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1)
2023(14355)
2022(11714)
2021(10631)
2020(8846)
2019(20048)
2018(19818)
2017(37673)
2016(21176)
2015(23750)
2014(23984)
2013(23526)
2012(21630)
2011(19502)
2010(19776)
2009(18350)
2008(18488)
2007(17251)
2006(15208)
2005(13557)
作者
(65028)
(54884)
(54645)
(51910)
(34257)
(26521)
(24776)
(21580)
(20493)
(19626)
(18707)
(18158)
(17554)
(17360)
(17043)
(17042)
(16821)
(16072)
(15813)
(15701)
(14002)
(13536)
(13479)
(12583)
(12499)
(12476)
(12209)
(12068)
(11218)
(11205)
学科
(87248)
经济(87155)
(62199)
管理(54633)
(47800)
(40664)
企业(40664)
方法(35555)
农业(31407)
数学(31276)
数学方法(30995)
中国(23989)
业经(23863)
(21347)
(18715)
地方(18169)
(17660)
(17354)
贸易(17349)
(16891)
(13864)
(13723)
银行(13654)
(12934)
技术(12804)
(12633)
财务(12601)
财务管理(12557)
环境(12550)
理论(12513)
机构
学院(309288)
大学(304458)
(123693)
经济(121088)
管理(112334)
研究(105529)
理学(97009)
理学院(95880)
管理学(94080)
管理学院(93527)
中国(80294)
(79525)
科学(69241)
(63905)
农业(62167)
业大(57405)
(56303)
(54570)
研究所(51299)
中心(49899)
(49119)
财经(43420)
(40041)
师范(39492)
(39388)
北京(39284)
农业大学(39213)
(38539)
经济学(37485)
(36951)
基金
项目(205931)
科学(158887)
基金(146352)
研究(146266)
(130461)
国家(129253)
科学基金(108130)
社会(91644)
社会科(86421)
社会科学(86390)
(83780)
基金项目(78336)
自然(70404)
(69415)
自然科(68724)
自然科学(68699)
自然科学基金(67480)
教育(66590)
编号(60567)
资助(58175)
成果(48329)
重点(46823)
(45984)
(44438)
(42802)
(41845)
课题(41706)
创新(40056)
科研(39852)
计划(39423)
期刊
(141622)
经济(141622)
研究(84519)
(80015)
中国(62871)
学报(58967)
农业(53676)
科学(50125)
大学(43436)
(42433)
学学(41358)
管理(35778)
教育(31637)
(29881)
金融(29881)
业经(29732)
(27013)
技术(25811)
经济研究(21066)
财经(20917)
问题(20512)
(19009)
(17975)
业大(16684)
技术经济(15393)
农村(15153)
(15153)
世界(15110)
科技(14836)
商业(14727)
共检索到45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英娟  金喜在  吕康银  
农民市民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路径,是实现三化的核心环节。影响农民市民化的因素很多,这也决定了农民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制约这一过程的主要障碍因素有城市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农民自身素质、土地情结和思想认识、政府的规划和指导等。就业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基本经济因素,基本公共服务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环境因素,思想意识和土地情结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观念因素,农民自身素质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而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则是推进农民市民化的主导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源超  潘素昆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基于农民原有财产关系、生活方式剧烈变动的一个经济社会学命题。失地农民是被迫向城镇永久转移的农民。他们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社会资本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制约,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和经济保障。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改善失地农民社会资本投资现状,以提高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玉侠  柳俊丰  
伴随城市化的提速,农民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自身异质性不断增强,一些农民已经具备了市民化的可能,形成了准市民群体。包括:"城中村"村民;城郊失地农民;农民工群体中的技能型农民工、成为私营业主或者市场经营成功的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农民市民化问题都必然要面对,因此,对于"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应实现其既得利益的合理划分;对于失地农民群体的市民化,应在制度方面寻找突破;对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应细化农民工群体,分批次实现其市民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山  张应阳  
基于河南24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从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土地意识两方面分析了其对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对其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543倍;农民土地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依赖意识每增强1个单位,农民市民化意愿就会降低40.01%;农民土地退出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愿意退出土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是不愿退出土地的5.038倍;农民土地价值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  葛亚赛  
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探讨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能力属性,进而构建包含多维可行能力的失地农民市民化测度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SEM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苏南地区482户失地农民调查样本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其中经济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的瓶颈效应尤为突出;农民个体人力资本、征地补偿、社区扶持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提升失地农民市民化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而人力资本变量发挥了部分正向中介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济益   赵月   许诺  
