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2)
- 2023(8000)
- 2022(6385)
- 2021(6220)
- 2020(4909)
- 2019(11144)
- 2018(10837)
- 2017(19494)
- 2016(11364)
- 2015(12628)
- 2014(12662)
- 2013(11702)
- 2012(10756)
- 2011(9961)
- 2010(10572)
- 2009(9941)
- 2008(8699)
- 2007(8134)
- 2006(7584)
- 2005(6961)
- 学科
- 农(44524)
- 济(39169)
- 经济(39141)
- 业(34976)
- 农业(29914)
- 中国(24704)
- 融(24515)
- 金融(24514)
- 银(21937)
- 银行(21934)
- 行(21401)
- 教育(19296)
- 管理(18270)
- 业经(14443)
- 企(14266)
- 企业(14266)
- 制(12740)
- 地方(12020)
- 方法(10954)
- 发(10908)
- 中国金融(10868)
- 数学(10240)
- 农业经济(10179)
- 数学方法(10087)
- 财(10017)
- 发展(9735)
- 展(9612)
- 理论(9219)
- 体(8874)
- 村(8862)
- 机构
- 学院(146326)
- 大学(143891)
- 济(58131)
- 经济(56712)
- 研究(53428)
- 管理(48895)
- 农(42988)
- 中国(42960)
- 理学(42097)
- 理学院(41637)
- 管理学(40796)
- 管理学院(40527)
- 农业(32311)
- 京(30677)
- 科学(29326)
- 范(28500)
- 师范(28362)
- 教育(28004)
- 中心(26841)
- 所(26236)
- 业大(25952)
- 财(25392)
- 江(23988)
- 研究所(23633)
- 师范大学(22778)
- 财经(19821)
- 北京(19791)
- 农业大学(19447)
- 州(19276)
- 银(18305)
- 基金
- 项目(92528)
- 研究(79211)
- 科学(74255)
- 基金(63075)
- 家(52909)
- 国家(52142)
- 社会(48952)
- 社会科(45761)
- 社会科学(45750)
- 科学基金(44208)
- 教育(42105)
- 省(39801)
- 编号(36703)
- 划(33107)
- 基金项目(32890)
- 成果(31466)
- 课题(27489)
- 农(26838)
- 资助(24375)
- 自然(24126)
- 发(23657)
- 自然科(23538)
- 自然科学(23535)
- 年(23302)
- 自然科学基金(23097)
- 部(22359)
- 性(22063)
- 重点(21955)
- 规划(20962)
- 发展(20222)
共检索到240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曲小远 赵国靖
"内质性"问题是融合教育进程中的障碍。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充分发挥互动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推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须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等就学、混合编班、混合编组,鼓励朋辈群体互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积极开发融入地的方言校本课程。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融合教育 互动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湛卫清
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凸显。其中,这一群体的融合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学校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工子女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自然融合;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提炼融合教育模式;转变家长观念,消解他们对农民工子女的陈见。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融合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荣根 郭丽莹 黄兆信
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社会存在"社会融合困境",融合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举措。当前,学校融合教育校本课程意识不足、开发能力有限、合作交流缺少、课程资源缺乏等因素制约着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加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城乡学生的社会融合,学校应树立融合教育理念,确立课程开发的方向;提升课程素养,把握课程开发的关键;构建融合教育活动课程体系,实现从活动走向课程;推进多方深度合作,保障课程开发质量。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融合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之菲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外来农民工子女 学校适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悦 郑汉林 王泽宇
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湖北省的数据,本文运用OLS回归及Treatment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民工家属随迁对城镇化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家属随迁能够显著促进其城镇化融合。第二,不同类型的家属随迁对农民工城镇化融合具有异质性:两两组合下,配偶和子女同时随迁对城镇化融合的影响较大。进一步地,全部直系亲属一同随迁对城镇化融合的影响效应最大。第三,农民工家属随迁促进其城镇化融合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家庭随迁的正式雇佣效应和城市定居行为效应的渠道。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民工家属随迁对其城镇化融合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验证了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劳动力迁移中的适用性。基于研究结论,建议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以及为农民工亲属提供更高水平的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促进其随迁行为,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城镇化融合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明达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和市民一样都面临着重新社会化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与城市市民的分化与融合,着重阐述了农民工与市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改变、调整和完善自己,进而造就“和谐市民”、建设“和谐城市”、实现城市的不断完善、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指出农民工与市民的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造就“城市和谐市民”、建立“和谐城市”乃至“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强调了大城市、大市民观念以及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与服务,并为农民工和市民的社会化创造和谐条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林春
在教育观念、文化取向以及不同文化层面的认识与行为上,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与城市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存在着差异和冲突。我们要以"多元一体教育"来化解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创新学校文化,并进而催生城市新文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兆信 郭丽莹
融合教育是当前学术界提出的应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融合教育正使教师职业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讨论了当前融合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融合教育 教师职业能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鲍国光 俞彩霞
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责任,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而且,在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学校,幸福成长,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合教育"是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生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四个"和合教育"模块的设计与组织,总结"和合教育"的实践逻辑,即"尊重—平等—融合"内在机理的形成,并提炼出"和合教育"的实践原则,以实现两类学生的共同进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为同类学校的幸福学校创建提供教育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滕杰
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地方高校教育资源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体系,对提升教育质量有着很大益处,同时也体现了地方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探讨两种教育形式有效的融合机制,可以使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在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社区支持 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就业稳定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小兵 黄静波
在群体异质性视角下,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状况以及消费行为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社会融合程度不高,但具有较强的融入意愿,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分类研究发现,消费行为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显著积极影响,而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男性农民工的作用强于女性农民工;理性型消费行为能够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而冲动型消费行为却会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但是节俭型和炫耀型消费行为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消费行为 群体异质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高 金万富 王宇渠 周春山
基于2017年珠三角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四类农民工家庭的社区选择与社会融合。结果表明:(1)珠三角农民工的社区选择有工厂宿舍区、城中村、老街区、保障房社区和商品房社区5种类型,其中以选择城中村为主,五类社区选择比例最高的农民工家庭分别是未育夫妻家庭、夫妻与未婚子女家庭、未婚者与父母家庭、空巢家庭;(2)居住在老街区的农民工整体社会融合最高,其次是商品房社区、保障房社区、城中村、工厂宿舍区;(3)老街区的文化和心理融合最高,商品房社区的经济融合较高,保障房社区的心理融合较高,工厂宿舍区和城中村的经济、心理融合较低,社交融合在五类社区中的差异较小。最后,提出以社区为单位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谷玉良
"拥挤"分为绝对拥挤和相对拥挤。大规模农民工进城加剧了城市空间的绝对拥挤,同时也产生了相对拥挤问题,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也因此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要缓解拥挤状况,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就要调整拥挤的内部结构,具体可以从空间结构和人口特征两个方面入手,空间改造和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其主要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