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0)
2023(8013)
2022(6625)
2021(6347)
2020(5044)
2019(11457)
2018(10921)
2017(21244)
2016(11408)
2015(12595)
2014(12456)
2013(12533)
2012(11560)
2011(10291)
2010(10336)
2009(9650)
2008(9441)
2007(8619)
2006(7918)
2005(7052)
作者
(30737)
(26463)
(25778)
(24762)
(16482)
(12781)
(11589)
(10157)
(9986)
(9453)
(9094)
(9063)
(8276)
(8225)
(8095)
(7902)
(7750)
(7635)
(7582)
(7546)
(6599)
(6451)
(6446)
(6360)
(6050)
(5805)
(5803)
(5672)
(5403)
(5273)
学科
(48982)
经济(48914)
(46525)
(39390)
农业(31117)
管理(25882)
(18034)
企业(18034)
业经(16437)
地方(14666)
(14527)
中国(14445)
方法(13189)
收入(12264)
(11824)
数学(11441)
数学方法(11239)
农业经济(10455)
(9818)
(9340)
贸易(9333)
(9178)
农村(9171)
(9088)
(8535)
(8331)
发展(8167)
(8151)
土地(8120)
(7882)
机构
学院(160728)
大学(152998)
(69639)
经济(68313)
管理(60655)
研究(55646)
理学(51939)
理学院(51399)
管理学(50628)
管理学院(50354)
(46301)
中国(45000)
农业(34820)
科学(32640)
(31646)
(31627)
(31216)
业大(28983)
(27982)
中心(27546)
研究所(24891)
财经(23697)
(22370)
师范(22211)
(21458)
农业大学(21068)
(20835)
(20683)
经济学(20209)
经济管理(19902)
基金
项目(105877)
研究(84173)
科学(84077)
基金(75650)
(64696)
国家(63958)
社会(55105)
科学基金(54863)
社会科(51635)
社会科学(51623)
(44041)
基金项目(40214)
教育(36432)
编号(36366)
(34463)
自然(31901)
自然科(31062)
自然科学(31057)
自然科学基金(30485)
成果(29241)
资助(28560)
(28474)
(25251)
课题(24540)
(23840)
重点(23778)
(22729)
国家社会(22656)
(22400)
(22331)
期刊
(89519)
经济(89519)
(52332)
研究(48237)
中国(35735)
农业(35243)
学报(22780)
(22505)
科学(22213)
业经(22204)
(20473)
金融(20473)
大学(18494)
管理(18226)
学学(17667)
教育(16869)
(15868)
农业经济(14085)
农村(14062)
(14062)
问题(13352)
技术(12718)
经济研究(11172)
财经(11132)
世界(10040)
经济问题(9943)
(9838)
资源(9671)
(9623)
农村经济(9314)
共检索到252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乃华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贡献递减性和工资性来源主导性等基本特征。就业选择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单调递增,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收入效应各异,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收入效应为正。研究认为,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必须放在宏观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考虑,不能与"农业问题"混为一谈;解决"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努力增加人力资本,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稳定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外部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邵毅  左健伟  
1989年,江苏省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下降,1990年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1991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农民名义收入再度下降。农民收入下降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而且对农村经济、农村市场、农村消费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农民收入下降的特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葛继红  
利用江苏364份农民文化消费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消费类文化活动和免费文化活动并举,共同构成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和农民对家庭收入自我评价对农民文化消费有显著正影响,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民文化消费有显著负影响;收入变量对高收入组农民文化消费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中收入组,对低收入组农民文化消费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农民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收入门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宏峰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核心问题。应用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分析影响江苏"十五"期间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以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几年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凌  朱丽莉  彭小智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始终是政策关注的焦点。因而,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规律有助于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对1978-2010年江苏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非农业收入已成为江苏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化水平提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等经济规律的影响。总体来看,江苏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应加大优化结构与增收的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兴方  
农民集团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主要行动集团。但在城市化过程中 ,农民集团内部两  个子集团在“成本 -收益法则”支配下 ,其行动存在着诸多矛盾。要使农民集团采取推动  农村城市化的行动 ,政府必须通过农村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以及建立并完善农地市场  等制度安排 ,保障农民集团的行动收益大于行动成本 ,并在这一前提下影响农民对其行动  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 ,努力使两者的比率与集团收益和个人收益的比率相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群燕  刘建平  
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带来农村社会的变迁和转型。转型期农民心理的趋利化、知识农民的外流化、乡土秩序的作用惯性和自主合作治理权威的弥散化给农民自主合作供给公共产品带来困境。农民自主合作的进一步推进要注意农村社区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有步骤、有区别的逐步推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农民资金互助监管缺失与监管过度并存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其良性发展。这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变迁多重逻辑的影响。其中,从国家逻辑来看,需要农民资金互助活动的规范健康发展;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逻辑看,需要外部监管提供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从政府金融监管系统的科层制逻辑来看,在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单一、监管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面对数量大、覆盖面广、行为不确定性高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金融监管系统及其从业人员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从本部门和自身利益出发,权衡监管利弊后,选择了过度监管或不予监管,从而规避可能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风险。四川省仪陇县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监管扶贫互助社,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对农民资金互助应建立"双层+双线+委托"的监管体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采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对江苏1995—2010年间县域农民人均收入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农民收入和增长速度的总体格局及热点区演变态势进行探讨。江苏县域农民收入绝对差异波动拉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降低态势;县域农民收入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收入增长格局极不稳定,增长热点和冷点区在苏南和苏北地区间阶段性变迁,各增长类型区的空间集聚趋势减弱,随机分布态势增强。在从经济地理区位、产业和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政策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县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源渊  
基于对村社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资本主导型3种农民集中居住模式的实证调研分析,揭示了3类集中居住模式的困境乃是政府、资本与农民需求之间的背离所致。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更为宏观和根本的制约因素则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半工半耕的生计模式和庭院的多重功能。在此背景下,只有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成本共担、因地制宜"的"政府+村社"集中居住建设模式,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满足农民住房需求,进而促进农村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娄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松  
受到产业集聚区建设起点、发展路径与目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与以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企业员工流动之间出现内在的逻辑困境,直接影响到产业集聚区的长期发展。破解这种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挥区域产业集群文化的重要作用。要通过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大力推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工人文素质等措施,着力培育与推广特色产业集群文化,以有效缓解农民工流动性与产业集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在稳步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收入效应值得充分关注。基于199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异时DID模型、双向固定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在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土地规模经营是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作用于农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一条关键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趋于扩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差距,但当综合考虑农民收入和收入差距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提升两者的协调效应。鉴于此,在现阶段充分肯定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增收效应的同时,应坚持价格型调控模式与收入保障型政策模式搭配使用,以促进农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成贵  赵帮宏  
以往对农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仅局限于总量基尼系数的测定,不能准确地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影响收入分配均衡性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对总量基尼系数的分解,测算了不同收入构成因子自身的基尼系数,进而明确不同产业的发展是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民总收入分配的。同时认为,在现阶段,基尼系数的增值,是经济理性预期的目标,在平等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中,应该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