被征地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因征地而产生的边缘弱势群体,其市民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451名被征地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从代际差异视角切入,考虑被征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特质,通过构建包括身份符号市民化、基本指征市民化和思维行动市民化三个维度的市民化水平评价体系来测度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水平,同时运用O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代际被征地农民市民化影响因素差异。研究表明:第一,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水平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水平明显高于老一代被征地农民。第二,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水平影响因素存在代际差异。健康状况、被征地年限、务农经验等因素对两代被征地农民市民化影响的差异性最为明显。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整体推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胜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综合探究,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外部以及农民自身的一系列限制因素。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丽  刘亚  曾尚梅  肖春生  李伟  周世民  
一个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为维持可靠的财务与管理报告和实现远期效益目标助力,同时,有助于使合作社获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由衷认同和实际支持。要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健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开展深入且透彻的分析,为进一步建立指标体系奠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自身绩效评价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提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水准,进而保障农户的利益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系统的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  葛亚赛  
基于征地项目、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三个层面研究了征地满意度因素对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及市民化程度演变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SEM模型对长三角地区858户失地农民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失地农民征地满意度的提高,对促进其市民化程度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非农就业发挥了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比较发现,规范有效的征地程序与就业贡献度高的征地项目,有利于提升失地农民总体征地满意程度和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对其长期市民化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而言,现阶段单纯货币化征地补偿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不明显,其对失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臧武芳  施华转  
农民市民化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其进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体素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对策,以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克云  倪虹  
本文基于对内蒙古Z旗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因素,认为农民个人及家庭状况,农村医疗机构状况,合作医疗制度和政府推行合作医疗的宣传方式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健  陈湘满  袁旭宏  
采用我国2000—2014年31个省市区的宏观数据分析了区位、经济社会因素和政策对地区市民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沿海省份与直辖市的市民化进程表现出区位优势;控制区位因素后人均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外资水平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非农产业发展有利于地区市民化,其中第三产业发展显著促进沿海地区市民化水平,在中西部的影响并不显著;地区就业率、金融发展对沿海省份市民化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西部市民化,在沿海地区却表现为抑制作用;房价水平与中西部地区市民化呈倒"U"型非线性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健  陈湘满  袁旭宏  
采用我国2000—2014年31个省市区的宏观数据分析了区位、经济社会因素和政策对地区市民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沿海省份与直辖市的市民化进程表现出区位优势;控制区位因素后人均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外资水平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非农产业发展有利于地区市民化,其中第三产业发展显著促进沿海地区市民化水平,在中西部的影响并不显著;地区就业率、金融发展对沿海省份市民化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西部市民化,在沿海地区却表现为抑制作用;房价水平与中西部地区市民化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国企比重越高不利于沿海省份市民化进程,外向型经济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市民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迅  姜勇  
本文在对重庆市512户失地未转为市民的城郊农民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从制度因素、城市发展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研究影响未转城郊农民是否市民化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因素为"拉力因素",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给新转市民"五件衣服",调动了城郊农民转为市民的积极性;城市发展因素属于"拉力"因素,良好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吸引城郊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个体因素具有两面性,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自身素质更高的农民也更愿意到城市打拼,而教育年限则与城郊农民转市民的意愿关联较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明  
进入21世纪以来,乡城迁移和农民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农民既是乡城迁移和市民化的主体,又是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能动作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要求迁入城市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为此,"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概念体系需要深入界定。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乡城迁移的农民必须完成职业转化、身份转变、思想转换和地域转移四个方面的转化。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具有农村农民市民化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二元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人变为城市人,融入城市生活,建设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