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2)
2023(8961)
2022(7754)
2021(7268)
2020(6404)
2019(14729)
2018(14574)
2017(29004)
2016(16017)
2015(17825)
2014(18069)
2013(18121)
2012(17135)
2011(15626)
2010(15848)
2009(14758)
2008(14994)
2007(13964)
2006(12061)
2005(10775)
作者
(47537)
(40719)
(40040)
(38338)
(25328)
(19557)
(18254)
(15856)
(14973)
(14375)
(13763)
(13411)
(12681)
(12675)
(12633)
(12586)
(12402)
(11685)
(11576)
(11537)
(10071)
(9933)
(9923)
(9337)
(9155)
(9142)
(9087)
(8985)
(8301)
(8294)
学科
(71005)
经济(70931)
(52722)
(46246)
管理(40501)
方法(31963)
(31896)
企业(31896)
农业(30449)
数学(28258)
数学方法(28022)
业经(18811)
(16824)
中国(16352)
(14537)
(14257)
地方(13730)
(12858)
贸易(12856)
(12542)
(10846)
银行(10822)
(10305)
(10263)
农业经济(10160)
(10150)
技术(10131)
(10080)
(10068)
财务(10061)
机构
学院(236952)
大学(233522)
(99823)
经济(97812)
管理(91466)
理学(79762)
研究(79162)
理学院(78922)
管理学(77585)
管理学院(77162)
(63016)
中国(60994)
科学(49968)
农业(48787)
(47979)
业大(43497)
(43335)
(41569)
中心(38212)
研究所(37812)
(36357)
财经(34834)
(31701)
农业大学(30119)
(30058)
经济学(29976)
师范(29754)
北京(29347)
(28463)
经济管理(27563)
基金
项目(157809)
科学(124070)
基金(115230)
研究(114036)
(100823)
国家(99904)
科学基金(84837)
社会(72885)
社会科(68634)
社会科学(68611)
(62944)
基金项目(62063)
自然(55073)
自然科(53786)
自然科学(53767)
自然科学基金(52865)
(51948)
教育(51388)
编号(47293)
资助(46467)
成果(37833)
(35937)
(35109)
重点(35105)
(34678)
(32529)
课题(31229)
科研(30473)
(30421)
创新(30382)
期刊
(112390)
经济(112390)
(65761)
研究(63647)
中国(44772)
农业(44326)
学报(40637)
科学(37072)
(33032)
大学(30778)
学学(29559)
管理(27275)
业经(24825)
(24261)
金融(24261)
(21345)
教育(19690)
技术(18590)
财经(17100)
问题(16613)
经济研究(15815)
(14544)
(14330)
农村(14197)
(14197)
农业经济(13900)
世界(12688)
技术经济(12274)
经济问题(11873)
业大(11483)
共检索到34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静坤  王晶晶  张楠  杜海峰  
由于转型期正式利益表达渠道不完善,农民工群体在遭受权益受损时易选择集群行为的非正式方式进行维权抗争。正式渠道缺失,而"闹大"方式有效,造成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的惯性。基于政治系统理论,构建了农民工集群行为循环模型,并结合2013年S市和2015年Y县的农民工调查数据,探讨了基于政府信任中介效应的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惯性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存在惯性,其惯性机制表现为集群行为参与经历通过降低政府信任水平从而增加农民工未来集群行为参与的意愿。对农民工集群行为的治理在于疏通,而非反应式处理。政府需要一方面加强正式利益表达渠道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农民工集群行为中扮演好第三方调解角色,防止因政府信任缺失而造成的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惯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静坤  王晶晶  张楠  杜海峰  
由于转型期正式利益表达渠道不完善,农民工群体在遭受权益受损时易选择集群行为的非正式方式进行维权抗争。正式渠道缺失,而"闹大"方式有效,造成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的惯性。基于政治系统理论,构建了农民工集群行为循环模型,并结合2013年S市和2015年Y县的农民工调查数据,探讨了基于政府信任中介效应的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惯性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存在惯性,其惯性机制表现为集群行为参与经历通过降低政府信任水平从而增加农民工未来集群行为参与的意愿。对农民工集群行为的治理在于疏通,而非反应式处理。政府需要一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静坤  王晶晶  张楠  杜海峰  
由于转型期正式利益表达渠道不完善,农民工群体在遭受权益受损时易选择集群行为的非正式方式进行维权抗争。正式渠道缺失,而"闹大"方式有效,造成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的惯性。基于政治系统理论,构建了农民工集群行为循环模型,并结合2013年S市和2015年Y县的农民工调查数据,探讨了基于政府信任中介效应的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惯性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存在惯性,其惯性机制表现为集群行为参与经历通过降低政府信任水平从而增加农民工未来集群行为参与的意愿。对农民工集群行为的治理在于疏通,而非反应式处理。政府需要一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  邓睿  
乡俗惯性的延续往往被认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与融入城市社会的不利因素,但其对农民工城市生活体验的影响究竟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的经验证实。文章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纠正了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乡俗惯性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精神健康、社会善意倾向等主观生活质量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印证了农民工乡土本色的积极作用。(2)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乡俗惯性的保留能够使农民工更积极地加入务工地的老乡会,借助于这种跨地域正式社会网络组织的资源支持和风险分担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的主观生活质量。(3)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效应可能会因城市居民的积极接纳态度而变得更为强烈,且这种提升效应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上述结论说明,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塑造农民工的传统文化自信,提高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能力,规范化发展以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农民工城市初级社会网络组织,能够帮助这一群体在记住乡愁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延芳  刘传江  胡铭  
