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6)
2023(11184)
2022(9598)
2021(9125)
2020(7948)
2019(18497)
2018(18419)
2017(36249)
2016(19484)
2015(21867)
2014(21866)
2013(21695)
2012(19940)
2011(17915)
2010(17794)
2009(16490)
2008(16224)
2007(14661)
2006(12512)
2005(10792)
作者
(54889)
(46842)
(46321)
(44122)
(29035)
(22422)
(21134)
(18436)
(17483)
(16433)
(15659)
(15622)
(14403)
(14370)
(14297)
(14291)
(14214)
(13591)
(13307)
(13187)
(11469)
(11358)
(11245)
(10840)
(10558)
(10517)
(10248)
(10224)
(9476)
(9416)
学科
(85037)
经济(84946)
(61849)
管理(52781)
(47366)
(41042)
企业(41042)
方法(40840)
数学(36765)
数学方法(36318)
农业(31148)
业经(21340)
(20770)
中国(19106)
地方(15888)
(15753)
(15156)
贸易(15151)
(15126)
(14773)
(12886)
财务(12843)
财务管理(12810)
企业财务(12160)
技术(12099)
(11697)
(11629)
银行(11600)
(11506)
理论(11282)
机构
学院(278917)
大学(274872)
(117344)
经济(115113)
管理(112529)
理学(98594)
理学院(97623)
管理学(95899)
管理学院(95396)
研究(87164)
中国(67335)
(63883)
(55581)
科学(53873)
(50731)
农业(49255)
业大(47691)
中心(43467)
(43395)
财经(41189)
(41180)
研究所(39519)
(37569)
经济学(35256)
(34446)
师范(34092)
北京(33633)
经济管理(32797)
(32170)
经济学院(32077)
基金
项目(191551)
科学(151801)
基金(140814)
研究(139267)
(122127)
国家(121064)
科学基金(105002)
社会(89447)
社会科(84478)
社会科学(84453)
(76093)
基金项目(75606)
自然(68567)
自然科(67015)
自然科学(66996)
自然科学基金(65819)
教育(63760)
(62746)
编号(57509)
资助(56919)
成果(44678)
(43285)
重点(42435)
(41279)
(40041)
课题(37597)
创新(37386)
科研(37289)
教育部(36967)
国家社会(36930)
期刊
(126362)
经济(126362)
研究(72712)
(65578)
中国(49270)
农业(44399)
学报(43223)
科学(40651)
(39480)
管理(36037)
大学(33679)
学学(32287)
业经(27368)
(25653)
金融(25653)
技术(24758)
教育(22892)
(21442)
财经(19774)
问题(18497)
经济研究(17944)
(16856)
(15385)
农村(14510)
(14510)
技术经济(14414)
农业经济(14126)
统计(14062)
世界(13758)
经济问题(13141)
共检索到393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农地权属似乎是一个无需争论的问题,但基于7省567个样本农民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职业、教育水平以及不同区域的农民,对农村土地权属的认知均表现出强烈的"非集体化"倾向以及高度"国家化"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这种与法律规定相悖的"非集体化"认知对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土地征收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不同认知方式的农民有着不同的行为反应。因此,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政策制定者和基层工作者必须尊重农民这一基于实践观察而确立的现实认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伟  
本文运用田野调研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农民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农民流转期限认知行为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联关系、流转期望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应考虑不同群体对于农地流转的诉求,并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对农地流转不宜期望过高,且应注意地域特征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晋洪涛  史清华  
本文基于河南24县494个样本农户的研究证实农民确实存在着农地权属认知的"非集体化"倾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农户对"集体"概念的理解偏差、农村地区法律普及工作的滞后、农地产权法律规定的模糊以及土地管理工作的强烈国家意志是"非集体化"认知的根源。农民这种看似错误、实则理性的认知将会影响到农村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各方面,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敏  左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翊  林卿  巫极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权益,中国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背景下现行农地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日益严峻。匈牙利历史上有过非常成功的土地改革成果,其在国家体制剧变之后的艰难探索更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文章通过对中匈两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吸取匈牙利土地变革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农民土地权益变更的一般规律,认识到制度安排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卓建伟  
农村土地权属问题看似一个显问题,实质不然。尽管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未予以高度关注,但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从调查结果看,样本农民对农村土地权属的认同以"国家所有"为主。这一结果固然与样本的本身阅历肤浅有关,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样本农民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高度关注的,他们的"明知故犯"式的矛盾选择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也是符合理性行为准则的。农村土地权属法律界定的模糊化与实践操作的国家意志化是导致样本农民做出这一"明知故犯"结果的根本动因。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待农民问题上,国家的法律规定固然重要,实践操作更重要。一个不把农民土地所有权益放在相应位置的管理制度,是不会得到农民认可的,由抗争引发的农地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鹏凌  李靖  栾敬东  
本文依据安徽省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民关于现行土地承包制度、未来农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农地制度改革应强化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民主权利;改革过程应努力避免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出现剧烈的变动;农地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应集中于农地的征用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岚岚  何学松  孔荣  
本文阐释了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并引入农地确权颁证变量,根据陕西90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流转选择及流转规模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民是否流转农地及农地流转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大于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颁证对金融知识影响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发挥了调节作用,即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和强化农地禀赋效应等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出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增强了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需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农地确权颁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措施等方面促进农民农地流转参与理性决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丽红  
农民的绿色生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根据对青岛市农民绿色生产现状调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相对缺乏;强化农民绿色生产的认知度与行为,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和组织,建立绿色生产的保护和补偿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淑莉  
在公有制的土地框架下,政府必然是土地管理的主体,但在现行的农地管理制度和法律下,村集体的性质与地位、村集体与村干部制度以及农民现有的地位就决定了我国农地管理的各项政策缺乏明确的微观执行基础,因此,政策的效力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释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化与农地重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高,但是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将会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消减农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劳动力市场化可以消减农地的就业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而劳动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又得益于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因而人力资本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美银  钱忠好  
本文通过建立农地制度拓扑模型,从农民认知视角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农村改革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善、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状态明显好转,推动了我国农地制度逐步变迁,变迁的方向是制度边界不断减小。为了加快农地制度的有效变迁、提高农地制度的适应性效率,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包括明晰农地产权的内涵、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亚荣  陈淑芬  
利用在山东德州进行的对296位农民的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发现,大部分农民能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现象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养殖业收入对农民有关气候变化的认知结果影响显著。低于一半的被访者表示采取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和性别因素对其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影响显著。农民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调整农时、增加投入和灌溉等被动适应性行为为主,调整作物品种、修建基础设施、采用新技术、改善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等主动适应性行为为辅。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其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施国庆  
从对贵州的调查研究来看,农民对农地产权制度的认知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确定的产权制度安排有一定差异,与发达地区相比也有较大差异。在农民眼中,不仅农地具有更多的私有产权的意义,而且在对延长农地承包期方面比发达地区具有更多的认同感。贵州较好地建立了一套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永兵  刘向敏  
农民在耕地保护中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农民却时常在此缺位。由于耕地保护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农民从内心不愿主动承担保护耕地的责任;政府强调农民有保护耕地的责任,但没有赋予农民保护耕地的充分权利,当耕地遭受破坏时,农民缺少捍卫自己权益的有效措施,从行动上无法承担起保护耕地的责任。要更好地保护耕地,须从完善农地权能、确立农民耕地保护主体地位、多渠道提高农地收益、促进经营权流转等方面着手,确保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