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11)
- 2023(16428)
- 2022(13577)
- 2021(12734)
- 2020(10397)
- 2019(23062)
- 2018(22667)
- 2017(43061)
- 2016(23280)
- 2015(25571)
- 2014(24720)
- 2013(23993)
- 2012(21881)
- 2011(19558)
- 2010(19276)
- 2009(17159)
- 2008(16438)
- 2007(14178)
- 2006(12188)
- 2005(10322)
- 学科
- 济(92385)
- 经济(92280)
- 业(68151)
- 管理(62251)
- 农(51309)
- 企(46222)
- 企业(46222)
- 方法(40718)
- 数学(36532)
- 数学方法(36094)
- 农业(34064)
- 业经(25763)
- 财(24015)
- 中国(23876)
- 地方(18698)
- 制(18194)
- 学(17390)
- 贸(16776)
- 贸易(16769)
- 易(16384)
- 技术(14784)
- 环境(14049)
- 发(13931)
- 务(13550)
- 财务(13517)
- 财务管理(13483)
- 体(13368)
- 策(13067)
- 银(12916)
- 理论(12884)
- 机构
- 学院(316306)
- 大学(310975)
- 济(128779)
- 经济(126407)
- 管理(123937)
- 理学(109156)
- 理学院(108012)
- 管理学(106033)
- 管理学院(105460)
- 研究(102471)
- 中国(77784)
- 农(74184)
- 科学(64736)
- 京(62248)
- 农业(57322)
- 财(57045)
- 业大(56209)
- 中心(50174)
- 所(50144)
- 江(46366)
- 研究所(45879)
- 财经(45672)
- 经(42106)
- 范(39830)
- 经济学(39514)
- 师范(39292)
- 北京(37162)
- 农业大学(36818)
- 院(36647)
- 州(36339)
- 基金
- 项目(229518)
- 科学(181032)
- 基金(168220)
- 研究(164495)
- 家(148858)
- 国家(147498)
- 科学基金(126900)
- 社会(107224)
- 社会科(101312)
- 社会科学(101284)
- 省(91612)
- 基金项目(89977)
- 自然(82475)
- 自然科(80641)
- 自然科学(80617)
- 自然科学基金(79212)
- 划(75646)
- 教育(75216)
- 资助(66020)
- 编号(65596)
- 重点(51681)
- 成果(50732)
- 部(50674)
- 发(49664)
- 创(48876)
- 创新(45645)
- 国家社会(45436)
- 科研(44420)
- 课题(44338)
- 教育部(43228)
- 期刊
- 济(136814)
- 经济(136814)
- 研究(82782)
- 农(76243)
- 中国(61408)
- 学报(55908)
- 农业(51871)
- 科学(49333)
- 大学(43501)
- 财(43037)
- 学学(41745)
- 管理(40787)
- 教育(29860)
- 业经(29785)
- 融(28707)
- 金融(28707)
- 技术(26788)
- 业(24715)
- 财经(21672)
- 经济研究(20280)
- 问题(19646)
- 版(18602)
- 经(18579)
- 业大(16414)
- 科技(15904)
- 农村(15089)
- 村(15089)
- 农业经济(14984)
- 世界(14917)
- 资源(14734)
共检索到45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吕英喆
理性是民主的一大前提。依据湖北5个村庄1 152份有效问卷数据和半结构访谈资料,归纳了农民多元理性叠加和民主不均衡生长的现实面相,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寻了农民理性对民主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农民理性的构成要素是交易理性、个体理性、公共理性和关系理性,其中前三者对民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农民的经济理性和政治理性同时对其政治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农民的理性化和对多元理性的包容有助于民主质量的提升。其现实价值在于如何强化农民理性对民主的影响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迪 吴春梅
本文构建了农民理性、村庄治理与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湖北省5个村庄109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了农民公共理性、村庄治理均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以及农民公共理性对村庄治理具有促进作用的已有研究结论;发现并验证了村庄治理在农民公共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揭示出公共性是三者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论根基;发现并验证了村庄治理在农民个体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揭示出农民个体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有机结合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爱萍 魏郡 徐嘉晨
村级公共事务的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当前作为治理主要主体的村民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上存在难以形成一致集体行动的“涣散”现象,表现为经常性缺席民主管理活动、对公共事务治理缺乏心理认同以及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这主要是村民与集体之间利益联系弱、集体经济未能份额化到个人以及村民之间存在多个关系网络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提升村民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凝聚力需要有政治力量作为组织行动保障、有完善的集体行动规则和程序制度、内部利益需要类型化和份额化以及规范村庄内部的关系网络等。
关键词:
村庄 公共事务治理 提升凝聚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峰 丁一凡
加强网格化管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2018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网格化管理对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网格化管理显著提高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意愿,并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网格化管理能够通过强化以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积累,从而缓解劳动力外流所带来的社会资本流失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村民的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进一步讨论发现,网格员队伍的专职化建设能够提高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村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网格化管理在人口规模较小和有社会组织的村庄,能够对村民的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发挥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雪峰 高远卓 卢海阳
返乡农民工是助推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本文将道路修建作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表征,实证考察了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相比于未外出的留守村民,返乡农民工更愿意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长期返乡农民工、返乡五年以上的农民工和主动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更强。治理机制分析发现,外出务工经历能够通过强化返乡农民工对村庄的生活依赖提升其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但也会通过弱化他们对村庄的农业生产依赖降低其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配置更好的村庄,外出务工经历能够对返乡农民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参与意愿发挥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明 王西琴 张馨月
