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2)
- 2023(10289)
- 2022(7895)
- 2021(7433)
- 2020(5615)
- 2019(12310)
- 2018(12152)
- 2017(22745)
- 2016(12726)
- 2015(14076)
- 2014(13985)
- 2013(13560)
- 2012(12333)
- 2011(11418)
- 2010(11658)
- 2009(10947)
- 2008(10884)
- 2007(10153)
- 2006(9435)
- 2005(8616)
- 学科
- 济(52747)
- 经济(52668)
- 农(46857)
- 业(40748)
- 农业(31376)
- 管理(28097)
- 企(20174)
- 企业(20174)
- 业经(19360)
- 中国(16894)
- 方法(14435)
- 地方(12215)
- 学(12062)
- 发(12001)
- 制(11844)
- 数学(11409)
- 数学方法(11220)
- 农业经济(10706)
- 发展(10315)
- 展(10291)
- 财(9761)
- 策(9444)
- 体(9354)
- 贸(9265)
- 贸易(9257)
- 村(9206)
- 农村(9194)
- 易(9029)
- 教育(8890)
- 银(8548)
- 机构
- 学院(187440)
- 大学(182548)
- 济(75051)
- 经济(73524)
- 研究(66612)
- 管理(66545)
- 理学(57386)
- 理学院(56737)
- 管理学(55626)
- 管理学院(55320)
- 农(53563)
- 中国(51158)
- 科学(41525)
- 农业(40793)
- 京(38306)
- 所(34461)
- 业大(34360)
- 财(32462)
- 研究所(31337)
- 中心(30726)
- 江(30325)
- 范(28065)
- 师范(27821)
- 财经(25561)
- 农业大学(25018)
- 州(23499)
- 经(23339)
- 北京(23331)
- 院(22753)
- 经济学(22129)
- 基金
- 项目(122424)
- 科学(96383)
- 研究(94190)
- 基金(87167)
- 家(76135)
- 国家(75314)
- 科学基金(63390)
- 社会(60236)
- 社会科(56343)
- 社会科学(56327)
- 省(49739)
- 基金项目(46136)
- 教育(42234)
- 划(40854)
- 编号(40665)
- 自然(38202)
- 自然科(37268)
- 自然科学(37257)
- 自然科学基金(36587)
- 成果(33822)
- 资助(33051)
- 农(31149)
- 发(28815)
- 课题(27853)
- 重点(27793)
- 部(27104)
- 创(25537)
- 国家社会(24748)
- 性(24743)
- 制(24023)
共检索到287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卿 刘醒
农民组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善治的重要契机,是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有力支柱。精英人才的缺失、文化氛围的欠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要想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把农民组织化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结合起来;需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需要充分发挥政党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化指明方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萍
在农业生产分散化小型化的背景下,大陆和台湾都选择了通过建立农业服务体系将农民组织起来的道路,不同的是,台湾以内生性的服务体系为主,大陆则以外生性的农业服务体系为主。台湾农会的综合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的内在组织力,给我们的启示是,建立一个治理结构合理、经济与社会功能互补、组织体系完善的农民自治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聪聪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将农民组织起来,而农民组织化程度影响着基层治理的水平。目前农民组织化建设多依赖外部资源和制度规则的输入,但收效甚微。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内生型的组织化建设机制展现了更为强大的动力,在返乡能人带头下,通过仪式性活动激发了农民的共同体意识,甚至形成了内生性的规则体系。但目前内生型组织化再造仍然面临组织建设的后备人才不足、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存疑以及内生规则的有效性有待确认等问题。为优化农民组织化建设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在充分激活内生性动力的同时,可强化外源性资源的赋能作用,以保障农民组织化再造的长效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聪聪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将农民组织起来,而农民组织化程度影响着基层治理的水平。目前农民组织化建设多依赖外部资源和制度规则的输入,但收效甚微。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内生型的组织化建设机制展现了更为强大的动力,在返乡能人带头下,通过仪式性活动激发了农民的共同体意识,甚至形成了内生性的规则体系。但目前内生型组织化再造仍然面临组织建设的后备人才不足、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存疑以及内生规则的有效性有待确认等问题。为优化农民组织化建设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在充分激活内生性动力的同时,可强化外源性资源的赋能作用,以保障农民组织化再造的长效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王礼力 郭海丽
现阶段,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呈低向度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产品交易困难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综合现有的理论成果,界定了农民组织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基于235户社员的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农民组织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广荣 郭洪生
基于对河北省838个农户的调研数据,本文从农民视角对农民组织化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民主体作用弱化、政府主导力量不足、农村精英缺失等因素制约着农民合作组织的创建、运行及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结果,文章提出应从政府适度参与、加强农民合作文化建设、培育农村精英等方面着力突破农民组织化的瓶颈。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制约因素 农民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咸春龙
以家庭承包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制 ,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但却面临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为此 ,90年代初开始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 ,“公司 +农户”模式成功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近年来小农户与大公司的矛盾凸现 ,多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主体地位仍不对称 ,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无法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笔者认为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阿兴 岳中刚
在产量持续增加的同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实现却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农产品流通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认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高效率的流通合作组织是解决农产品流通困境的有效途径。在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促进传统的和新发育的两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资源对接的观点。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流通合作组织 组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宇波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亚文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根据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佳途径是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不仅需要广大农民的主观努力,而且需要国家及政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组织化程度 合作经济 保障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勇
合作社变革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变革涉及到组织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协同行动,在合作社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参与策略。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合作社变革的概念、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变革的目标和变革的内容,结合合作社变革的阶段性特征,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
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为了追求一定的组织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结构,既包括经济组织,也包括政治组织。组织都是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农民组织也不例外。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对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农民组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虹 许化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