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3)
2023(8177)
2022(6815)
2021(6496)
2020(5543)
2019(12944)
2018(12707)
2017(25187)
2016(13923)
2015(15748)
2014(15905)
2013(16069)
2012(15268)
2011(13854)
2010(14223)
2009(13433)
2008(13691)
2007(12820)
2006(11230)
2005(10067)
作者
(41140)
(35239)
(34877)
(33347)
(21850)
(16899)
(15966)
(13891)
(13084)
(12401)
(11863)
(11643)
(10962)
(10922)
(10890)
(10878)
(10839)
(10085)
(10052)
(9928)
(8899)
(8668)
(8607)
(8102)
(8063)
(8013)
(7990)
(7664)
(7158)
(7105)
学科
(65138)
经济(65062)
(46427)
(44867)
管理(33432)
农业(30547)
方法(27356)
数学(24530)
数学方法(24348)
(24011)
企业(24011)
业经(17123)
中国(15558)
(14205)
(12959)
地方(12894)
(12353)
(11741)
贸易(11740)
(11452)
农业经济(10279)
(10194)
(9442)
银行(9421)
(9212)
(9149)
农村(9137)
(9027)
(9010)
(8706)
机构
学院(208065)
大学(204185)
(89216)
经济(87377)
管理(79106)
研究(70448)
理学(68219)
理学院(67520)
管理学(66445)
管理学院(66072)
(57637)
中国(55238)
农业(44313)
科学(43452)
(42274)
业大(38590)
(38314)
(36881)
中心(34163)
研究所(33317)
(32541)
财经(30297)
(27482)
农业大学(27255)
(27163)
师范(26937)
经济学(26715)
北京(26198)
(25229)
经济管理(24880)
基金
项目(134959)
科学(105291)
研究(100658)
基金(96785)
(83858)
国家(83032)
科学基金(70107)
社会(63834)
社会科(59929)
社会科学(59906)
(54226)
基金项目(51782)
教育(45016)
(44382)
自然(43632)
编号(43194)
自然科(42532)
自然科学(42517)
自然科学基金(41768)
资助(38661)
成果(34628)
(32793)
(30675)
(30441)
重点(29947)
课题(28443)
(27504)
国家社会(26105)
(25946)
科研(25774)
期刊
(104819)
经济(104819)
(61653)
研究(58406)
农业(41560)
中国(40917)
学报(34321)
科学(31445)
(29194)
大学(26348)
学学(25191)
业经(23499)
管理(22386)
(22062)
金融(22062)
(19838)
教育(18948)
技术(17415)
问题(15724)
财经(14759)
经济研究(14415)
农村(14253)
(14253)
农业经济(13969)
(13192)
(12576)
世界(12047)
经济问题(11437)
技术经济(11398)
资源(10349)
共检索到309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林平  张春泥  陈小娟  
本文对农民工超时加班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中国农民有着不同于现代职业工人的效益观及行动逻辑,农民工是农民向职业工人转变过程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自愿加班的,增加收入是其主要原因。影响农民工加班意愿和加班目的的变量主要是代表现代规训机制的教育和工龄,以及代表传统机制的家庭及经济责任,它们更深层地表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于现代工人的效益观和剥削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青  徐俊杰  王洪卫  
房租负担日益上升不断压缩农民工的收支剩余,而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融入障碍、户籍制度隔离与农村社会保障不足等情况下所具有的"效益观"特性——以追求返乡养老前收支剩余最大化为目标,使其更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以弥补收支剩余的降低。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房租负担上升显著增加了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其中对家庭负担较重和就业稳定较差的农民工的影响尤为明显;进一步还引起了农民工超时劳动。本文认为,当前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同时,加大对家庭负担较重和就业稳定较差农民工的租房保障,并进一步推进社会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推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娟  邓晰隆  
当前快节奏的经济结构变迁对农民工原有的务工模式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为减轻这种冲击的负面影响,探究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城市工作时间的投入意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务工时间配置规律,为探究其务工模式的决定因素奠定基础。经过理论推演,结果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工作时间投入意愿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收入-消费水平差""城乡消费水平差"和他们的"城市收支不确定性水平",依据这一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以降低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涛  刘军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以工资拖欠最为严重。本文主要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农民工权益缺失现象的原因,并认为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农民工排斥的社会认知是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根源,进而深入探讨了城乡二元制度在实践中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逻辑。只有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消除对农民工歧视与排斥的社会认知,才能真正根除欠薪这一顽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信凯  
陈昭玖教授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匹配》(以下简称《市民化》)出版,在研究范式与经验判断上作出了可喜探索,可谓"十年磨一剑"。开卷品读,耐人寻味,这是一位学者在现实问题上的真知灼见,振聋发聩,实属难得。该著作具有"大破大立"的性质,在理论研究、计量检验、论证假设、政策设计上,坚守规范性底线,力求学术性评判。反学术浮躁之风,正严谨治学之气,发挥"针砭时弊"功效。不过,这正是学术从善如流、博采众长所追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谨以书评分享《市民化》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逻辑辨识"与"制度诱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信凯  
