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2)
- 2023(4511)
- 2022(3814)
- 2021(3588)
- 2020(3081)
- 2019(7002)
- 2018(7000)
- 2017(14490)
- 2016(7936)
- 2015(8689)
- 2014(8588)
- 2013(8998)
- 2012(8536)
- 2011(7558)
- 2010(7560)
- 2009(7086)
- 2008(6783)
- 2007(6268)
- 2006(5787)
- 2005(4941)
- 学科
- 农(44790)
- 济(41420)
- 经济(41388)
- 农业(29790)
- 业(27023)
- 方法(13434)
- 地方(13130)
- 数学(12996)
- 数学方法(12960)
- 业经(12124)
- 管理(11541)
- 收入(11192)
- 农业经济(10028)
- 中国(9729)
- 财(9529)
- 村(9046)
- 农村(9041)
- 发(8507)
- 土地(7822)
- 制(7654)
- 发展(7195)
- 展(7191)
- 劳(6832)
- 劳动(6829)
- 人口(6768)
- 农业劳动(6328)
- 及其(6173)
- 分配(6169)
- 贸(5898)
- 贸易(5894)
- 机构
- 学院(110963)
- 大学(103751)
- 济(54483)
- 经济(53621)
- 农(43747)
- 管理(41956)
- 研究(39339)
- 理学(36677)
- 理学院(36373)
- 管理学(35911)
- 管理学院(35734)
- 农业(32996)
- 中国(31305)
- 业大(25131)
- 科学(23446)
- 财(21049)
- 京(20865)
- 所(20429)
- 农业大学(20291)
- 中心(19657)
- 江(19372)
- 研究所(18408)
- 省(17682)
- 经济管理(16365)
- 经济学(16302)
- 财经(16093)
- 业(15434)
- 经济学院(15039)
- 经(14750)
- 发(14446)
- 基金
- 项目(74892)
- 科学(59055)
- 研究(57909)
- 基金(53838)
- 家(46015)
- 国家(45496)
- 社会(38945)
- 科学基金(38744)
- 社会科(36476)
- 社会科学(36467)
- 省(33774)
- 基金项目(29233)
- 农(27052)
- 编号(24846)
- 划(24144)
- 教育(23828)
- 自然(22252)
- 自然科(21667)
- 自然科学(21662)
- 自然科学基金(21235)
- 资助(20930)
- 发(18926)
- 成果(18784)
- 部(17004)
- 重点(16359)
- 国家社会(16128)
- 课题(16096)
- 发展(16078)
- 展(15842)
- 业(15560)
共检索到17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谭智心 张亚平
对江苏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经济学理论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后发现,该计划的主要着力点是努力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同时充分发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潜力。未来江苏省在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时要注意选择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增长战略,在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时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在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时要注重土地金融政策的宽入严控,在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时要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关键词:
居民收入倍增 农民收入倍增 农民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钦春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板块,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却相对较低,这将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农民收入现状,解析农民收入结构,剖析农民收入倍增的难点,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探寻农民收入增长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倍增 难点 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宪红
基于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文献梳理,对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路径障碍进行了分析。结合农民收入倍增障碍的相关调查,发现收入倍增路径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即取得不同农民收入群体达到收入倍增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出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政策调整趋势为:逐步改善农产品交换关系,完善农村交易市场机制,进而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打下基础;进一步扩展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劳动交换关系,进一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壁垒,调整城乡及地区间的交换比例,完善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农民收入倍增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一娜 任今今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当前在我国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不但是河北省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民收入倍增所存在的制约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善财产交换、加大政策扶持和改善产品交换等四项举措。
关键词:
农民收入倍增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谷金 龙立珍
2011年,湖南开始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湖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但关键仍是农业大而不强,人口多而素质不高,特别是本地非农经济发展不快。因此,要实现湖南农民收入倍增,关键是通过政策干预,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通过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实现从人口大省向高素质人口大省转变。通过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实现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上新台阶。
关键词:
十二五 湖南 农民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新进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推行收入倍增计划,农民收入倍增是整个计划实施的难点和重点。在对南通市农民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对收入倍增计划持普遍赞同的态度,但是心存疑虑,自信心不足。加之存在诸如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投入等多方面的难题,制约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为此应从多方采取综合措施,积极予以推进。
关键词:
农民 收入倍增 南通市 调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亚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倍增难,尤其边远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倍增是我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在阐述吉山村农民收入结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民收入倍增的影响因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双联行动 农民 收入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虎城
本文通过对苏浙两省农民收入差距和增长方式的分析比较 ,认为浙江领先的优势主要在于民营经济发展快。江苏要更快增加农民收入 ,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改善发展环境 ,增强农民创业意识 ,培训农民 ,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关键词:
江苏 浙江 农民收入 增长方式 比较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徐雪高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徐雪高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凌 朱丽莉 彭小智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始终是政策关注的焦点。因而,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规律有助于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对1978-2010年江苏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非农业收入已成为江苏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化水平提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等经济规律的影响。总体来看,江苏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应加大优化结构与增收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江苏 农民 收入结构 经济规律 优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虎城
改革初期,苏浙两省农民的收入相差无几,只是后来江苏的增幅和增收额在多数年份里逊于浙江,致使差距越拉越大。苏浙两省区位条件相当,人均土地这个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江苏还明显占优,江苏农民收入长期落后于浙江必有因由。本文在比较了两省农民收入的沿革后,从增长方式方面分析了收入差距的成因,并提出了看法建议。
关键词:
苏浙农民收入 增长方式 比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车伟 王德文
本文通过分地区观察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发现 ,尽管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当前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由过去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劳动报酬性收入的增长 ,同时 ,增长来源出现单一化。这些变化意味着 ,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 ,也非“三农”问题所能涵盖 ,而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增长源泉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