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2)
- 2023(9736)
- 2022(8022)
- 2021(7408)
- 2020(5935)
- 2019(13423)
- 2018(13066)
- 2017(24666)
- 2016(13857)
- 2015(15533)
- 2014(15465)
- 2013(15331)
- 2012(14963)
- 2011(13948)
- 2010(14186)
- 2009(12787)
- 2008(12591)
- 2007(11640)
- 2006(10688)
- 2005(9989)
- 学科
- 济(62421)
- 经济(62352)
- 农(46245)
- 业(40862)
- 农业(31060)
- 管理(27516)
- 中国(24077)
- 地方(20725)
- 企(18134)
- 企业(18134)
- 业经(17917)
- 方法(15898)
- 发(13948)
- 数学(13611)
- 数学方法(13481)
- 制(12729)
- 学(12002)
- 发展(11219)
- 展(11191)
- 融(11132)
- 金融(11132)
- 银(11113)
- 银行(11082)
- 农业经济(10926)
- 行(10888)
- 贸(10333)
- 贸易(10321)
- 技术(10181)
- 地方经济(10128)
- 财(10001)
- 机构
- 学院(198131)
- 大学(189949)
- 济(82979)
- 经济(81086)
- 研究(79163)
- 管理(68519)
- 中国(60514)
- 农(58470)
- 理学(57528)
- 理学院(56798)
- 管理学(55821)
- 管理学院(55470)
- 科学(48548)
- 农业(44917)
- 京(42612)
- 所(42412)
- 研究所(38146)
- 业大(37523)
- 中心(36216)
- 财(34973)
- 江(33742)
- 范(29332)
- 师范(28993)
- 省(28333)
- 院(27554)
- 农业大学(27285)
- 北京(27251)
- 州(26393)
- 财经(26077)
- 技术(25178)
- 基金
- 项目(126456)
- 科学(98888)
- 研究(96350)
- 基金(87474)
- 家(77406)
- 国家(76539)
- 科学基金(63258)
- 社会(59338)
- 社会科(55602)
- 社会科学(55590)
- 省(53187)
- 基金项目(45917)
- 划(44360)
- 教育(44346)
- 编号(41995)
- 自然(38900)
- 自然科(37897)
- 自然科学(37887)
- 自然科学基金(37187)
- 发(35292)
- 资助(35003)
- 成果(33410)
- 农(32551)
- 课题(30806)
- 重点(29423)
- 发展(28437)
- 部(28121)
- 展(27939)
- 创(26232)
- 年(24633)
- 期刊
- 济(107896)
- 经济(107896)
- 农(63370)
- 研究(61391)
- 中国(54570)
- 农业(42964)
- 学报(34183)
- 科学(31898)
- 教育(30572)
- 大学(26301)
- 学学(24956)
- 融(24817)
- 金融(24817)
- 业经(24085)
- 财(23473)
- 管理(23089)
- 技术(21505)
- 业(20374)
- 问题(15038)
- 经济研究(14866)
- 农业经济(14475)
- 农村(14396)
- 村(14396)
- 世界(12858)
- 职业(12448)
- 财经(12391)
- 版(11759)
- 经济问题(11099)
- 业大(10853)
- 经(10699)
共检索到328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其中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除了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推进,还在于农民工通过自身力量获取支撑其市民身份转变的职业发展。本文利用2014年最新调查数据分析了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轨迹及职业向上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经历以及该群体城市就业的职业特征总体上呈倒"U"型分布,存在逆向选择和向下流动现象。农民工城市就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职业培训和"干中学"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农民工获取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有助于农民工获取低端职业而对该群体从事中高端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实现并无显著效应。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流动 倒“U”型 职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符平 唐有财 江立华
文章利用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内部职业分割和流动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30%左右的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呈现出"去体力化"或"去农民工化"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职业具有明显的性别和代际区隔。人力资本是农民工从事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对获取低端职业有意义,对中高端职业帮助不大;而政治资本对其职业获取几乎没有作用。尽管农民工向上流动存在较大障碍,但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城市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农民工更易实现基于职业的向上流动。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分割 向上流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柳延恒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非农职业的流动特征及相应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入考察进城农民如何通过职业流动积累并逐步提升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构建拓展的明瑟方程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以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收入水平与上一份工作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职业流动方向(向上、水平与向下),进而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来测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年龄、职业流动次数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负相关;相对于被动流动,采取主动流动方式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可能实现向上流动;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辉
本文采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经历的跟踪数据,将每次就业决策时进行的职业搜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保留工资设定、搜寻渠道选择、搜寻努力程度投入、就业决策,探寻职业搜寻过程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发现,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随流动次数而变化,首次非农就业决策多产生于进城之前,之后主动职业搜寻增多;搜寻渠道以社会网络为主,社会网络效果越来越具体和直接;搜寻努力程度不够,更多将精力用于社会网络维护而非职业搜寻投入;农民工职业搜寻对职业向上流动影响程度与城市居民显著不同;在通过职业流动和提高保留工资实现职业地位上升方面农民工群体更显著;在搜寻努力程度方面城市寻职者更显著;在搜寻渠道方面社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锦墉 杨国强 梁志民 肖芳文
