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0)
- 2023(16648)
- 2022(14319)
- 2021(13437)
- 2020(11233)
- 2019(25478)
- 2018(25424)
- 2017(48690)
- 2016(27120)
- 2015(30520)
- 2014(30798)
- 2013(30256)
- 2012(27673)
- 2011(25050)
- 2010(25406)
- 2009(23336)
- 2008(23078)
- 2007(20847)
- 2006(18591)
- 2005(16662)
- 学科
- 济(107233)
- 经济(107080)
- 业(80814)
- 管理(77095)
- 企(58761)
- 企业(58761)
- 农(49825)
- 方法(43343)
- 数学(37156)
- 数学方法(36668)
- 农业(33192)
- 中国(29233)
- 财(28652)
- 业经(27754)
- 制(25549)
- 地方(24175)
- 学(23835)
- 理论(18579)
- 体(18363)
- 贸(17774)
- 贸易(17767)
- 银(17754)
- 银行(17701)
- 务(17301)
- 易(17256)
- 财务(17223)
- 财务管理(17180)
- 技术(17060)
- 行(16845)
- 环境(16592)
- 机构
- 学院(386098)
- 大学(384064)
- 济(151361)
- 管理(148143)
- 经济(147845)
- 研究(131971)
- 理学(127718)
- 理学院(126259)
- 管理学(124036)
- 管理学院(123337)
- 中国(99348)
- 科学(83028)
- 京(82235)
- 农(79490)
- 财(71415)
- 所(67886)
- 业大(63040)
- 研究所(61384)
- 农业(61245)
- 中心(60279)
- 江(59319)
- 财经(55912)
- 范(52362)
- 师范(51871)
- 北京(51699)
- 经(50701)
- 州(47542)
- 院(47196)
- 经济学(44188)
- 省(42771)
- 基金
- 项目(260178)
- 科学(204024)
- 研究(192502)
- 基金(186657)
- 家(163035)
- 国家(161597)
- 科学基金(137777)
- 社会(119862)
- 社会科(113177)
- 社会科学(113147)
- 省(103584)
- 基金项目(99196)
- 自然(88935)
- 教育(88388)
- 自然科(86773)
- 自然科学(86752)
- 划(86367)
- 自然科学基金(85167)
- 编号(80121)
- 资助(76014)
- 成果(65920)
- 重点(58590)
- 部(57463)
- 发(56249)
- 课题(55562)
- 创(53911)
- 创新(50292)
- 制(49867)
- 科研(49295)
- 国家社会(48777)
- 期刊
- 济(174770)
- 经济(174770)
- 研究(115222)
- 中国(81267)
- 农(78986)
- 学报(64636)
- 科学(58495)
- 财(54504)
- 农业(53406)
- 管理(52372)
- 大学(49355)
- 教育(48911)
- 学学(46514)
- 融(37102)
- 金融(37102)
- 技术(33427)
- 业经(32264)
- 财经(27417)
- 业(25586)
- 经济研究(24889)
- 问题(23838)
- 经(23369)
- 版(20643)
- 科技(18785)
- 图书(18493)
- 理论(18378)
- 技术经济(17946)
- 业大(17640)
- 现代(17273)
- 资源(17140)
共检索到579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少文
现代化进程撕裂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却未及时建构起可供农民选择的价值谱系,农民现代性呈现出一种"脱域"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公民社会不健全和公民意识不成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当务之急是提出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农民现代性获得的基础性平台、消解公民社会的"缺场",拓展农民现代性生成的社会空间、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畅通农民现代性发展的重要渠道等方面来入手,进而确立起以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精神和道德自觉为内涵的农民现代性气质与特征。
关键词:
农民 现代性 现代化 价值 培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福兴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现代性意识已经大为增强,但同时在地域、个体及现代性因素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差序格局",且标志着农民现代性水平的主体性尚未完全确立,因此农民的现代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农民现代性的获得有赖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藩篱的打破以及小农意识的改造等诸多因素,通过传导性巨变的途径来对其进行培育既有必要,也较契合中国的"三农"国情及政治决策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性 传导性巨变 路径依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红梅 霍有光 张国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智奇 齐国 杨慧 赵娉 白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本文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称萍 李潇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导致现有农村劳动力呈现出总量减少、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和对外转移加速等变化趋势,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既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荒"问题,201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社会性工程,必须城乡联动,顶层设计;并要构建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机制、考核监督机制、激励扶持机制等运行机制以保障培育工程的顺利开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华珏
本文分析了与中国江苏省农业资源禀赋相当的日韩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包括政府统筹立法保障制度、职业农民权益优先政策、农地改革措施等,这些机制的形成为两国职业农民有效培育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江苏省实际,提出了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大政策支持、多元化多层次培育、创新培育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培育职业农民的环境和条件,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萍 周敏 张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关键,对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想认识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培育体系建设以及政策扶持等对策,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 内涵 农民培育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岳佐华
培育新型农民要求农村教育体系具备对应的模块。应努力构筑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农村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商 培育 农村教育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唐宇 杨吴昊茜
福建和台湾一水相隔,具有"五缘"优势,福建和台湾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农民培育主要是指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它关系到传统农业能否转变为现代农业。本文从培育政策、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和培育机构4个方面比较了福建和台湾农民培育,并构建了福建和台湾农民培育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建设,加强福建和台湾农业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福建和台湾特色乡镇交流对接会,加强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交流,大力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支持台农创办福建和台湾合伙农场。
关键词:
福建和台湾 农民培育 比较 合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学文 刘文烈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固定职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关乎农村土地谁来耕种、农业现代化谁来承载的大问题。要根据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内涵 特征 培育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进华 高珊
新型农民培育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但新型农民培育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外部因素,即供给的有效性研究对政府的中长期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其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检验。本文从新型农民的含义界定入手,在探讨新型农民的特征和需求变革的基础上,结合双因素激励理论,提出我国新型农民的培育机制及几种有效激励手段。
关键词:
新型农民 生产方式 需求变革 培育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唐宇 杨吴昊茜
福建和台湾一水相隔,具有"五缘"优势,福建和台湾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农民培育主要是指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它关系到传统农业能否转变为现代农业。本文从培育政策、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和培育机构4个方面比较了福建和台湾农民培育,并构建了福建和台湾农民培育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建设,加强福建和台湾农业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福建和台湾特色乡镇交流对接会,加强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交流,大力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支持台农创办福建和台湾合伙农场。
关键词:
福建和台湾 农民培育 比较 合作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成明 张棉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新型职业农民生成主体、培育途径及培育环境等多重视阈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农民群体综合素质之限、培育理念之滞、生成主体认知偏差以及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和土地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困境。可以通过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营造新型职业农民良好培育环境等途径破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实现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闫岩
近年来,一系列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改革政策极大促进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务农为职业,具有与农业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及经营收益,并且该收益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推进农民职业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时期加强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李姣
伴随现代性之进程,文化与文明在时代转型中与传统发生了断裂。在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眼中,断裂所以发生,源于现代性“脱域”机制日积月累的影响。现代文明建设非直接引发断裂,它先导生脱域,继而影响文化与文明走向。这一社会学问题所以被关联至诗“学”领域,并将诗歌与诗教话题重新拎起,乃源于其“反脱域”机制在修复与疗治此“断裂”时所可能发挥的积极性与建设性的价值。换言之,在疗治现代性所导致的文化与文明断裂问题上,作为对吉登斯理论的反向演绎,中华诗教的“反脱域”机制在学理上提供了可能性的路径与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