实现乡村公共事务有效治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河北井灌区的田野调查,以“纸屯模式”为典型案例,探讨了乡村公共事务多元合作治理的新路径。纸屯村“村集体统管”激活了用水户协会,通过统一灌溉定价,实现了价格机制对农户节水行为的促发作用;“合作治理”通过协会与机井管理员合理的分工协作及薪酬制度,达到了灌溉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及时维护。“纸屯模式”提供了一种乡村公共事务多元合作治理的核心逻辑,即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监督和兜底责任,并与乡村能人通过分工与激励机制,形成“农村基层组织—乡村能人—农户”的合作治理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春燕 庄晋财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庄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村庄凋敝状况。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敦刚 余爽 李后建
本文使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7省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民主化却削弱了公共服务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将村长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显示,公共服务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的幸福感会相应增加1.5327个百分点,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使公共服务的幸福效用减少0.0281个百分点;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与村庄民主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村干部以及民族自治区农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分别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非村干部及民族省农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吉平 赵丽敏 任大鹏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利用2020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探讨村庄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研究表明,村庄民主中蕴藏着幸福效应,村庄民主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路径机制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通过增强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抑制基层腐败以及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等途径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显著影响高中学历以下、60岁以上以及完成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可以从重视村庄民主过程,提升农民民主参与;维护干群关系,增进政治信任;改善乡村人文环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腐败治理;关注老年群体的民主事项和农村居民的财产稳定性等途径着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吉平 赵丽敏 任大鹏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利用2020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数据,探讨村庄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研究表明,村庄民主中蕴藏着幸福效应,村庄民主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路径机制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通过增强农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抑制基层腐败以及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等途径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村庄民主可以显著影响高中学历以下、60岁以上以及完成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可以从重视村庄民主过程,提升农民民主参与;维护干群关系,增进政治信任;改善乡村人文环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腐败治理;关注老年群体的民主事项和农村居民的财产稳定性等途径着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春梅 邱豪
选取具有一定村庄治理能力和后发展特征的湖北省张玗村、邢家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均衡与失衡交织、打工和精英支撑绩效的张玗村和邢家村,乡村沟通网络中的主体信任、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决策民主对村庄治理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建议采取强化多元主体信任关系、畅通沟通渠道、推进决策民主化等针对性对策来提升村庄治理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滕明兰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开放市场并完善监管,努力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纲要特别提出,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滕明兰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开放市场并完善监管,努力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纲要特别提出,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萌 郑华伟 高春雨 罗其友
[目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工作开展并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探索,明确农民对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村庄环境整治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方法]以江苏省姜堰区、高邮市、大丰市和涟水县271个有效样本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方面21个具体指标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7.07分,当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基本认可;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其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目前的整治现状尚不能达到农民期望值的制约因素主要为河塘污染治理、人禽粪便处理、乡村道路和排水管网设施,其次房屋内外装修、工业污染治理、文化娱乐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和娱乐活动等指标农民满意度偏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爱国 曾凡丽
走出社区行政化困境,必须突破社区管理的部门垄断制,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其关键是明确界分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功能边界,具体路径是重新细分社区公共事务,不同事务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其中社区行政事务采取行政机制,社区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准市场机制,社区自治事务采取自治机制。
关键词:
社区体制 公共事务: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复合型党建与村庄治理效能实践机制研究——基于豫北花村的个案考察
贫困地区村庄治理中农民参与的“矛盾”映像——宁夏王平乡实证调查
农民土地转出中的道义理性选择及现实困境——以核心产粮区典型村庄为例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几个问题的思考——基于湖北省荆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新时代教育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基于全国187个村庄的调查
影响不同年龄段农民从业偏好的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佳县红枣种植区6个村庄的调查数据
从高音喇叭到低声微信群: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
上海浙江湖北三地农民城市化的不同实践路径
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基于湖北省103个县市区调查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