20世纪70年代滞涨后,大量无法解释应对的现实问题让人们意识到,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基本假设存在不足,在经济研究中结合人的心理的探讨是必要的。为解释现实中农民工不积极申请积分制入户,文章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武汉市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失望/后悔效应、牺牲陷阱、偏见与错觉理论解释了结果,提出作为户籍制度衍生的社会屏蔽,隐性户籍墙应囊括由二元户籍导致的对农民和市民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歧视,其对农民工农转非选择的作用不仅在于这些客观歧视,还在于农民工面对歧视时的主观心理。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持续至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日趋活跃,尤以农民工的流动突出,凸显农民工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云  徐爱荣  李鹏  
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仍然较低,形成了城市新二元结构的状态,社会风险隐患增加,这严重弱化了城镇化进程的效率。文章利用合作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结论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川  杨锦秀  
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区域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别对流出地农民工家庭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出地农民工家庭对政治现状的评价和对政治代理人的满意程度是决定该家庭是否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外出务工收入比重、家庭成员中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家中是否有村干部等特征对该家庭参与政治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圣男  刘和  姚冰  王雅龙  王志刚  
本文以阜阳市和深圳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现状,并构建B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参与工会或同乡会的行为及其参与"全收"公司模式或务工合作社的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尽管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但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农民工组织对其维权提供帮助。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强度较低、弹性工作制或了解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参与工会的概率更高;月工资水平较低、工作强度较大或曾遭遇工资拖欠的年轻农民工更愿意参与务工合作社;签订了劳动合同、受教育程度和月工资水平较低、外出务工总时间较短或曾遭遇工资拖欠的年轻农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锡文  
纯粹理性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一种经济假说。由于农民工所处的特殊环境,其自利行为是否理性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事实上,农民工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表现为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发展理性的演进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晓娟  
依据2236份农民工消费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计量实证检验,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自我市民身份认同对农民工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民消费具有显著示范作用;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则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如下建议: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工收入;凸显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提高市民身份认同度;发挥市民的正向"示范"作用,提升农民工消费层次;稳步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有步骤、分阶段的全覆盖,并"解套"农民工储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集光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也不再属于同一个高度群体了,其内部发生着极大分化。和传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经济价值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行为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与新生代农民工相伴而生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在该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出合理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凌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农民工的职业心理与行为正逐步成为影响农民工职业走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本文从进城务工动机、未来职业取向、求职方式与择业标准以及职业培训动机四个方面揭示了当前农民工的职业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林伟  
农民工创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的打工生涯并不一定就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准备了足够的条件,更多是表现为农民工对创业及创业过程的过度自信。要想校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过度自信行为的出现,应提高农民工的认知能力。社会网络资源获取已成为提升创业农民工认知能力,克服其过度自信行为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耀  
当前农民工外出就业普遍遭遇各种类型的歧视,其歧视行为的特征是明显的,我们可以从社会、政府和雇主三方面寻找带给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且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危害和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新  刘海莺  
农民工群体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就业群体,文章对农民工求职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岗位期望、自主创业意识和对非正式渠道的依赖影响农民工求职意愿。在信息化服务方式与效果、就业服务方式与内容等方面农民工求职者与就业服务机构存在明显差异,成为影响农民工求职绩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除农民工调整岗位意愿外,就业机构应根据农民工求职者的典型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体服务和群体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