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9)
- 2023(12626)
- 2022(9857)
- 2021(8952)
- 2020(7338)
- 2019(16666)
- 2018(16576)
- 2017(32343)
- 2016(17840)
- 2015(20042)
- 2014(20284)
- 2013(20051)
- 2012(18667)
- 2011(16811)
- 2010(17087)
- 2009(16129)
- 2008(16163)
- 2007(15105)
- 2006(13328)
- 2005(12065)
- 学科
- 济(80173)
- 经济(80081)
- 业(54702)
- 农(49642)
- 管理(42302)
- 农业(33359)
- 企(31277)
- 企业(31277)
- 方法(29916)
- 数学(26561)
- 数学方法(26321)
- 业经(24683)
- 中国(22413)
- 财(18192)
- 地方(17641)
- 制(15675)
- 学(14324)
- 贸(13975)
- 贸易(13972)
- 易(13573)
- 发(13457)
- 银(12810)
- 银行(12780)
- 融(12292)
- 金融(12288)
- 行(12256)
- 产业(11942)
- 收入(11332)
- 体(11034)
- 发展(10945)
- 机构
- 学院(260587)
- 大学(257726)
- 济(109682)
- 经济(107447)
- 管理(96627)
- 研究(90414)
- 理学(83134)
- 理学院(82188)
- 管理学(80707)
- 管理学院(80217)
- 中国(70123)
- 农(64747)
- 科学(55275)
- 京(54026)
- 农业(49858)
- 财(48587)
- 所(46615)
- 业大(44662)
- 中心(43849)
- 研究所(42204)
- 江(40834)
- 财经(38229)
- 范(36187)
- 师范(35869)
- 经(34809)
- 经济学(33956)
- 北京(33740)
- 州(32564)
- 院(31052)
- 经济学院(30958)
- 基金
- 项目(171379)
- 科学(133950)
- 研究(129074)
- 基金(122465)
- 家(106192)
- 国家(105129)
- 科学基金(88988)
- 社会(82431)
- 社会科(77626)
- 社会科学(77603)
- 省(68215)
- 基金项目(64615)
- 教育(57837)
- 划(56471)
- 编号(55101)
- 自然(53944)
- 自然科(52616)
- 自然科学(52601)
- 自然科学基金(51659)
- 资助(48394)
- 成果(45615)
- 发(39433)
- 重点(38409)
- 部(38176)
- 课题(37011)
- 农(36210)
- 创(35197)
- 国家社会(34515)
- 性(33042)
- 创新(32914)
- 期刊
- 济(126885)
- 经济(126885)
- 研究(74853)
- 农(68115)
- 中国(54229)
- 农业(45830)
- 学报(42810)
- 科学(38328)
- 财(36210)
- 大学(32725)
- 学学(30778)
- 管理(29546)
- 融(28728)
- 金融(28728)
- 教育(28561)
- 业经(26719)
- 业(22636)
- 技术(21525)
- 问题(18529)
- 财经(18266)
- 经济研究(18260)
- 经(15663)
- 版(15461)
- 农村(15354)
- 村(15354)
- 世界(14815)
- 农业经济(14718)
- 图书(13633)
- 技术经济(12981)
- 经济问题(12947)
共检索到393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闫希敏
本文通过对安徽东至县、甘肃天祝县和天津静海县农村数字化贫困田野研究的访谈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研究,归纳出中国农村居民数字化贫困的常见归因类型:数字化能力、数字化努力、数字化情境和社会支持。数字化能力的缺失归纳为四种情况:数字化生理能力、数字化经济能力、数字化心理能力和数字化素养的缺失,这四种能力的缺失组合起来形成了数字化能力贫困的不同情形。数字化努力包含投入到数字化行为中的时间及基于此积累的使用经验。数字化情境是数字化贫困个体所处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规范(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及传统认知)和运气。社会支持是数字化贫困个体从社会关系和社会机构中获得的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本文构建了农村居民数字化脱贫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包鑫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十个农村的田野调查,获得农村阅读困难群体阅读贫困的自我归因分析样本并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出常见的四个归因维度,即阅读能力、阅读努力、阅读环境与社会支持。四个归因维度所涵盖的九种归因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阅读贫困状态,同时建构了导致该群体阅读贫困的各因素作用机制。对于此,文章建构了农村阅读困难群体阅读脱贫模型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阅读脱贫策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本文基于丰富的田野研究数据、经验和理论,界定了数字化贫困的范畴,提炼出数字化贫困的八个核心要素,即数字化物质实体、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心理、数字化能力、数字化努力、数字化社会规范、数字化社会支持和数字化影响。根据数字化贫困现象的典型特征,以八个核心要素为维度识别并描述了中国农村社会中常见的数字化贫困人群:物质匮乏者、数字化文盲、脆弱的贫困者、孤独的贫困者、懒惰的贫困者、抵触的贫困者、徒劳无益者以及数字化赤贫者。在界定结构性贫困的前提下,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作为四个结构性强的成因,并依据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刘济群
本文将技术接受行为和持续使用行为理论引入数字化贫困研究,以我国六个省市十二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的ICT接受行为分为三个阶段:ICT的接入、ICT的使用和ICT期望。在此基础上,阐述ICT接受行为形成过程的三层传导模型,即由客观特征与情境指向主观感知,并最终传导至ICT接受行为。客观特征与情境包含主体自身的固有特征和外部社会环境;主观感知包含主体对ICT的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自我效能、负面性感知、信息需求感知和使用感知等一系列因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思源 周欣平
