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6)
- 2023(8814)
- 2022(7322)
- 2021(6647)
- 2020(5520)
- 2019(12146)
- 2018(12291)
- 2017(23534)
- 2016(12852)
- 2015(14342)
- 2014(14704)
- 2013(14649)
- 2012(13915)
- 2011(13102)
- 2010(13466)
- 2009(12488)
- 2008(11817)
- 2007(10920)
- 2006(10252)
- 2005(9274)
- 学科
- 济(77059)
- 经济(76997)
- 农(45186)
- 业(37399)
- 农业(30055)
- 管理(29884)
- 地方(20902)
- 方法(20015)
- 数学(17911)
- 数学方法(17814)
- 业经(17694)
- 中国(17630)
- 企(16553)
- 企业(16553)
- 学(14355)
- 制(13449)
- 地方经济(12595)
- 发(11786)
- 体(11706)
- 财(11558)
- 农业经济(10206)
- 环境(9860)
- 策(9735)
- 及其(9588)
- 融(9540)
- 金融(9533)
- 银(9491)
- 银行(9471)
- 行(9194)
- 贸(9189)
- 机构
- 学院(192263)
- 大学(186204)
- 济(92745)
- 经济(91054)
- 研究(73119)
- 管理(69176)
- 理学(58788)
- 理学院(58174)
- 管理学(57259)
- 管理学院(56924)
- 中国(56587)
- 农(53741)
- 科学(42490)
- 农业(41003)
- 京(38992)
- 财(38127)
- 所(38110)
- 业大(34420)
- 研究所(34249)
- 中心(33519)
- 江(31447)
- 财经(29359)
- 经济学(28358)
- 经(26473)
- 省(25247)
- 经济学院(25212)
- 农业大学(25138)
- 院(24663)
- 范(24298)
- 北京(24101)
- 基金
- 项目(121317)
- 科学(94608)
- 研究(91615)
- 基金(86634)
- 家(75480)
- 国家(74757)
- 科学基金(62684)
- 社会(59981)
- 社会科(56347)
- 社会科学(56333)
- 省(49213)
- 基金项目(45307)
- 教育(39442)
- 划(39202)
- 编号(38277)
- 自然(37119)
- 自然科(36191)
- 自然科学(36177)
- 自然科学基金(35514)
- 资助(34777)
- 成果(31309)
- 农(30564)
- 发(29340)
- 重点(27114)
- 部(26901)
- 课题(26342)
- 国家社会(25200)
- 发展(24369)
- 创(24284)
- 展(24038)
- 期刊
- 济(119163)
- 经济(119163)
- 研究(60426)
- 农(58509)
- 中国(44502)
- 农业(39226)
- 学报(31308)
- 科学(28302)
- 财(28042)
- 大学(24433)
- 学学(23593)
- 管理(23232)
- 业经(22970)
- 融(21526)
- 金融(21526)
- 业(18185)
- 经济研究(17726)
- 技术(17293)
- 教育(16949)
- 问题(16287)
- 财经(15185)
- 农村(14238)
- 村(14238)
- 农业经济(13983)
- 世界(13678)
- 经(13292)
- 经济问题(11818)
- 技术经济(11226)
- 版(10983)
- 统计(9572)
共检索到310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于龙 李小云
农民工群体贡献巨大,但在全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分配却相对较低。本文对农民工群体应该分享的份额、其对经济增长成果分享比例偏低的原因及其后果展开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于龙 左停 李小云
一、我国收入分配总体状况经济增长的成果国民总收入最终要在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统计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都享受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特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阮敬
文章构建了基于收入分布并瞄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增长成果分享模型,利用城镇居民收入住户调查数据对中国地区之间1988-2008年的增长成果分享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构。结果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成果分享经历了一个U型发展过程,其分享到的成果近年来逐步提高;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和物价水平提升会抵消一部分所分享到的增长成果,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仍是阻碍分享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收入分布 成果分享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中国以农民工形式发生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城乡三部门经济下新的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1985~2009年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和成果分享。结果表明,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对经济成果分享程度偏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依赖于农民工数量增加,而对其自身劳动生产率依赖较小;农民工对经济成果分享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增长 贡献 成果分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于龙 李小云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大、成果分享小,这是社会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贡献究竟有多大,成果的分享究竟有多小,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引进了一个变量,作为索洛余值的分解,内生化新古典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因素,通过此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从而对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统计定量测量,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增长模型 内生化 贡献 成果分享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李晓超 严于龙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大、成果分享小,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贡献究竟有多大,成果的分享究竟有多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此做了定量测量,对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看待农民工存在的现实问题,增强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等问题的紧迫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刚 陈东有
农民工进城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丰富了城镇的劳动力资源,为城镇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的发展。通过测算发现,1993-2006年期间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0.9%。与农民工的贡献相比,农民工的成果分享却是不公平的。如果工业化之初农民工作出必要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改革开放30年后他们就理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农民工将在江西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在促使农民工定居城市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有条件、有步骤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工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 戈龙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测算,并重点分析了2000~2012年的数据,得到农民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2%,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4倍;然而,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GDP的平均分享率却是农民工的5.52倍,且这一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这一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新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资性收入 就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元 万广华
本文提出一个从微观角度度量农户参与市场程度的指标,并运用来自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对于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更多地参与市场确实能够降低贫困,但是在同样的市场化进程中不同农户分享到的经济增长的好处的程度并不同,那些具有较少人力资本和较高人口负担率的农户以及更多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即使有较高的市场参与程度也依然会陷入贫困。所以,政府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通过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使贫困农户自动地脱离贫困,而必须采取主动干预措施以防止贫困农户被边缘化。
关键词:
市场化 农村贫困 微观证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艳萍 王毅杰
基于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从微观与宏观层次分析了农民工的公平感,并从实证角度检验了其影响因素及社会心理后果。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宏观公平感要高于微观公平感;两类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微观公平感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与老家居民或城市居民的比较优势均能提升其公平感,而宏观公平感有赖于日常生活体验,感知社会距离越大公平感越低。以冲突感为指标考察农民工公平感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发现微观和宏观公平感均会有效缓解社会冲突感,但影响力不同,并且宏观公平感在微观公平感与社会冲突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农民工的公平感与社会冲突感之间有密切联系,公平感的下降往往会带来社会怨恨和冲突的增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群体性事件,因此,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公平感及社会心理后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艳萍 王毅杰
基于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从微观与宏观层次分析了农民工的公平感,并从实证角度检验了其影响因素及社会心理后果。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宏观公平感要高于微观公平感;两类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微观公平感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与老家居民或城市居民的比较优势均能提升其公平感,而宏观公平感有赖于日常生活体验,感知社会距离越大公平感越低。以冲突感为指标考察农民工公平感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发现微观和宏观公平感均会有效缓解社会冲突感,但影响力不同,并且宏观公平感在微观公平感与社会冲突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动,30年过去了,他们中有许多早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但制度对他们的身份认可却严重滞后。目前农民工存在着被看做农民、被看做工人、被看做非工非农等多种身份标签,身份压力由此产生,并酿成多种社会不良后果。中国现有农民工社会制度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工有关,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受到农民工问题的制约,因而围绕农民工的相关制度改革宜早不宜迟。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困境 社会后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俊生
广东省发改委日前披露,预计2013年广东GDP增长可达到8.5%的水平,成为全国第一个突破6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另一条消息说,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这意味着我国目前已有包括京津沪、浙江、江苏与内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白暴力
农民工工资收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然而,农民工对我国GDP及其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对GDP增长的高贡献与其较低的工资收入水平导致了我国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核心机制是古典产权制度下的工资市场定位。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定位 有效需求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