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4)
- 2023(4716)
- 2022(4084)
- 2021(3902)
- 2020(3178)
- 2019(6709)
- 2018(6782)
- 2017(13415)
- 2016(7343)
- 2015(7974)
- 2014(7733)
- 2013(7630)
- 2012(7183)
- 2011(6686)
- 2010(6827)
- 2009(6354)
- 2008(6350)
- 2007(5904)
- 2006(5551)
- 2005(4850)
- 学科
- 农(44050)
- 济(32266)
- 经济(32235)
- 业(30861)
- 农业(29020)
- 管理(18566)
- 业经(12565)
- 企(11109)
- 企业(11109)
- 环境(10665)
- 农业经济(9689)
- 村(8941)
- 农村(8935)
- 发(8727)
- 制(8594)
- 方法(8537)
- 地方(7660)
- 中国(7549)
- 体(7508)
- 数学(7412)
- 发展(7384)
- 展(7381)
- 数学方法(7362)
- 及其(7072)
- 土地(6859)
- 财(6734)
- 划(6696)
- 劳(6547)
- 劳动(6547)
- 策(6546)
- 机构
- 学院(106781)
- 大学(100026)
- 济(47149)
- 经济(46304)
- 农(41923)
- 管理(41886)
- 理学(36753)
- 研究(36647)
- 理学院(36470)
- 管理学(35978)
- 管理学院(35827)
- 农业(31562)
- 中国(29414)
- 业大(23880)
- 科学(22125)
- 京(20234)
- 农业大学(19104)
- 财(18753)
- 所(18620)
- 中心(18215)
- 研究所(16765)
- 江(16730)
- 经济管理(15351)
- 业(15208)
- 财经(14560)
- 省(13942)
- 发(13484)
- 经(13264)
- 范(13133)
- 师范(13050)
- 基金
- 项目(72051)
- 科学(57062)
- 研究(55848)
- 基金(52257)
- 家(45394)
- 国家(44866)
- 科学基金(38301)
- 社会(37231)
- 社会科(34708)
- 社会科学(34694)
- 省(30039)
- 基金项目(28349)
- 农(26038)
- 编号(24279)
- 划(23358)
- 教育(22875)
- 自然(22781)
- 自然科(22125)
- 自然科学(22120)
- 自然科学基金(21705)
- 资助(19397)
- 成果(18690)
- 发(17407)
- 部(16478)
- 重点(15837)
- 制(15776)
- 业(15609)
- 国家社会(15586)
- 课题(15279)
- 创(14826)
共检索到160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通平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与环境意识的提高同步,因传统生活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文章针对农民生活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思路。
关键词:
农民 生活方式 环境污染 治理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新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珍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市化是同时进行的。但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才是城市化的目标。一方面,城市化是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演进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演进,从而保证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活方式 演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新光
文章从国家政治统合与乡土文化改造、经济体制转轨与现代社会转型两大矛盾运动中分析了建国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认为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沿着政治化、革命化、集体化、城镇化的路径演进,呈现出不同步、不协调、不平衡的明显特征。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不同步,工业化超前发展,城镇化严重滞后,国家在汲取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把农村大量的隐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制约了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红霞 赵言文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射阳县港村的调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限,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此前和此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环境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如下: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危害较小,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节约消费观念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和农村环境管理的滞后使农村的环境面临严重的危险。因此提出:采取适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体制是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农村环境 生活方式 面源污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秦红霞 赵言文
本文通过苏北港村为个案,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限,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此前和此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环境做了分析。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危害较小,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节约消费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和农村环境管理的滞后使农村的环境面临严重的危险。采取适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体制是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面源污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玉祥 王春凯
“美好生活需要”背景下,国家如何建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重大命题。“治理认同”,即通过各类治理机制形塑人们对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心理认同,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构的重要路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通过利益引导、道德规范、社会关系、社会权威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获益化、道德化、关系化、公共化,形塑人们对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文化认同。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是治理认同的基础性权力。其中,文化权力居于主导地位。这表明以文化权力为代表的非正式权力越来越重要,呈现“非正式权力正式化”的趋势。为建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前阶段的基层治理需要完成“非正式权力的正式化”,并走向“治理认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蕾 成志明
通过引入营销学中的AIO生活方式测量量表作为细分工具,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聚类、频率和交叉对比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分化为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自我矛盾型、积极奋斗型和得过且过型五类生活方式各异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学分层标准的角度下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处于同一阶层,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运用A(活动)、I(兴趣)和O(观点)三维评价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群内分层,发现其内部呈现倒金字塔状分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晓霞
劳动生活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劳动生活方式演进经历了起步、改革成长、稳步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为主、职业分化加速、劳动组织形式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劳动观念现代性意识增强的特征,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尊重农民的主体创造性、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回顾总结其演进历程,对新时代激发农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民 劳动生活方式 演进 现代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义敏 沈蕾
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采用AIO量表测量技术,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进行测度的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可从生活、兴趣和观念三个维度展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形成"工作休闲并驱"的多样化生活方式,兴趣也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乡村部分的传统仪式已转化为其内在的精神坚守。因应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发生的新变化,企业应实施针对性的策略,对新生代农民工市场进行细分,实施品牌营销策略,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生活方式 “三农”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睿子 甄霖 杜秉贞 胡云峰 闫慧敏 曹晓昌 龙鑫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
关键词:
生态保护工程 农牧民 生产生活 内蒙古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对于学习者和学习的研究,被认为是远程教育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学习科学这些年在我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其研究范畴主要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正规学习,对所谓非正规学习还有非正式学习,始终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我们对于终身学习的"学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蕾 周豫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加剧,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该群体越来越不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质量的高水平,这使得传统的市场细分板块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文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将其分为"积极奋斗型"、"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得过且过型"和"自我矛盾型"五类。在分类基础上运用EKB模式研究了不同涉入度下细分群体消费决策过程的差异。发现高涉入情境下细分群体的消费决策过程为全差异,低涉入情境下为半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差异存
[期刊] 预测
[作者]
沈蕾 成志明
调查发现,近八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发展,其中有三成的人明确表示想留在城市,近五成的人未来打算还不确定。这表明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而该群体能否市民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方式。本研究于2011年对1558位全国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揭示了该群体内部分化的情况,并开创性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群内分层,发现其内部呈现圆柱状分层,由高往低依次为积极奋斗型、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得过且过型和自我矛盾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翠琴 赵志林 赵乃诗
农民环境行为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具有直接性、根源性,农村环境问题是广大农民生产和生活活动直接作用的结果。农民的环境行为可以划分为生产型环境行为和生活型环境行为,二者互动互构,形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内在生成机制。目前,学术界还很少关注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将以环境行为为研究视角、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分析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建构一个农民生活型环境行为的分析框架,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