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6)
- 2023(19842)
- 2022(16438)
- 2021(15533)
- 2020(12975)
- 2019(29981)
- 2018(29696)
- 2017(56380)
- 2016(30797)
- 2015(34949)
- 2014(34966)
- 2013(34512)
- 2012(31747)
- 2011(28513)
- 2010(28795)
- 2009(26747)
- 2008(26645)
- 2007(23868)
- 2006(20901)
- 2005(18887)
- 学科
- 济(131747)
- 经济(131604)
- 业(89511)
- 管理(85026)
- 企(67451)
- 企业(67451)
- 方法(58325)
- 农(52790)
- 数学(50873)
- 数学方法(50108)
- 中国(37674)
- 农业(34984)
- 财(32627)
- 业经(32568)
- 学(27322)
- 制(26206)
- 贸(24497)
- 贸易(24482)
- 地方(24203)
- 易(23880)
- 理论(21553)
- 银(21052)
- 银行(21003)
- 行(20095)
- 务(19862)
- 财务(19786)
- 财务管理(19745)
- 融(19621)
- 金融(19616)
- 和(19161)
- 机构
- 学院(444167)
- 大学(442462)
- 济(185943)
- 经济(182277)
- 管理(169023)
- 研究(151394)
- 理学(146177)
- 理学院(144570)
- 管理学(141734)
- 管理学院(140919)
- 中国(117312)
- 京(93313)
- 科学(92585)
- 农(86633)
- 财(84257)
- 所(77027)
- 中心(70082)
- 研究所(70041)
- 业大(68843)
- 财经(67332)
- 农业(67077)
- 江(66180)
- 经(61526)
- 北京(58633)
- 经济学(57914)
- 范(57612)
- 师范(56997)
- 院(53821)
- 州(52324)
- 经济学院(52154)
- 基金
- 项目(296121)
- 科学(233857)
- 基金(216778)
- 研究(214660)
- 家(190053)
- 国家(188456)
- 科学基金(161479)
- 社会(137403)
- 社会科(130012)
- 社会科学(129976)
- 省(114998)
- 基金项目(113335)
- 自然(104654)
- 自然科(102293)
- 自然科学(102267)
- 自然科学基金(100454)
- 教育(99509)
- 划(97033)
- 资助(89793)
- 编号(86373)
- 成果(70379)
- 重点(67085)
- 部(66347)
- 发(63817)
- 创(61319)
- 课题(59796)
- 国家社会(57551)
- 创新(57336)
- 科研(56984)
- 教育部(56773)
- 期刊
- 济(205190)
- 经济(205190)
- 研究(127746)
- 中国(90141)
- 农(84988)
- 学报(72354)
- 科学(66696)
- 财(65456)
- 管理(61171)
- 农业(57539)
- 大学(55785)
- 学学(52728)
- 教育(47235)
- 融(42834)
- 金融(42834)
- 技术(39598)
- 业经(36614)
- 财经(33598)
- 经济研究(32334)
- 业(29891)
- 经(29015)
- 问题(28007)
- 版(23389)
- 统计(22346)
- 世界(21945)
- 技术经济(21928)
- 贸(21897)
- 策(20088)
- 资源(19708)
- 科技(19441)
共检索到660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文华 蒋选
在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双重剩余”的情况下,非农部门的高质量发展可能引发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产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选择性,不利于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积累。基于技能—岗位匹配模型的分析表明,在技能—岗位正向排序匹配条件下,农民组织化经营可以通过提高农业部门的岗位复杂度为原本“技能剩余”的农村劳动提供有效的技能—岗位匹配,进而缓解高技能农村劳动力的过度流失,降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选择性。采用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目前中国农村劳动非农转移确实存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选择性,而农民合作社的组建也确实能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内部的技能—岗位匹配效率抑制其非农转移行为,进而降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选择性。因此,在非农部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农业部门也应通过组织化经营等途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应注意适度提高岗位复杂度,并保障技能—岗位的正向排序匹配和匹配效率报酬的实现,以有效降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选择性,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结构优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仇童伟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表明,如果不考虑农业劳动力的可替代性,那么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会降低农地产出率。将农业机械化服务引入模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地产出率的负面影响将被抵消。利用2014年CLDS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估计显著低估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地产出率的负面影响,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采用则会提高农地产出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服务可以完全抵消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地产出率的负向影响,而且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也会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农地产出率的正向激励。由此建议加强组织引导,鼓励农户参与农业社会化分工;扶持农业服务组织,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进而降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藕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制度性障碍"的制约下,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管理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求,致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未能达到其理论的预期目标,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组织化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因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和现有制度的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而且对转移的劳动力个体而言,还可以节约转移成本,增加个人收益;对转移的劳动力群体而言,获得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政府支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组织化管理 成本与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蒙林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发生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原动力。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农村劳动的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时间维度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之后,运用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时间分析 托达罗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丽 潘方卉
应用PVAR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即具有区域异质性;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出随着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平均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说明农产品价格的收入效应符合边际递减规律;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表现出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从不显著,到负向作用,再到正向作用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提升。因此,通过农产品价格改革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震
本文在内生选择性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农民工收入的微观数据,构建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意愿的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动因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预期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的主要原因,年轻、未婚、文化水平较高、身体健康的男性城乡转移概率较大,父母教育水平与其子女城乡转移正相关,父母收入水平与其子女城乡转移负相关,农村劳动力的生活状况对城乡转移概率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晓娟 孔祥利
基于1 415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WLS方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3个区域层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城镇化率、转移劳动力家庭年收入及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等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在全国、区域层面,选择性变量对城乡差距的作用有正有负,而农村人均经营土地面积变量的扩大均会使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区域对比分析得出西部劳动力向省外转移较东中部会使城乡差距缩小。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多元转移;积极培育新型主体;通过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莹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国同时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与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相关年度投入产出表等统计数据,采用两地区三部门和四地区三部门的CGE模型形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拟方案分别讨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以及地区间的转移对中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间的转移,一方面会促进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CGE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柳欣 马元
基于货币量值的两部门模型表明,就业增长率由名义GDP增长率、工资比重、工资率及其变化率所决定。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也证实,名义GDP的高速增长是我国就业总量稳定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的基本保证,而行业间非均衡的资产值、工资率增长都会对就业增长产生挤出效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改变现存的货币资本分配格局,以降低对房地产等高档消费品部门的投资比重及高工资率,同时加大对基本消费品等部门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工资率,这是从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的就业增长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劲松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洪炜杰 胡新艳
结合新一轮农地确权,把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的两种理论逻辑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并引入农户资源优势(土地、资本)异质性条件,构建拓展的Todaro模型,分析地权稳定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影响以及对异质性禀赋农户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总体上,地权稳定性增强会通过提高农户的投资意愿而抑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地权稳定性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抑制性影响对于不同特征农户而言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激励承包地多、农业资本相对充裕的农户返乡务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危丽 杨先斌
托达罗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否定,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具备一定的解释力。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差别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研究。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博弈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罗宇 吴玉斌
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了指标量化处理。借助托达罗模型,并运用山西省1991~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差距等物质因素外,城市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精神因素对吸引农民工进城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除了切实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外,还应该增加对进城劳动力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建筑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