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1)
- 2023(5235)
- 2022(4428)
- 2021(4282)
- 2020(3604)
- 2019(8146)
- 2018(8154)
- 2017(16060)
- 2016(8766)
- 2015(9903)
- 2014(9771)
- 2013(9827)
- 2012(9298)
- 2011(8230)
- 2010(8126)
- 2009(7548)
- 2008(7201)
- 2007(6510)
- 2006(5831)
- 2005(4923)
- 学科
- 农(45492)
- 济(37416)
- 经济(37377)
- 农业(30305)
- 业(28587)
- 业经(13964)
- 管理(13916)
- 地方(13604)
- 农业经济(10418)
- 方法(10268)
- 中国(9206)
- 村(9105)
- 农村(9092)
- 数学(8417)
- 发(8367)
- 企(8347)
- 企业(8347)
- 数学方法(8338)
- 土地(8009)
- 制(7595)
- 发展(6920)
- 展(6912)
- 劳(6645)
- 劳动(6645)
- 收入(6598)
- 人口(6529)
- 农业劳动(6315)
- 体(6039)
- 分配(6017)
- 建设(5989)
- 机构
- 学院(118648)
- 大学(110828)
- 济(47449)
- 经济(46311)
- 管理(44688)
- 农(43411)
- 研究(39580)
- 理学(38854)
- 理学院(38397)
- 管理学(37776)
- 管理学院(37566)
- 农业(32661)
- 中国(31201)
- 业大(26055)
- 科学(25159)
- 京(23014)
- 中心(20682)
- 江(20332)
- 农业大学(20253)
- 所(19755)
- 范(18315)
- 师范(18239)
- 研究所(17813)
- 财(17694)
- 省(17584)
- 经济管理(16075)
- 州(15805)
- 业(15109)
- 发(14487)
- 师范大学(14032)
- 基金
- 项目(80940)
- 研究(64588)
- 科学(63229)
- 基金(55515)
- 家(46887)
- 国家(46258)
- 社会(40480)
- 科学基金(39648)
- 社会科(37626)
- 社会科学(37616)
- 省(37124)
- 基金项目(31200)
- 编号(29860)
- 划(27431)
- 教育(27123)
- 农(26724)
- 自然(23595)
- 成果(22988)
- 自然科(22917)
- 自然科学(22913)
- 自然科学基金(22449)
- 资助(20158)
- 发(20091)
- 课题(19249)
- 重点(17401)
- 部(17237)
- 发展(16751)
- 创(16706)
- 展(16469)
- 年(16266)
共检索到182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理财 夏国锋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农民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重建 乡村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艳梅 夏彩云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衰落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维 阮文彪
农民增收已经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认为,适当减少农民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最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告诉我们,农民的数量不能盲目的减少,必须在搞清新时期农民的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步骤的去减少农民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安徽农村经济的变化来说明减少农民数量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民数量 减少 非农产业 增加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燕平 王艳荣
根据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内涵和特征,提出评价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安徽省78个农民合作组织的问卷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李克特量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产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畜牧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次之,特色种植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再次之,而大宗农作物种植业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最弱。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组织 技术吸收能力 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安徽省天长市农户、农民分化的现状,实证考察了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农民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了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所在家庭因素及外界因素对农民就业模式选择和分化的影响。根据实证考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农户,农民,分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安徽省天长市农户、农民分化的现状,实证考察了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农民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了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所在家庭因素及外界因素对农民就业模式选择和分化的影响。根据实证考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农户,农民,分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韩峥
本文在对安徽省霍山县有机茶生产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有机茶开发的模式、成本,劳动投入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分析,发现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将闲置劳动力释放出来从有机农业直接受益,并且有机农业还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家庭经营规模很小,进行有机茶生产需要进行制度安排上的创新,而且需要前期的启动资金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有机产品加工和经销的农民协会,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民进行有机生产。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农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本文利用2005年5月对安徽省5个县抽样调查获取的农户数据,通过测算4种粮食种植制度下,农民种粮每亩净收益指标及其对粮食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直接补贴等因素的敏感度系数指标,分析和评价了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的影响。结论是:直接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净收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补贴水平较低,所以作用不是很大。
关键词:
直接补贴 净收益 敏感度系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滕瀚 黄洪雷
选取安徽省颍上县188名户籍转入城镇街道的青年农民和188名户籍仍在乡村的青年农民,对他们进行道德意识的跨群体比较研究,并以此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农民道德意识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农民道德意识仍处于积极状态,没有出现道德意识滑坡现象;城镇化对青年农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影响是复杂的、多重的。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青年农民 道德意识 调查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朝林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现实中由于制度、体制等原因造成的城乡消费品市场的分割,极大地阻碍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和扩大。因此,通过协调城乡消费市场发展、加快城乡市场主体建设步伐、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等来推进城乡消费市场一体化发展,对有效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消费市场 一体化 农民消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松勤
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治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策略,实现合作社的内在利益分配机制与外在利益联结机制的良性互动,探寻安徽省(乃至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财务治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西德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地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其在融资方面遇到了诸多难题。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原因,并提出强化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政策支持等切实可行的建议,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困境。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融资 农村金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学坤
持久的历史性的消除贫困运动使贫困在我国的政治重要性正在逐步降低,而与农民相关的精神贫困正在走入政治视野。城市正带给农民工持续的精神寂寞,在农民工发家致富的热切渴望中,缺少对于精神富裕的自觉期待,他们正成为文化消费的漂浮者。创新以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引导农民工现代生活观念的建立,建设农民工文化服务子机制,推动用工单位文化建设,重视"农民工文化"的文化价值等是超越这一困境的重要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鹂 王付春
基于安徽省1 121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交叉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9%的调查对象对集中居住后的生活感到"满意"。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人际交往圈影响显著,人际交往圈扩大、一般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人际交往圈缩小的6.4倍、1.9倍。家庭年收入和现有住房面积影响显著,家庭年收入在20 001~40 000元的、40 001~60 000元的、60 000元以上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10 000元及以内的2倍、3.7倍、4.8倍。现有住房面积在61~120平方米的、121~180平方米的、181平米以上的农民发生比分别是60平方米及...
关键词:
农民 集中居住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