
- 制(28121)
- 银(27929)
- 银行(27899)
- 业经(27457)
- 行(26822)
- 地方(22119)
- 贸(20714)
- 贸易(20700)
- 易(20234)
- 务(19804)
- 财务(19742)
- 财务管理(19692)
- 学(19076)
- 企业财务(18718)
- 体(18337)
- 机构
- 学院(365165)
- 大学(361605)
- 济(152954)
- 经济(149669)
- 管理(141946)
- 理学(121938)
- 理学院(120715)
- 管理学(118691)
- 研究(118531)
- 管理学院(118021)
- 中国(98005)
- 京(74553)
- 农(73323)
- 财(73045)
- 科学(70745)
- 中心(59444)
- 所(59124)
- 财经(57210)
- 业大(56801)
- 江(56444)
- 农业(56440)
- 研究所(53159)
- 经(51898)
- 经济学(47031)
- 北京(46168)
- 范(45581)
- 师范(45130)
- 州(44851)
- 经济学院(42610)
- 财经大学(42168)
- 基金
- 项目(243720)
- 科学(192261)
- 研究(181259)
- 基金(177092)
- 家(153012)
- 国家(151655)
- 科学基金(130796)
- 社会(116012)
- 社会科(109734)
- 社会科学(109704)
- 省(96638)
- 基金项目(94005)
- 自然(82878)
- 教育(82706)
- 自然科(80899)
- 自然科学(80877)
- 划(79759)
- 自然科学基金(79449)
- 编号(75294)
- 资助(71562)
- 成果(60880)
- 部(54602)
- 重点(54548)
- 发(53058)
- 创(51214)
- 课题(50786)
- 制(49054)
- 国家社会(48189)
- 创新(47930)
- 教育部(46901)
- 期刊
- 济(170023)
- 经济(170023)
- 研究(104044)
- 中国(75456)
- 农(72944)
- 财(57934)
- 学报(54890)
- 科学(50796)
- 融(48991)
- 金融(48991)
- 农业(48686)
- 管理(48350)
- 大学(42991)
- 学学(40679)
- 教育(34350)
- 业经(32321)
- 技术(31950)
- 财经(28105)
- 经济研究(25284)
- 业(24211)
- 经(24070)
- 问题(23390)
- 版(18817)
- 理论(18164)
- 图书(18082)
- 技术经济(17537)
- 世界(17282)
- 统计(17188)
- 贸(16716)
- 农村(16593)
共检索到551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泽杭
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质量是衡量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实现农民金融参与权的重要体现。论文通过分析七地田野调查发放的问卷,发现各地农民金融服务获得情况差异明显,仍旧存在制度运行不畅、主体能力缺失、市场结构失衡等问题。基于此,论文突出法制保障的优势,提出明确权力主体权责、提升农民金融知识水平、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制度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现实困境 法制因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飘飘 吴春宝
本文基于全国3656户农民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考察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生存现状,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探究无地、少地农民面临的各种困境,并试图通过建立金字塔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少地农民找到新出路。
关键词:
少地农民 困境 社会保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戎承法 胡乃武 楼栋
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可获得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9个省的调查数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可获得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银社关系、社长背景与其信贷可获得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形资产、外部政策环境对其信贷可获得性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而财务管理情况对其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贷可获得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伟 喻洁
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是指通过失地农民个人和集体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得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大致分为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通过对613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本文对失地农民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得出结论:失地农民个体社会资本积累不够、集体社会资本十分薄弱。因此,政府应正确引导失地农民不断积累个体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对失地农民集体社会资本的投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自强 樊俊颖
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需求层面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3.1%的农户受到需求层面的信贷约束,且在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房屋购建和汽车购置用途上潜在正规信贷需求向有效正规信贷需求的转化较低,分别为47.3%、56.0%、36.1%和52.6%,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向正规信贷获得的转化较高,分别为70.0%、78.6%、74.2%和90.0%。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降低农户因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产生潜在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农户将潜在正规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正规信贷需求,进而降低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据此,提出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发挥农户社会资本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切实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洁 金鋆
战略管理理论视角下,组织合法性是初创组织获得资源的前提。文章以Scott(1995)对组织合法性的分类以及Zimmerman&Zeitz(2002)对组织合法性获得战略的分类为基础,搭建起二维分析框架,运用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初创农民合作社如何运用不同的战略以获得不同的合法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初创农民合作社通过适应环境战略获得规制合法性,通过适应环境战略和控制环境的战略获得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同时发现,初创农民合作社在获得合法性时,并没有运用选择环境战略和创造环境战略。该研究不仅赋予组织合法性全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欣 孙健 王康
本文以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规模、强度、异质性、互惠性对于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样本中,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强度、互惠性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社会网络中四个特性对于非农就业无显著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网络规模、异质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互惠性对于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兴稳 樊胜根 陈志钢 张晓波 吕开宇
