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5)
- 2023(9130)
- 2022(6865)
- 2021(5924)
- 2020(4365)
- 2019(9429)
- 2018(9079)
- 2017(16855)
- 2016(9538)
- 2015(10501)
- 2014(10162)
- 2013(9864)
- 2012(9071)
- 2011(8509)
- 2010(8641)
- 2009(7704)
- 2008(7569)
- 2007(6916)
- 2006(6398)
- 2005(5479)
- 学科
- 农(49094)
- 济(45511)
- 经济(45476)
- 业(34043)
- 农业(32782)
- 业经(21817)
- 管理(18988)
- 企(12918)
- 企业(12918)
- 农业经济(12622)
- 方法(12221)
- 中国(11742)
- 数学(11171)
- 数学方法(11088)
- 发(10549)
- 地方(9696)
- 村(9611)
- 农村(9594)
- 制(9381)
- 产业(8992)
- 发展(8926)
- 展(8826)
- 信息(8588)
- 总论(8242)
- 信息产业(8220)
- 收入(8181)
- 财(7904)
- 体(7645)
- 建设(7450)
- 土地(7444)
- 机构
- 学院(140934)
- 大学(133251)
- 济(57878)
- 经济(56734)
- 管理(53033)
- 农(49491)
- 研究(47318)
- 理学(46687)
- 理学院(46238)
- 管理学(45522)
- 管理学院(45274)
- 农业(37341)
- 中国(35589)
- 业大(30175)
- 科学(28749)
- 京(26675)
- 农业大学(23346)
- 中心(23158)
- 所(22914)
- 财(22412)
- 江(22095)
- 研究所(20869)
- 范(19428)
- 师范(19260)
- 经济管理(18168)
- 财经(17789)
- 业(17674)
- 省(17152)
- 州(17113)
- 经济学(16519)
- 基金
- 项目(98706)
- 科学(77776)
- 研究(77151)
- 基金(69834)
- 家(60758)
- 国家(60037)
- 科学基金(51319)
- 社会(50541)
- 社会科(47393)
- 社会科学(47376)
- 省(41726)
- 基金项目(37315)
- 编号(34028)
- 教育(33970)
- 划(32633)
- 农(29746)
- 自然(29419)
- 自然科(28697)
- 自然科学(28692)
- 自然科学基金(28203)
- 成果(26622)
- 资助(25181)
- 发(23294)
- 课题(22414)
- 重点(21901)
- 国家社会(21565)
- 部(21464)
- 创(20965)
- 制(20609)
- 业(19610)
共检索到20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岚岚 彭艳玲
本文探索性构建了包括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社交素养、数字化创意素养和数字化安全素养四个方面的农民数字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以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和双重身份精英表征农民的乡村精英身份,依据自主治理理论,架构了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影响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行为的逻辑框架,并采用四川省和重庆市654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对乡村数字治理单一领域参与行为和总体参与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及对乡村数字治理的参与程度整体偏低;数字素养对农民参与乡村数字化党群教育、数字化村务管理和数字化民主监督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具有乡村精英身份的农民群体作用更大。研究还表明,相较于普通村民身份,以经济能人表征的体制外精英身份并未显著增加农民对乡村数字治理单一领域的参与概率及总体参与度,但体制内精英身份、双重精英身份均显著增加农民对乡村数字治理单一领域的参与概率及总体参与度,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精英治村模式。据此提出全方位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策略体系、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配套支撑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晨 李瑾 冯献
【目的】作为数字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数字化认知普遍较差、数字化“新农具”的操作应用能力普遍不强、直播电商等“新农活”的参与能力较弱,旨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其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到数字乡村这一伟大实践中。【方法】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对北京13个涉农区1500位农民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数字意识、数字通用素养、数字技术素养等6个维度搭建了农民数字素养体系,并基于KAP模型构建了“农民数字素养—对政府数字服务满意度—农民数字乡村参与行为”理论模型,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索了农民数字素养影响数字乡村参与的作用路径,并提出了激发农民参与数字乡村的相关政策建议。【结果】①农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其数字乡村参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②农民对政府数字服务的满意程度会间接影响其对数字乡村的参与程度;③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农民数字素养影响农民数字乡村参与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扎实推进数字乡村,让农民多参与、广收益,一是要通过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二是要通过加强优质农村服务资源供给与共享、推动服务多元化参与等方式强化农村数字化服务水平,三是要通过强化农村网络承载能力、推动现有技术设备“适农化”改造等方式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莉娜 魏楚珂 杜玉萍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乡村治理参与行为;除数字金融素养外,不同层面的数字素养都对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在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既要注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弥合接入层的数字鸿沟,也要完善对农村居民的数字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字红利,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春秋 张萌 章芡 宋佳 赵胜男