本文依据江西调查样本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性别、家庭负担、打工是否压力大、总收入趋势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存在影响程度的差异;婚否、土地流转意愿、离职综合因素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影响程度也有较大代际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玲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发生过职业流动的农民工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职业流动次数对新老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的效用。结果表明:职业流动越频繁越不利于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对新老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均具有积极作用,老一代农民工中已婚的、外地农民工更容易实现职业晋升,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更容易实现职业晋升,在社会网络方面,居民互助多有利于老一代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居民相熟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有负的效用。因此,打破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局面,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从而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减少流动;同时,提升农民工教育水平以及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旗 俞亚珍
职业培训将农业人口负担转为人力资源,是城镇化中人口转型的重要手段。目前培训政策呈现出短期应急性、补贴覆盖面有限、缺少人文关怀等不足,需要坚守农民工职业培训长效发展的理念。首先应保证职业培训体系的可持续性,包括健全职业培训层次、完善培训工种、增强技能鉴定证书效力等方面,构建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以及尝试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其次应在职业培训中体现人文关怀意识,增设人文类课程,提供心理疏导和反馈,使农民工更易于融入城市文化。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培训 长效发展 理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超恩 符平 敬志勇
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被部分学者概括为"三高一低"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受能力低。本文利用全国性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代际差异的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三高一低"特征不足以解释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群体未婚比例高,子女数量少,家庭负担小,且更加注重职业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职业的向上流动实现自我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
关键词:
农民工 代际差异 职业流动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红岭
根据调查显示,主要有两个方面要素决定新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分别是新一代的农民工人力资本保有量不多的因素和人力资本增长较小的因素,其中新一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保有量不多是由于新一代农民工接受教育的层次较低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欠缺,人力资本增长较小是由于农民工收入不高、工作环境不佳,没能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升和突破。他们所参加的工作大多是没有什么技术水平、出苦力的工作,造成职业流动方向单一和流动频繁,使得流动在提质方面没有达到预估值。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农民工职业流动受人力资本影响效应,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民工职业流动 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吕晓兰 姚先国
本文使用2008年执行的CHIP数据的城市移民部分,考察了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职业流动具有不同的收入效应;相同的职业流动行为,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显著。工作原因、家庭原因两类主动流动均显著提高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虽然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工作原因主动流动倾向,但其从中获得的收入回报明显弱于男性,家庭原因主动流动反而降低了其后续收入水平;单位原因被动流动显著降低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但对女性农民工影响不显著。从在职搜寻工作行为视角考察农民工职业流动动机,同样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民工适度流动和稳定就业,除重视其共同诉求外,也不能忽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翰青 谭明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比较频繁,并且多为水平流动和向上流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情况是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相关的各种社会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社会关系网来说,"强关系"与"弱关系"都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过程中所利用的重要关系网络,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和具体功能并不相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利于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
关键词:
农民工 代际差异 职业流动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智勇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社会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从各自的角度对目前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借助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在职业搜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期最优工资水平不变的假说 ,说明了社会资本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及局限。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资本 职业搜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缘 张广胜
本文利用辽宁省大、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信息获取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职业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多、获取方法先进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次数多;运用网络求职、拥有较先进的信息获取方法以及多次的职业流动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的向上流动。因此,努力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方法、合理引导他们进行网络求职是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推进其市民化。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信息获取 职业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