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8)
- 2023(13952)
- 2022(11708)
- 2021(10824)
- 2020(8887)
- 2019(20157)
- 2018(19818)
- 2017(38297)
- 2016(20268)
- 2015(22693)
- 2014(22959)
- 2013(22749)
- 2012(20815)
- 2011(18990)
- 2010(19418)
- 2009(18118)
- 2008(17293)
- 2007(15568)
- 2006(13968)
- 2005(12438)
- 学科
- 济(110232)
- 经济(110141)
- 业(60701)
- 管理(52930)
- 农(50886)
- 方法(40706)
- 企(39146)
- 企业(39146)
- 数学(36549)
- 数学方法(35936)
- 农业(33947)
- 业经(25698)
- 地方(25426)
- 中国(24183)
- 财(19652)
- 学(18881)
- 制(16980)
- 发(15562)
- 贸(14190)
- 贸易(14181)
- 地方经济(14093)
- 理论(14000)
- 环境(13844)
- 策(13762)
- 易(13688)
- 融(13189)
- 金融(13188)
- 银(13183)
- 银行(13172)
- 体(12885)
- 机构
- 学院(302342)
- 大学(294400)
- 济(134035)
- 经济(131445)
- 管理(115535)
- 研究(102219)
- 理学(100400)
- 理学院(99390)
- 管理学(97364)
- 管理学院(96847)
- 中国(77964)
- 农(65962)
- 科学(61522)
- 京(59940)
- 财(56324)
- 所(51270)
- 农业(50260)
- 业大(49531)
- 中心(47646)
- 研究所(46486)
- 财经(45048)
- 江(45001)
- 经济学(40997)
- 经(40874)
- 范(38202)
- 师范(37828)
- 北京(37031)
- 经济学院(36575)
- 院(35573)
- 州(35543)
- 基金
- 项目(201953)
- 科学(159817)
- 研究(147857)
- 基金(146523)
- 家(127416)
- 国家(126287)
- 科学基金(108915)
- 社会(96712)
- 社会科(91390)
- 社会科学(91359)
- 省(81431)
- 基金项目(77115)
- 自然(68759)
- 自然科(67237)
- 自然科学(67221)
- 教育(67074)
- 划(66132)
- 自然科学基金(65985)
- 资助(60020)
- 编号(59628)
- 成果(46727)
- 发(45323)
- 重点(45314)
- 部(44493)
- 创(41712)
- 课题(41236)
- 国家社会(40316)
- 创新(38906)
- 教育部(37969)
- 科研(37944)
- 期刊
- 济(159174)
- 经济(159174)
- 研究(86478)
- 农(69342)
- 中国(59587)
- 农业(47005)
- 学报(45832)
- 科学(43781)
- 财(41235)
- 管理(40711)
- 大学(36336)
- 学学(35057)
- 业经(30851)
- 融(28726)
- 金融(28726)
- 技术(28564)
- 教育(27014)
- 经济研究(24951)
- 财经(22165)
- 业(22104)
- 问题(20837)
- 经(19195)
- 统计(17844)
- 技术经济(17132)
- 策(16404)
- 版(16177)
- 世界(15926)
- 农村(15565)
- 村(15565)
- 农业经济(15394)
共检索到447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备战 黄晓东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民消费的可持续性评价与乡村经济振兴的关联,并以LSTM模型为设计视角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农民消费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特征、农民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相关指标的选择和定义等内容。其次,对农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包括农民消费行为特点的概述、农民消费行为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数据收集方法和样本选择等。然后,分析了乡村经济振兴的现状与需求,包括政府对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乡村经济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农民消费对乡村经济振兴的需求等。最后,通过对“U”型评价指标与乡村经济振兴的相关性分析和LSTM模型设计与预测结果分析,揭示了农民消费可持续性与乡村经济振兴的关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秀丽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基于搜寻匹配理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型,即"AAA+E"模型,"AAA"分别指代三个指标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体系(Assessment system,缩写为A)、预就职岗位分析体系(Analysis system,缩写为A)和人职匹配拟合体系(Accordance system,缩写为A);"E"则代表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搜寻匹配模型建立的环境变量(Environment,缩写为E)。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分析等,以实现现代农业、活力农村和职业农民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搜寻匹配 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豪杰 龙蔚 张德亮
本文在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背景下,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产业兴旺是目前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因素;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沿海与内陆非均衡性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3大特征;五大总体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水平分为4个层次。并据此得出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评价指标 加速遗传 投影寻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应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把握数字技术“新机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特色“新品牌”,践行差异化发展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延军 吴伟伟
