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4)
- 2023(9400)
- 2022(7663)
- 2021(6988)
- 2020(5529)
- 2019(12310)
- 2018(11800)
- 2017(22344)
- 2016(12371)
- 2015(13184)
- 2014(12706)
- 2013(12577)
- 2012(11424)
- 2011(10307)
- 2010(10198)
- 2009(9336)
- 2008(9094)
- 2007(8299)
- 2006(7450)
- 2005(6194)
- 学科
- 济(53056)
- 经济(53001)
- 农(48902)
- 业(42644)
- 农业(32558)
- 管理(28900)
- 企(21084)
- 企业(21084)
- 方法(19142)
- 业经(18620)
- 数学(17563)
- 数学方法(17453)
- 中国(13780)
- 农业经济(12333)
- 财(12325)
- 地方(11143)
- 发(10727)
- 贸(10502)
- 贸易(10501)
- 易(10298)
- 制(10266)
- 学(9586)
- 村(9412)
- 农村(9395)
- 劳(9354)
- 劳动(9336)
- 发展(9105)
- 展(9007)
- 技术(8205)
- 收入(8143)
- 机构
- 学院(177668)
- 大学(171532)
- 济(75013)
- 经济(73819)
- 管理(67461)
- 农(60879)
- 理学(60243)
- 研究(60078)
- 理学院(59623)
- 管理学(58658)
- 管理学院(58370)
- 农业(47004)
- 中国(45597)
- 业大(39727)
- 科学(39605)
- 京(33838)
- 所(31344)
- 农业大学(29907)
- 研究所(28973)
- 财(28958)
- 中心(28498)
- 江(25846)
- 财经(23809)
- 业(23167)
- 省(22240)
- 经济管理(22221)
- 经济学(22214)
- 经(21991)
- 范(21435)
- 师范(21095)
- 基金
- 项目(128590)
- 科学(100866)
- 基金(94448)
- 研究(89403)
- 家(85181)
- 国家(84336)
- 科学基金(71262)
- 社会(59884)
- 社会科(56430)
- 社会科学(56415)
- 省(52203)
- 基金项目(51358)
- 自然(46232)
- 自然科(45195)
- 自然科学(45180)
- 自然科学基金(44412)
- 划(42627)
- 教育(38441)
- 资助(35748)
- 编号(35528)
- 农(34655)
- 发(29034)
- 重点(28460)
- 部(27898)
- 创(27163)
- 业(26552)
- 成果(26357)
- 国家社会(25599)
- 创新(25412)
- 计划(24924)
- 期刊
- 济(84443)
- 经济(84443)
- 农(66988)
- 农业(45579)
- 研究(42632)
- 学报(37033)
- 中国(36092)
- 科学(32156)
- 大学(28184)
- 学学(27612)
- 业经(22533)
- 业(20637)
- 财(19677)
- 管理(17912)
- 融(16493)
- 金融(16493)
- 农业经济(14424)
- 农村(13740)
- 村(13740)
- 版(13129)
- 问题(12939)
- 业大(12795)
- 农业大学(11577)
- 技术(11550)
- 经济研究(11425)
- 财经(11065)
- 教育(10703)
- 世界(10459)
- 资源(9746)
- 经济问题(9543)
共检索到249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治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彬让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整体转移无序、不彻底,转移部门狭窄,转移速度缓慢,就业结构转换严重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等特征。故此,必须加速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民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比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定义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而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那部分农村劳动力。据官方数据"十三五"期间每年会有近300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文化状况与科技水平都很低。未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滞留于依靠传
关键词:
劳动力 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志善
本文采用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城乡预期收入差距与流动意愿的关系,利用绥棱县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数据建立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本次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但在转移成本、外出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三个影响因素排序上,财产性收入最小。这说明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的分析范式仍然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但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
关键词:
财产权 新生代农村剩余劳动力 流动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廖嵘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扬
1.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模式优势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当地农村从事工作,同时还可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在传统观念中农业的收入比较稳定,农民不会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