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3)
- 2023(8725)
- 2022(7184)
- 2021(6648)
- 2020(5505)
- 2019(11913)
- 2018(11791)
- 2017(22482)
- 2016(12186)
- 2015(13607)
- 2014(13687)
- 2013(13726)
- 2012(13230)
- 2011(12358)
- 2010(12832)
- 2009(12177)
- 2008(11846)
- 2007(10991)
- 2006(10373)
- 2005(9659)
- 学科
- 济(75863)
- 经济(75791)
- 农(45310)
- 业(36367)
- 农业(30136)
- 管理(27057)
- 地方(20676)
- 方法(19979)
- 业经(19080)
- 中国(17013)
- 企(16997)
- 企业(16997)
- 数学(16546)
- 数学方法(16415)
- 学(15149)
- 制(12937)
- 地方经济(12096)
- 发(11494)
- 农业经济(10355)
- 体(10228)
- 财(9857)
- 策(9481)
- 发展(9158)
- 展(9131)
- 融(9116)
- 金融(9114)
- 银(9101)
- 村(9096)
- 银行(9092)
- 农村(9085)
- 机构
- 学院(185355)
- 大学(183023)
- 济(88341)
- 经济(86686)
- 管理(68088)
- 研究(68046)
- 理学(57601)
- 理学院(56970)
- 管理学(56181)
- 管理学院(55815)
- 中国(53097)
- 农(47811)
- 科学(37958)
- 京(37431)
- 财(36897)
- 农业(35986)
- 所(34342)
- 中心(31958)
- 江(30917)
- 研究所(30519)
- 业大(30087)
- 财经(28518)
- 经济学(27016)
- 范(26908)
- 师范(26743)
- 经(25708)
- 经济学院(23931)
- 州(23691)
- 北京(23327)
- 省(22797)
- 基金
- 项目(113214)
- 科学(89547)
- 研究(88585)
- 基金(81757)
- 家(69629)
- 国家(68848)
- 社会(59721)
- 科学基金(58586)
- 社会科(56068)
- 社会科学(56056)
- 省(44583)
- 基金项目(42533)
- 教育(38754)
- 编号(37800)
- 划(35621)
- 自然(33089)
- 自然科(32279)
- 自然科学(32273)
- 成果(32142)
- 资助(32009)
- 自然科学基金(31703)
- 农(28119)
- 发(27023)
- 部(25774)
- 国家社会(25019)
- 课题(25000)
- 重点(24993)
- 性(23059)
- 发展(23004)
- 展(22656)
- 期刊
- 济(116956)
- 经济(116956)
- 研究(61700)
- 农(53555)
- 中国(41600)
- 农业(35943)
- 学报(27409)
- 财(26384)
- 科学(26046)
- 管理(22790)
- 业经(22664)
- 大学(22193)
- 融(22026)
- 金融(22026)
- 学学(20698)
- 教育(20500)
- 经济研究(16495)
- 业(16334)
- 问题(16155)
- 技术(15328)
- 财经(15215)
- 农村(14223)
- 村(14223)
- 农业经济(13977)
- 世界(13513)
- 经(13301)
- 经济问题(11760)
- 图书(11289)
- 版(10866)
- 技术经济(10741)
共检索到305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鹏进
对于贫困的解释,从文化社会的角度看,存在着结构与文化之争。结构解释视农民贫困为分层社会中遭受剥夺的结果,文化解释则侧重于农民主观的生存伦理与价值取向。中国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在结构方面展开,而对农民的微观心理分析存在不足。通过解读《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可以看到农民经济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是“安全第一”,极力“避免风险”,以及“在同一共同体中,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和道德观念”。这一点对于重新认识中国农民和“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行为 结构 文化 “三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晶 刘鸿雁
本文首先对詹姆斯.C.斯科特所阐述的生存伦理的涵义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将他提出的东南亚农民应对生存危机的各种措施按照非正式保险制度的标准进行了归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生存伦理在我国农村的适用性以及我国农村保险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存理论 非正式保险 农村保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桃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中小社员"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的原因,微观层面是合作社内部制度缺陷,包括初始产权安排不当和治理机制不完全,宏观层面是农村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宗族长老控制机制崩解、基层政府行政动员力减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及伦理约束效应降低,文化理念层面是农民维护经济正义的特殊公正观和由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引发的角色认同。"搭便车"成为合作社中小社员在现有制度安排与社会变迁背景下符合经济理性并体现生存智慧的行为选择。其治理在宏观上要求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法律意识的确位及公序良俗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约束权威的强化,同时政府减少不当干预和低效资助政策,使合作社的创立与运营回归为市场的经济...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搭便车”行为 经济理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伟
从成本和效益出发,从政府和农民偏好、外部性等角度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供需进行分析,得出了供需双向不足、政府偏好主导农民市民化、农民偏好不彻底市民化、外部性没有得到约束或激励等结论,并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政府偏好 农民偏好 外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本文把农民合作社看作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进而分析了中国农民合作社变异的经济逻辑。决定合作社成败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合作社的契约集合中很少体现,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会积极寻求合作社的控制权以谋求人力资本的回报,并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运营合作社。
关键词:
合作社 变异 经济逻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温莹莹 张亮
