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9)
2023(13107)
2022(11038)
2021(10069)
2020(8820)
2019(20006)
2018(19799)
2017(39317)
2016(21557)
2015(23925)
2014(24099)
2013(24361)
2012(22690)
2011(20133)
2010(20588)
2009(19594)
2008(20106)
2007(18777)
2006(16683)
2005(15247)
作者
(63010)
(53005)
(53004)
(50442)
(33715)
(25618)
(24026)
(20734)
(19855)
(19173)
(18125)
(17754)
(17066)
(16693)
(16643)
(16284)
(16135)
(15544)
(15504)
(15188)
(13321)
(13167)
(12974)
(12233)
(11977)
(11964)
(11934)
(11884)
(10851)
(10835)
学科
(95948)
经济(95828)
(93907)
(76006)
企业(76006)
管理(71606)
(47480)
方法(42849)
数学(34185)
数学方法(33843)
(33336)
农业(31313)
业经(30977)
中国(24139)
(21922)
财务(21890)
财务管理(21852)
(21843)
企业财务(20702)
技术(18563)
(17624)
贸易(17619)
(17144)
(16709)
地方(16293)
(16226)
(16068)
(15765)
理论(15690)
(14940)
机构
学院(320778)
大学(313980)
(138631)
经济(135927)
管理(126745)
理学(108575)
理学院(107516)
管理学(105951)
管理学院(105366)
研究(103487)
中国(83472)
(68569)
(65448)
(64980)
科学(62071)
(53807)
农业(52759)
财经(51446)
(51041)
业大(50766)
中心(49056)
研究所(48105)
(46484)
经济学(42104)
北京(40600)
(39823)
经济学院(38292)
(38115)
师范(37774)
财经大学(37389)
基金
项目(203162)
科学(160973)
研究(149703)
基金(148689)
(128261)
国家(127012)
科学基金(109780)
社会(97243)
社会科(91858)
社会科学(91832)
(81065)
基金项目(78847)
自然(69832)
自然科(68224)
自然科学(68202)
教育(67104)
自然科学基金(67058)
(66013)
编号(61094)
资助(60236)
成果(48885)
(45685)
重点(44957)
(44414)
(44344)
(43762)
创新(40806)
课题(40739)
国家社会(40139)
(40088)
期刊
(162802)
经济(162802)
研究(92461)
(69242)
中国(62376)
(54503)
学报(48164)
管理(47133)
农业(46280)
科学(46077)
大学(37202)
学学(35671)
(33933)
金融(33933)
业经(32189)
技术(27884)
财经(26337)
教育(25734)
(24540)
经济研究(24048)
(22689)
问题(22504)
技术经济(18712)
(16868)
世界(16644)
(15925)
商业(15792)
农村(15469)
(15469)
财会(15270)
共检索到484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鸿  郭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本文运用生产力经济学中总产出与投入要素理论,提出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的基本假说,即贫困农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可能为零或负值,非贫困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贫困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低收入户。本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出四川省沐川县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低收入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分别为-2.39、0.41、0.27和0.57,验证了基本假说,最后提出改善农户贫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水连  辛贤  
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是生产中的关键参数。基于2015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岭回归、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测算了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进而运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分析替代弹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直接替代弹性在0.100.76,说明两者存在替代关系。中国甘蔗种植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容易程度与甘蔗种植面积、甘蔗种植方式存在正向关系,而与种植地块数量的关系并不明显,说明土地细碎化对甘蔗种植机械与劳动力的相互替代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阻碍作用。甘蔗种植机械对劳动力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阳俊雄  
The recent slow down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 transfer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hampering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transfer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 has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 with challenges and chances co exist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ustain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if appropriate measures were attached.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游良志  
利用1978-2015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机械利用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测算出机械与劳动力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弹性变化的原因,论证农业机械对劳动投入与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对粮食产出的边际影响不显著。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机具购置补贴不仅使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变强,而且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78-2015年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呈现出四个较明显的阶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星  
文本以1992年为界,将1978~2005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做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结论:1978~1992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成正相关,这一阶段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旧的大锅饭体制下解放出来,投入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的农业生产组织中,通过农业部门内部的制度创新消化了这部分剩余,从而表现出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的正相关关系;1993~2005年,由于制度创新的吸收效应释放殆尽,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组织方式没有提高和变革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成为绝对剩余,从而表现出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加快...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宽  邓鑫  沈倩岭  漆雁斌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分组研究思路,分别构建了中国1985-2012年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三者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区域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动态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正向作用机制只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显著存在。最后,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宽  邓鑫  沈倩岭  漆雁斌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农业生产效率的分组研究思路,分别构建了中国1985-2012年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三者之间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区域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动态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正向作用机制只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显著存在。最后,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区域间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聪群  王玉钏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不仅要排近忧 ,更要解远虑 ,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症结。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