本文采用国内外研究最常用的3d—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贵州普定县随机抽取的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的全户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西南贫困山区道路是否会影响其农户食物获得能力。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尽管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农民的营养结构还不太合理,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膳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居住地离集贸市场越远、道路状况越差,农民食物的多样性及膳食综合评价得分(DDP分值)越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卉 关信平
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的稳定性关乎企业稳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进行。在对2013年度七个主要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从劳动权益视角对农民工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方面看,新生代农民工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工存在较大的离职风险;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作业安全和工作环境方面的劳动权益保护情况较好,养老保障方面有待提高;劳动权益保护对农民工离职意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新生代农民工、男性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工离职意向的作用更显著,影响内容更广泛,因此劳动权益因素对不同性别
关键词:
农民工 离职意向 劳动权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卫民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存在着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保护、完善的流转服务市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等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考察,为我国在政府支持、政策优惠、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的创建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从完善农地金融的相关立法,加大农地金融的政策扶持,构建农地金融的组织体系,规范农地金融的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贷款 组织体系 风险防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增阳
当前,我国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比较低。这说明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农民工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文章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农民工公共服务的获得机制。该机制的出发点就是农民工在当地的工作生活时间长短和履行义务多少、所作贡献大小决定他应当获取的公共服务,因此应当具有渐进性、普惠性和可预期性。实践中,中山市实行的"积分制"是一个可资参考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农民工 公共服务 均等化 积分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俣 黎洁
【目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获得感关乎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成效,本文旨在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后的个体收入不平等对搬迁农民获得感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文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2021年在陕西省4市8县(区)收集的1202份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个体收入不平等、社会融入和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获得感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1)总体上,被调查农民认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获得的”比“失去的”更多,但个体收入不平等对其获得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社会融入在个体收入不平等影响获得感的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从子维度来看,经济融入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社会关系和社区参与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融入具有遮掩作用。(3)在获得医疗、教育后续帮扶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中,个体收入不平等对其获得感的影响更小甚至不显著。【结论】基于此,政府应出台瞄准低收入搬迁户的就业政策,帮助其扩大社会网络,完善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俞红嫔
现实困境:农民增收放缓,持续增长机制欠缺近年来,金溪县农民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明显放缓,经历了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徘徊的过程。"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为12.9%,2016年增长率进入个位数时代,为9%。据调查,金溪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未能建立,突出表现为"两个掩盖""两个拉大"。"两个掩盖":一是农民工资性收入掩盖了农民增收现状。剔除工资性收入,农民从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民工资性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静 李汶洋
随着成渝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有序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三大体制困境:牢固的户籍制度、难以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及排斥性的社区管理制度。破局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困境需要从开创体制新格局、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农民工社区服务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入手,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打造有力的外部环境,奠定坚实的内生土壤。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体制困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学福
根据基础信念的不同,可将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分为获得与参与两种取向的模型。获得模型假定学习即获得某种实体材料的过程,参与模型假定学习即成为团体成员的过程。20世纪末期学习理论发生由获得向参与转向的原因在于,获得模型面临的认识论困境以及所产生的不良规范与价值问题。要恰当处理获得模型与参与模型的关系,须正确认识知识的迁移,不偏废一方,使二者有机互补,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与应用某个模型。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获得模型 参与模型 迁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