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6)
2023(9850)
2022(7490)
2021(7046)
2020(5401)
2019(12011)
2018(12129)
2017(23146)
2016(12698)
2015(14242)
2014(14314)
2013(13679)
2012(12386)
2011(11205)
2010(11574)
2009(10663)
2008(10656)
2007(10222)
2006(9444)
2005(8652)
作者
(34545)
(29393)
(28967)
(27468)
(18184)
(14049)
(13001)
(11253)
(11196)
(10405)
(10085)
(9541)
(9307)
(9200)
(8931)
(8762)
(8534)
(8420)
(8365)
(8235)
(7411)
(7224)
(7113)
(6933)
(6716)
(6707)
(6657)
(6416)
(5953)
(5882)
学科
(55688)
经济(55534)
(48832)
(43233)
农业(32649)
管理(29485)
(24262)
企业(24262)
业经(22795)
中国(19118)
地方(15120)
方法(14703)
(13231)
农业经济(12467)
(12154)
发展(11396)
(11387)
(10794)
理论(10413)
数学(9797)
数学方法(9690)
(9629)
(9545)
农村(9526)
(9461)
建设(9159)
(9156)
(8904)
土地(8115)
教育(8090)
机构
学院(178937)
大学(171762)
(73311)
经济(71649)
管理(66975)
研究(61939)
理学(57009)
理学院(56407)
管理学(55475)
管理学院(55136)
中国(48422)
(48270)
(36425)
农业(36106)
科学(36018)
(31072)
业大(30886)
(30281)
(29834)
中心(29437)
研究所(27088)
(26317)
师范(26143)
财经(23758)
(23431)
北京(22363)
农业大学(22093)
(21499)
(21290)
(21264)
基金
项目(113519)
研究(91194)
科学(89824)
基金(79427)
(67607)
国家(66803)
社会(59646)
科学基金(57329)
社会科(54939)
社会科学(54920)
(46916)
基金项目(41938)
教育(40964)
编号(40942)
(37352)
成果(33556)
自然(32755)
自然科(31944)
自然科学(31940)
自然科学基金(31393)
资助(29624)
(29063)
课题(28123)
(27148)
重点(25302)
(24982)
国家社会(23690)
(23662)
(23471)
(23366)
期刊
(97972)
经济(97972)
(56025)
研究(53247)
中国(46238)
农业(37891)
教育(26596)
学报(26108)
科学(26047)
业经(23331)
管理(22917)
(22308)
大学(21760)
学学(20151)
(19433)
金融(19433)
(17469)
技术(16914)
农业经济(14854)
农村(14546)
(14546)
问题(13929)
经济研究(12007)
(11650)
财经(11604)
世界(11279)
社会(10565)
经济问题(10156)
图书(10107)
(10060)
共检索到286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建荣  莫光辉  
本文概述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含义,认为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战略和主导力量,并从生产方式、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村镇建设、村民自治方面,提出了以农民现代化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必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的工作,都直接与我国的空间结构调整或者说与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化战略选择密切相关。城镇化目前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季泽  
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工作,对于顺利实现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要发挥保障"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理清"三农"审计的工作思路,加大对我国"三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在深入分析"三农"审计面临的资金管理、多部门权力失控、经济转型等风险基础上,提出以"三农"政策执行、资金项目、经济责任为三个抓手,强化"三农"审计,推动"三农"工作与"十二五"规划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黎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重中之重。因此,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宏益  潘焕学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民增收机制不健全和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显著等问题。通过探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要素扩张法、科技推动法、结构优化法、专业合作法、特色取胜法、产业提升法、功能调动法和机制完善法等若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松仁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休闲有助于促进农民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但传统价值观念、农村现有科技水平、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特有文化背景对当前农民休闲带来了困扰。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新农村教育的深化、地方各级组织的渗透、农民休闲福利制度的实施、劳动本质意义的升华又能够使农民休闲在未来走向更大更多的可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詹辉  袁建凤  万建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之基础。农民素质教育是从内质上提高农民思想、行为等综合能力,它对于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农村安定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庆娜  张晓光  李志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农民的自主建设。财政要按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缺位,防止越位,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要主动配合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使自己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燕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经营素质培养是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基本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慧  
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其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即都是为解决本国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而开展的全民性工程。综合考评中国农村落后“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种种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民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管理民主为核心紧紧地抓住这一工作主题。管理民主,首先是村委会管理民主,村委会实现管理民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一要摆脱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二要得到村党支部的工作支持,三要村委会成员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褚瑞云  赵海军  
本文借鉴国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提出了通过“村企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本文认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启动实施“村企互动”战略,引导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出发点,进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可以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云才  陈晓红  李丽  
技能经济是劳务经济的有效提升,它对于更为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增收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根本前提,为此,公共财政应为农村劳力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撑,使技能教育与培训以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文胜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大了支农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农村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得机遇,未来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世录  
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本文根据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结合金堂县的实际情况,对建设金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指标、措施和实施步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