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4)
- 2023(13945)
- 2022(11677)
- 2021(10849)
- 2020(9109)
- 2019(20855)
- 2018(20525)
- 2017(40205)
- 2016(21702)
- 2015(24390)
- 2014(24165)
- 2013(23250)
- 2012(21100)
- 2011(18971)
- 2010(18910)
- 2009(17003)
- 2008(16269)
- 2007(14178)
- 2006(12381)
- 2005(10469)
- 学科
- 济(99246)
- 经济(99162)
- 业(66762)
- 管理(58359)
- 方法(48319)
- 农(48251)
- 企(44764)
- 企业(44764)
- 数学(44473)
- 数学方法(43827)
- 农业(32127)
- 中国(24451)
- 业经(23762)
- 财(21604)
- 地方(21007)
- 制(16407)
- 贸(15382)
- 贸易(15377)
- 易(14927)
- 技术(14851)
- 学(14651)
- 理论(13574)
- 环境(13384)
- 务(13359)
- 财务(13305)
- 财务管理(13275)
- 发(12948)
- 企业财务(12619)
- 银(12547)
- 银行(12534)
- 机构
- 学院(302317)
- 大学(293619)
- 济(127150)
- 经济(124797)
- 管理(122727)
- 理学(108006)
- 理学院(106998)
- 管理学(105003)
- 管理学院(104474)
- 研究(91998)
- 中国(71318)
- 农(60862)
- 京(58903)
- 科学(55248)
- 财(53880)
- 业大(47981)
- 农业(46450)
- 中心(45705)
- 财经(44314)
- 江(44309)
- 所(44009)
- 经(40682)
- 研究所(40175)
- 经济学(39182)
- 范(38502)
- 师范(38195)
- 经济学院(35697)
- 北京(35684)
- 经济管理(35332)
- 州(34637)
- 基金
- 项目(213155)
- 科学(171821)
- 研究(159108)
- 基金(157102)
- 家(135536)
- 国家(134397)
- 科学基金(118069)
- 社会(103327)
- 社会科(97980)
- 社会科学(97958)
- 省(84554)
- 基金项目(82964)
- 自然(75433)
- 教育(75037)
- 自然科(73729)
- 自然科学(73718)
- 自然科学基金(72393)
- 划(70385)
- 编号(66322)
- 资助(64069)
- 成果(50059)
- 部(48259)
- 重点(47960)
- 发(46895)
- 创(44798)
- 课题(44544)
- 国家社会(43346)
- 教育部(41947)
- 创新(41876)
- 人文(41303)
共检索到424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中伟
由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可知,随着农民职业分化导致劳均农地经营规模增加,但我国仍以小农户兼业经营农地为主,经营方式仍以传统经营为主。利用县域数据验证农民职业分化、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农民职业分化的广度对农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型,当前非农比例增加有利于农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农民职业分化的深度与农地全要素生产率、亩均产出和劳均产出均呈负相关,农民家庭非农收入比重越高农地经营越被忽视;劳均农地经营规模增加,有利于农地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均产出水平提高,但不利于亩均产出水平提高。加之考虑平原、山地、丘陵等农地异质性,进而得出相比平原地区,山区、丘陵地区农民职业分化深度(兼业程度)对亩均产出、劳均产出的负作用更大;山地、丘陵地貌下农地经营规模扩大造成亩均产出水平降低的作用更明显,导致劳均产出水平提高程度低于平原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丽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小农户生产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而农民职业分化也渐成潮流。农民职业分化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便利。但是,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职业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农地规模经营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目前,农民职业分化速度较快,但存在分化层次低、稳定性差、定位模糊等问题,与农地规模经营耦合发展相背离。因此,需要妥善引领农民职业分化过程,寻找对接路径和措施,努力让农民职业分化与农地规模经营之间建立起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农民 农地 职业分化 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必良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经济组织规模效率的若干决定因素 ,并以此作为分 析维度对农地经营规模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 ,揭示了农业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 有显著规模效率的产业 ,论证了农地家庭经营的规模有效性
关键词:
农地 规模经营 经营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延廷
本文从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地配置状态关系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条在自由农地市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激励性、诱导性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调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假说 路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冬水
本文从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并对国内理论界就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讨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表明,农地规模经营与效率的关系往往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应该全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农地规模经营低效率的原因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地实行农地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瑶 张小雪 樊嘉琦 温良友 伦飞 段增强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国华 蔡昉
在农地经营规模不断集中成为不可逆转之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仍陷于"反向关系"还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争论已无太大意义,尊重农户自身意愿并借助市场力量实现农地经营规模的逐步集中,成为未来顶层设计的基本共识。基于此,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利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及2012年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从如何实现家庭劳动禀赋和土地禀赋的最大化利用这一家庭决策视角,定量回答了"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这一核心问题,进而给出了农户视角的"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此类图谱在以往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从未见到,对于中国未来的宏观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国华 韩建民
[目的]当前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当前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当前,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恒 周应恒 严斌剑
本文对江苏省稻谷种植户微观数据分析发现,稻谷单位成本与种植规模间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农户的单位稻谷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但当规模超过200亩后成本开始上升;稻谷生产成本过高与农户过度投入化肥和人工两种要素有关。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随着水稻种植户中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比重的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下降为调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应该进一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各环节机械对劳动的替代,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恒 周应恒 严斌剑
本文对江苏省稻谷种植户微观数据分析发现,稻谷单位成本与种植规模间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农户的单位稻谷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但当规模超过200亩后成本开始上升;稻谷生产成本过高与农户过度投入化肥和人工两种要素有关。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随着水稻种植户中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比重的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下降为调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应该进一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各环节机械对劳动的替代,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英 雷鹏程 刘晏彤
农地利用效率反映了农业用地利用水平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以耕地面积为门槛变量的三重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扩大耕种规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投入的资本、农技培训和种植作物类型的选择;在三重门槛模型中,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随农地规模的变化而呈"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规律。无论在哪一个门槛值前后,亩均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大于1,并在1%水平上显著。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走土地集约化经营道路是农地利用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