可持续性消费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本文建立了评价可持续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及可持续消费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将之应用于实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可持续水平评价方法。
关键词:
可持续性消费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实现城乡等值化提供了现实性指导,同时也对相关支持体系提出了必然性要求,而人才支持体系则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更多职业化人才引向乡村就业,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完成价值实现。作为具备乡村情怀与第一、二、三产业工作经验的职业化人才,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对于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乡村振兴作为研究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拟构建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力的改进Career EDGE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解决乡村振兴与返乡农民工就业之间的匹配度问题,帮助返乡农民工提升就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农民工 转职就业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林英 钟语嫣 何祖峰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动力。我国农民的市场经济人角色是从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角色中演进而来,逐渐开放的。从生存理性,转向于经济理性。当前农民市场经济主体性还面临着主体意识缺乏、主体权利支撑缺位、主体地位缺失等困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市场经济 主体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昕 孙远太
文章借助科学的编码方法,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与政策效力的三维量化评价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与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央部委发布的135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挖掘,以实现对乡村振兴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呈现核心聚集、协同分散特征;政策类别中,生态与社会类政策占比较低,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限制了政策效力的有效发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而脱贫之后的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及其生命力则是迈向乡村振兴乃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关键。农业扶贫产业在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入乡村的同时也重组了原生的农业治理系统与传统的村庄结构。调研发现,作为扶贫项目的成村黄桃产业在前期经历了短暂的规模化效益,而后期过渡到乡村振兴时却迅速衰落和消亡。黄桃产业呈现出移植而不落地、悬浮而不生根的状况,并造成村庄内生农业禀赋削弱、农户生计结构改变和村社动员能力式微的社会后果。因此,农业扶贫产业与村庄传统的契合程度是产业能否从“扶贫”到“兴旺”的关键。农业产业项目的输入应当放置到乡土社会乃至作物特性的整体性关联之中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产业过度资本化而裹挟村庄或者村庄吞噬产业的后果,进而促使农业产业生长出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持续生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而脱贫之后的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及其生命力则是迈向乡村振兴乃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关键。农业扶贫产业在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入乡村的同时也重组了原生的农业治理系统与传统的村庄结构。调研发现,作为扶贫项目的成村黄桃产业在前期经历了短暂的规模化效益,而后期过渡到乡村振兴时却迅速衰落和消亡。黄桃产业呈现出移植而不落地、悬浮而不生根的状况,并造成村庄内生农业禀赋削弱、农户生计结构改变和村社动员能力式微的社会后果。因此,农业扶贫产业与村庄传统的契合程度是产业能否从“扶贫”到“兴旺”的关键。农业产业项目的输入应当放置到乡土社会乃至作物特性的整体性关联之中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产业过度资本化而裹挟村庄或者村庄吞噬产业的后果,进而促使农业产业生长出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持续生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问题的重要抓手,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增进农民福祉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针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动态的显著特点和增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构建长效政策机制、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晔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延军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性消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而人类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充分遏制人类的不当消费,走可持续性消费之路,科学且合理地消费,才能够保护环境,逐步消除生态危机。文章阐释了可持续性消费的内涵,确定了评价可持续性消费水平指标体系的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分四个层次65个初级指标建立了评价和监测我国可持续性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可持续性消费的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
可持续性消费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