[目的/意义]基于农民数字需求,明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的构成及其内涵,对提升我国农民数字素养、开展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在数字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外主要数字素养框架,选取全球数字素养框架为母版,结合数字乡村和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政策、报告及数字农民需求与特征,提出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并诠释其构成与内涵。[结论/发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包含农民数字通用素养、农民数字安全伦理素养、农民数字交流素养、农民数字创作素养、农民数字问题解决素养5个维度,26个二级指标。[创新/价值]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提出的农民数字素养框架以及对其内涵的阐释可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精英 精英再造 基层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城乡社会转型期农民流动性增强、村庄公共性萎缩、乡村精英权威弱化,加剧了乡村治理精英的社会性流失;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传统乡村治理精英的制度性流失。转型期乡村治理面临精英缺位的实践困境。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中,搭建多元化乡村精英参与村级治理的数字平台,促进了乡村精英主体整合、精英权威重塑,再造了复合型精英治理结构,重塑了乡村精英治理的规范化和公共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改革中的乡村精英治理也面临精英主体性弱化、数字形式主义以及治理悬浮的困境。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发挥乡村精英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治理优势,而且要遵循数字技术与治理主体、基层组织和乡村社会的适配性,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渐进性变革。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精英 精英再造 基层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岳 易福金
提升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能否成为农民幸福感的新驱动力量?以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具有幸福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基层政治信任在乡村数字治理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数字治理有助于强化农村居民基层政治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发挥信息效应,将提升农村居民信息可得性,该结论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的赋能作用。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不具有精英家庭背景的子样本中更显著,由此证明乡村数字治理确实具有丰富治理参与主体、促进治理权力多元化的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岳 易福金
提升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能否成为农民幸福感的新驱动力量?以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具有幸福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基层政治信任在乡村数字治理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数字治理有助于强化农村居民基层政治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数字治理发挥信息效应,将提升农村居民信息可得性,该结论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的赋能作用。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乡村数字治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不具有精英家庭背景的子样本中更显著,由此证明乡村数字治理确实具有丰富治理参与主体、促进治理权力多元化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华钰文 陈雅 王锰 钱婧
[目的 /意义]探究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升乡村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参与度,从而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方法 /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32份语料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概念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根据模型阐述乡村用户的自主性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3种自我需要,与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缺乏动机3种个人动机类型,解释限制性环境、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于个人和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解构乡村用户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最终提出改善提升用户参与数字素养教育意愿的建议,以期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缩小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促进更多乡村用户可以切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春玉 任家乐
在“数字印度”建设框架下,印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此消除城乡信息鸿沟,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数字乡村建设并非简单通过技术路线来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而是融合乡村新组织建设、乡村领袖建设、社会意识变革这样的深度社会变革,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治理模式转变,内生出新的治理结构作为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数字技术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技术+人”构成数字乡村建设的完整结构,数字素养教育及实践在“人”的要素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有关印度乡村数字化政策及实践,分析在数字赋能导向下印度乡村的数字素养教育与服务的演进历程、路径选择与现实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