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8)
- 2023(10520)
- 2022(8878)
- 2021(8099)
- 2020(6859)
- 2019(15873)
- 2018(15664)
- 2017(30619)
- 2016(16641)
- 2015(18892)
- 2014(19210)
- 2013(19476)
- 2012(18557)
- 2011(17220)
- 2010(17676)
- 2009(16835)
- 2008(16741)
- 2007(15600)
- 2006(14051)
- 2005(12792)
- 学科
- 济(98325)
- 经济(98237)
- 业(49958)
- 农(46860)
- 管理(41400)
- 方法(34958)
- 农业(30942)
- 数学(30518)
- 数学方法(30294)
- 企(29480)
- 企业(29480)
- 地方(22707)
- 业经(21841)
- 中国(21158)
- 学(18286)
- 财(17205)
- 制(15765)
- 贸(13838)
- 贸易(13834)
- 易(13345)
- 地方经济(13236)
- 发(13107)
- 银(11987)
- 银行(11966)
- 融(11965)
- 金融(11962)
- 体(11787)
- 环境(11721)
- 和(11627)
- 理论(11624)
- 机构
- 学院(258974)
- 大学(255677)
- 济(121116)
- 经济(118821)
- 管理(96780)
- 研究(91253)
- 理学(82977)
- 理学院(82080)
- 管理学(80855)
- 管理学院(80379)
- 中国(70367)
- 农(60395)
- 科学(53802)
- 京(52792)
- 财(51455)
- 所(47428)
- 农业(46323)
- 研究所(42695)
- 业大(42184)
- 中心(42114)
- 财经(40659)
- 江(40384)
- 经济学(37971)
- 经(36667)
- 经济学院(34044)
- 范(33546)
- 师范(33306)
- 北京(33162)
- 州(31164)
- 院(30628)
- 基金
- 项目(161562)
- 科学(126654)
- 研究(121075)
- 基金(116413)
- 家(100128)
- 国家(99193)
- 科学基金(84039)
- 社会(78833)
- 社会科(74271)
- 社会科学(74247)
- 省(64098)
- 基金项目(61625)
- 教育(53973)
- 划(52299)
- 自然(50832)
- 编号(50622)
- 自然科(49551)
- 自然科学(49534)
- 自然科学基金(48658)
- 资助(46956)
- 成果(41293)
- 发(37591)
- 部(36795)
- 重点(36228)
- 课题(34029)
- 农(33931)
- 创(32827)
- 国家社会(32644)
- 教育部(31221)
- 性(31161)
- 期刊
- 济(147284)
- 经济(147284)
- 研究(79071)
- 农(63178)
- 中国(50354)
- 农业(42369)
- 财(39148)
- 学报(39016)
- 科学(36733)
- 管理(31210)
- 大学(30153)
- 学学(28904)
- 业经(27076)
- 融(26782)
- 金融(26782)
- 技术(22256)
- 教育(22213)
- 经济研究(22110)
- 财经(21050)
- 问题(20517)
- 业(20307)
- 经(18236)
- 世界(15955)
- 技术经济(15403)
- 农村(14853)
- 村(14853)
- 农业经济(14411)
- 经济问题(14382)
- 版(13963)
- 统计(13216)
共检索到39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善明
农民经济权益的规范性质体现在:它是农民的正当经济利益,是农民的公民意志的体现,是一种实质平等的权利。农民是劳动生产的主体,是投资经营的主体,是消费的主体。对应于每一主体身份,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城乡一体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农民在经济利益上是否得到发展的最直接体现是收入能否可持续增长,这需要作为义务客体的国家积极行动,将政策重点落实到农民对各种资源与机制进行有效利用的机会与能力上,并直接体现在以法律法规为典型的制度设计中。
关键词:
农民 经济权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晓达
我国体制政策影响了农民权益的保障。现实表现:承包土地产权残缺、农业税制不公平、各种收费负担沉重、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城市生产流通对“三农”的侵犯及户籍制度对城乡分割的危害等几个方面。因而,须有改革农地产权制度、改农业税为增值税、改革收费与公共物品供给等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
关键词:
权益 体制 产权 农业税 公共物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晓华 欧元雕
新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四次分配制度改革,以分配权为中心的改革比较欠缺,而农民又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以权利为核心的涉农分配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农民经济分配权是农民参与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等经济利益分配的权利总和,在权利属性上具有私权为本兼顾公权诉求的属性,在部门属性上属于经济法上的经济权利,在价值属性上应强调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共享度,是涵盖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权利体系。现有条件下实现农民经济分配权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并系统化进而予以局部制度创新,从多元主体维护、保障性法律制度、促进性法律制度和救济性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实践农民经济分配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从巴泽尔产权保护理论的视角对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损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解释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存在的本质问题。产权不完全是农民权益受损的根源所在。进入公共领域内的价值较高以及他人攫取公共领域的价值是农民权益受损问题的主要来源。追求经济权利价值最大化,是他人攫取行为和农民保护行为的根本原因。农民个人与政府保护农民权益的途径是减少公共领域内留存的价值或降低被他人攫取的价值,并通过产权限制避免侵权行为。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民权益 巴泽尔 产权理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旭宇
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其权益存在极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是复杂和多面的,同时又是变化的。我国农民目前还是不完全、不平等、受限制和被夸大的市场主体,这种地位很不利于其权益保障。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权益需在充分认识这种关联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民 市场主体 权益 关联 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苏
权益法的理论内涵与实际应用南开大学会计学系周晓苏一、权益法概述权益法是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投资”帐户的帐面价值。使用这种方法,投资者应将被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伟
传统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制度的综合作用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政府职能错位与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过低、农民自我保护能力短缺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立法,改进征地补偿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权益 保障 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苗小玲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它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节约交易成本的收益、规模经济收益、技术进步收益、一体化经营收益、减少不确定性及规避市场风险的收益和维护经济地位的收益,而其成本则包括融资成本和制度成本。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组织创新才会发生。因此,只有不断降低组织创新的预期成本,才能形成合作组织广泛产生和蓬勃发展的局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燕 祁晓玲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能否切实地保障好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日益成为完善我国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晴 陈会谦 孙秀芳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历史高度,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论断,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特征内涵,其中贯穿着唯物史观主要观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根本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安毅
研究目的:寻找并确定有效保护、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路径。研究方法:实证法,比较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完善的宪法制度才能防范立法和行政权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农民行使土地权益的配套制度建设需要宪法的支持。消除宪法和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不平等待遇,才能真正维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研究结论:保障财产权应是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国宪法应在基本权利与序言中明确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权益 保护路径 宪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政 冯宇
在深刻阐释农民土地权益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变革下的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提出了基于"产权结构-要素流动"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农民土地权益主要包括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历史变迁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以上两种权益逐步实现的过程。农民土地权益的最终落实有赖于土地产权明晰和土地自由流转改革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财政学会联合课题组 贾康 赵福昌 唐在富 程瑜 陈龙 龙小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首都北京为分析对象,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一般情况与相关理论考察入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现状从集体土地征用、农村承包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农村宅基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
关键词:
首都 新型城镇化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明伦 于敏 郭红东
本文利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蛛网理论,从理论上重点探讨了农民合作的内在经济 动因,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提高市场谈判力和减低市场经营风险是农民组织出现的主要 原因。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对于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作用,政府应 鼓励其发展。
关键词:
农民 合作 厂商理论 蛛网理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忠升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权益与能力。权益的实现靠能力支配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农民权益,提升农民能力,使农民有选择自己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实现对农民潜力的第三次释放,这是一切涉农制度设计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