陈昭玖教授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匹配》(以下简称《市民化》)出版,在研究范式与经验判断上作出了可喜探索,可谓"十年磨一剑"。开卷品读,耐人寻味,这是一位学者在现实问题上的真知灼见,振聋发聩,实属难得。该著作具有"大破大立"的性质,在理论研究、计量检验、论证假设、政策设计上,坚守规范性底线,力求学术性评判。反学术浮躁之风,正严谨治学之气,发挥"针砭时弊"功效。不过,这正是学术从善如流、博采众长所追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谨以书评分享《市民化》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逻辑辨识"与"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梁宏  
本文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集体行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行动意愿主要来自于个人发展的需求以及主观剥夺感、精神状态和权益被侵经历的多少。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重视发展机会和权利的群体。因此,建议在充分保障基本权益的情况下,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公民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永庆  缪杨兵  曹广忠  
依据2008年进行的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以及2009年进行的全国流动人口抽样问卷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农民工的非农就业行为、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事较为稳定且轻体力劳动,在就业圈层选择上,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都更倾向于在较远圈层工作,就业圈层发生变化的农民工以回流为主。农民工留城意愿分析表明:第一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城市中生活;从居留城市选择类型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偏好于居住在中等城市,第二代农民工更喜欢居住在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较低。基于农民工需求的代际差异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来推进农民工向中小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珍珍  陈琳  
本文采用2008年在浙江和江苏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留城定居,年龄对留城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受教育程度对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正在受教育的孩子、已婚但配偶不在同一城市等家庭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和从业经历也会影响留城意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因素在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已经不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乾  
利用五城市1076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总体上不强烈,农民工的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农村土地、住房情况、养老保障状况及社会融合对迁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对迁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林  印建兵  孙明贵  
基于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文章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意愿的理论假设模型,通过运用结构方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职业培训经历或教育经历、员工工资、职工福利、就业(职业升迁)机会与职业转换意愿正相关,培训(教育)经历与就业(职业升迁)机会、职业升迁与工资及福利正相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柳军  谭根梅  许祥云  
基于对4个城市的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教育的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都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投资意愿的形成,主观规范的外部因素如社会观念、单位及同事意见等对教育投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政府和教育机构要创新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感知效用和吸引力,企业用工单位要加强激励引导,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林  印建兵  孙明贵  
基于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文章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意愿的理论假设模型,通过运用结构方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职业培训经历或教育经历、员工工资、职工福利、就业(职业升迁)机会与职业转换意愿正相关,培训(教育)经历与就业(职业升迁)机会、职业升迁与工资及福利正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新  刘海莺  
农民工群体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就业群体,文章对农民工求职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岗位期望、自主创业意识和对非正式渠道的依赖影响农民工求职意愿。在信息化服务方式与效果、就业服务方式与内容等方面农民工求职者与就业服务机构存在明显差异,成为影响农民工求职绩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除农民工调整岗位意愿外,就业机构应根据农民工求职者的典型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体服务和群体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强  龙文进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农民工留城和返乡意愿的因素,发现在诸多因素中教育的作用最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意愿就越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在城市生活,而不愿返回农村老家;在外工作时间越长的人留在城市生活的意愿也更强;农民工留城和返乡的意愿同时受到婚姻状况与是否举家迁移这一状况的制约,举家迁移的农民工更偏好城市生活。本文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留城与返乡的看法上与老一辈没有有结构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