本文以一个城镇化社区“农民下楼”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搬迁农民“下楼”的动因以及隐藏在此现象之下的农民与土地关系。研究发现,对于“上楼”的失利农民,乡土空间的经济补偿与社会吸纳构成了他们“下楼”的直接社会经济动因;对于“上楼”的非失利和“得利”农民,村中“陋室”演变成他们维持家庭继替结构、权力结构与财产结构稳定和延续的地缘空间,田间地头的劳作则是其重建社会联结与对抗“本体性脆弱”和维持“本体性安全”的现实场域。理解和尊重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民上楼” “农民下楼” 农地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晓东
所有者与交易者的同一性、对资本报酬的限制及民主管理方式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体现。与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比,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产权安排与治理机制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往往将股金额度与交易额度相联系;其次,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可以交易;再次,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部治理方面已不再坚持纯粹的"一人一票",许多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的制度安排。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合作经济组织在许多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治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治理机制 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农民也是经济人 ,他们的选择充满着经济理性。全社会必须建立一个信念 :学习农民、尊重农民。我们要学习农民的勤劳、忠厚、老实、精明和自律 ;我们要尊重农民的经济理性 ,认识农民所处的环境 ,理解农民的选择意愿 ;我们要以农民乐意接受的方式来诱导农民的行为 ,并由此提高农民的预期收益 ,扩大农民的选择空间 ,改善农民的生存质量。这些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制订各项农村政策的基本思路与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指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明伦 于敏 郭红东
本文利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蛛网理论,从理论上重点探讨了农民合作的内在经济 动因,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提高市场谈判力和减低市场经营风险是农民组织出现的主要 原因。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对于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作用,政府应 鼓励其发展。
关键词:
农民 合作 厂商理论 蛛网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国强
农民集体不是民法意义上的私权主体,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利主体,起到衔接公有制和具体民法制度的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居于“准所有人”地位的管理主体,其功能在于经营管理集体财产,并借助于公权力来弥补其主体功能不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经营管理农民集体的资产,其并没有单独存在的成员,农民集体成员形成的集体意思即约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给集体成员。这种“股份”是成员参加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的依据,而并非个人财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志豪 何慧丽 徐卫周
认知困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这两类组织均属于合作经济理论与我国村情相碰撞的产物,但前者偏向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则偏向于狭义的西方经济学,由此形塑了核心生成要素、价值观、组织目标、成员认定、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交易权、法律适用和存续性等特性差异。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把二者混淆的内在机理在于继承集体化时期的认识,面临统分交织下的集体资产边界模糊、法律与实践的衔接困难以及村干部的双重身份张力。在消除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强能人、强资产和弱资产这三种常见的农村地域条件而提出相应的关联路径,使其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使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文平
20世纪 70、80年代以来 ,由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失败 ,发展经济学家便将注意力投向对发展中国家农民行为的研究 ,以图建立发展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于是 ,农民经济学应运而生。农民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古典学派理论的影响。本文对运用新古典方法建立的农民行为模型作一介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秉芝
中国农民问题的经济学探讨刘秉芝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社会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解决起来难点也很多。这里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进行若干理论探讨,望有助于农民问题的讨论与推进问题的解决。一、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经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玲妹
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时逐步解决。从我国国情看,解决农民保障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尚不具备完全由政府买单的物质基础,而是要先建立城乡有别、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再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及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变,使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
关键词:
经济学 农民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