文章聚焦数字社会中的“逆行者”——技术排斥者,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分析访谈文本,探究其技术排斥行为的表现、原因及实现其“脱贫”的策略路径,旨在塑造更包容的数字社会。在表现方面,技术排斥行为可分为坚决排斥、高度排斥、比较排斥和轻微排斥,完全的技术排斥行为较少,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手机的排斥率较高;在成因方面,技术排斥行为受个人特质、心理认知、ICT应用等多维度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策略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排斥者都需要扶贫,个体层面的扶贫需要“时机+社会网络+正向使用体验”,国家层面的扶贫需强化网络监管,提高ICT适用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万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贫穷落后国家。中国的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而平均耕地面积仅是发达国家农业人口的27.3%。我国农业生产率较低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少;二是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成为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的障碍因素,第三就是政府部门监管方式不完善。
关键词:
贫困 现状 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制度、思想、实践上都相当成熟,其发展状况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本文从新文化运动、民主革命、教育学人、教育进化4个层面对民国时期成人教育的兴盛状况进行归因分析。针对当前中国成人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化引领作用的缺失,民主内涵与本质的旁落,本土化路径中出现的理实分离与理念模糊的弊端,以及现代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困境与彷徨。透过民国时期成人教育兴盛的归因分析,可以寻找出当代中国成人教育走出困境、迅速发展的策略与启示:回归文化属性,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春艳 杨移贻
在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形成的历程中,促进其发展的因素体现在四方面:高门槛的大学教师准入制度;有效的大学教师专业组织保障;实施同行评议的评价制度;开放、流动、竞争的学术市场。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从中得到几点启示:培养高度的学者社群意识;建立强有力的专业组织;建立和健全学术导向的评价制度;增强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国际吸引力。
关键词:
美国大学教师 专业化 归因分析 启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利用“国家在场”的人类学分析框架,对乡村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征、动力机制做出全景立体描述,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基于G乡的田野调查,发现反贫困治理中的“国家在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全面交往、广泛交流与深度交融。新时期,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伦
相对贫困通过社会比较的认知方式,归因导向由个体因素转向社会结构,反映出特定人群对社会公平状态的认同接纳程度。随着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社会归因主导下的相对贫困认知引起贫困群体心态的集体失衡,降低人们对社会公正水平的正面性评价,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不满和群体对立。相对贫困作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蕴含着强烈的政治承诺意味。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社会比较 贫困认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费鹏
辽宁省兴城市三道沟乡位于兴城市西北部山区,主要生产以果业为主,由于交通不畅,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经济发展滞后,是全省贫困乡(镇)之一。2006年2月,由农民果树技术员李希林牵头,成立了兴城市三道沟果树专业合作社,从此改变了果农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历经5个春秋,合作社带领果农闯出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384户,带动农户5000户,安排剩余劳动力4000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韦彩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恶化的倾向。我国农民土地的多方面权益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基础性原因,农村教育落后导致的农民群体能力不足是直接原因。因此,为了从政策和体制层面加强保障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农地权益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权益;完善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农村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土地权益 流失 政策归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凌子燕 邓雅文 蒋卫国 宋颉 张泽
《湿地公约》提出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促进湿地保护修复的新举措。以国际湿地城市常德市为例,基于2000—2022年15 m空间分辨率湿地分类数据,监测常德市湿地保护修复逐年动态变化,定量分析湿地保护修复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和贡献率,探究主导驱动因素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22年常德市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由1298.53 km2增加至1399.61 km2,建立湿地保护区对于湿地保护修复具有积极作用。(2)湿地变化类型以湿地稳定为主(61.86%),然后为湿地修复(22.10%)和湿地受损(16.04%)。(3)归因分析发现,湿地修复主要归因于退耕还湿,湿地受损主要由气候干旱引起;泥滩、草滩地、芦苇湿地、坑塘和河流变化主要受耕地影响化,湖泊变化受建设用地影响,水库和运河/水渠变化则受降雨量影响。(4)归因分区中,农业活动驱动68.76%的湿地变化,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则分别驱动22.03%和9.21%的湿地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悦玲 解聪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解决河北省贫困县农民增收、缩小区域间差距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贫困山区县进行地理性分区,运用极值指标体系、标准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指标体系,对河北省不同区域的贫困山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计算,分析地区间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贫困山区 农民增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