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3)
2023(11843)
2022(10016)
2021(9201)
2020(7908)
2019(18149)
2018(17765)
2017(35196)
2016(18734)
2015(21298)
2014(21318)
2013(21393)
2012(20073)
2011(18231)
2010(18551)
2009(18017)
2008(17310)
2007(15895)
2006(14068)
2005(12574)
作者
(53906)
(45367)
(45136)
(43182)
(28648)
(21924)
(20701)
(17542)
(17220)
(16099)
(15417)
(15295)
(14279)
(14129)
(14102)
(14041)
(13728)
(13201)
(13072)
(13029)
(11214)
(11210)
(11124)
(10545)
(10446)
(10305)
(10078)
(10017)
(9279)
(9199)
学科
(87416)
经济(87243)
(61083)
管理(48940)
(47346)
方法(40866)
(40798)
企业(40798)
数学(35760)
数学方法(35487)
农业(31362)
中国(27601)
(27443)
金融(27440)
(25450)
银行(25427)
(24541)
(23157)
业经(22897)
(20094)
地方(19190)
(15566)
贸易(15557)
(15150)
(14767)
财务(14740)
财务管理(14702)
(14559)
企业财务(14101)
理论(13461)
机构
学院(274625)
大学(271756)
(119360)
经济(116944)
管理(105636)
理学(91333)
理学院(90411)
研究(90027)
管理学(89005)
管理学院(88504)
中国(76025)
(62109)
(55316)
(55132)
科学(52677)
农业(47817)
(45425)
中心(45401)
财经(44124)
业大(44060)
(41981)
研究所(40799)
(40134)
经济学(37371)
(34697)
师范(34386)
北京(34344)
经济学院(34103)
(33358)
财经大学(32518)
基金
项目(178481)
科学(140730)
研究(133483)
基金(129966)
(111310)
国家(110270)
科学基金(94946)
社会(87627)
社会科(82029)
社会科学(82001)
(70927)
基金项目(69009)
教育(61033)
自然(58506)
(58090)
自然科(57155)
自然科学(57139)
自然科学基金(56164)
编号(55553)
资助(53086)
成果(45096)
(41032)
重点(39817)
(39484)
课题(37414)
(37290)
国家社会(36055)
教育部(35322)
(34977)
创新(34792)
期刊
(133384)
经济(133384)
研究(79907)
(64240)
中国(54492)
(42773)
金融(42773)
(42754)
农业(42743)
学报(41685)
科学(38257)
管理(32804)
大学(32698)
学学(31099)
业经(26540)
教育(25333)
财经(22497)
技术(22247)
(20454)
经济研究(19641)
(19171)
问题(19023)
农村(15297)
(15297)
(14780)
世界(14412)
技术经济(14134)
农业经济(14097)
统计(13715)
理论(13668)
共检索到413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费尔德曼  
论文建构了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社会融合包括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其中社会经济融合是方向无涉的,而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具有双向性。概念将市民纳入研究视野,为农民工融合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标尺,有助于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的准确理解。论文的重要发现包括:农民工文化融合的首选策略是融合策略,心理融合以融合型和融入型为主,制度障碍是导致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敏红  
农民工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政策,但有关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政策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从理论层面对农民工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农民工社会政策应重点突出福利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社会政策"生存—发展—融合"的系统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鹏飞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农民工城市生活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礼貌性、朋友身份的宽泛性和社区参与的有限性。化解这一问题,促进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需要保持社区的开放性姿态,创造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的条件和机会,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相应调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涛  李旭  戚迪明  
本文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从就业地和社会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意愿的选择。基于logit模型、通过基准回归研究发现,就业地和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越高越偏好于在城市定居;通过分职业、分收入和外出与否回归发现,高端职业、高收入和外出农民工比低端职业、低收入和本地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刘烁  
研究目标:基于社会融合视角下探讨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程度。研究方法:AF方法、CSPI指数、分离不平等程度测度、Logit回归。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但存在不可忽略的不平等,且教育、社会融合、社会保障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女性较男性贫困,老一代较新一代贫困,且男女及新老一代表现出不同的贫困特征;工作强度较强及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城市可加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但却减缓了收入贫困。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个人层面考虑了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维度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测度了不平等程度,并探讨了性别及新老一代多维贫困差异。研究价值:为进城农民工如何减少多维贫困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高  金万富  王宇渠  周春山  
基于2017年珠三角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四类农民工家庭的社区选择与社会融合。结果表明:(1)珠三角农民工的社区选择有工厂宿舍区、城中村、老街区、保障房社区和商品房社区5种类型,其中以选择城中村为主,五类社区选择比例最高的农民工家庭分别是未育夫妻家庭、夫妻与未婚子女家庭、未婚者与父母家庭、空巢家庭;(2)居住在老街区的农民工整体社会融合最高,其次是商品房社区、保障房社区、城中村、工厂宿舍区;(3)老街区的文化和心理融合最高,商品房社区的经济融合较高,保障房社区的心理融合较高,工厂宿舍区和城中村的经济、心理融合较低,社交融合在五类社区中的差异较小。最后,提出以社区为单位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小兵  黄静波  
在群体异质性视角下,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状况以及消费行为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社会融合程度不高,但具有较强的融入意愿,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分类研究发现,消费行为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显著积极影响,而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男性农民工的作用强于女性农民工;理性型消费行为能够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而冲动型消费行为却会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但是节俭型和炫耀型消费行为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刘爽  
采用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合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支持影响城市融合的四因素因果结构模型:配偶支持、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基于河北省272名城市农民工的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除了配偶支持的作用未得到证实外,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传江,周玲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边缘性地位使他们在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和矛盾日益凸现 ,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农民工的边缘性地位与其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改善农民工社会资本匮乏和质量低下的状况 ,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形成机制 ,才能促使农民工更快完成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过程 ,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庆  
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具有连续性和过程性特征,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不是农民工初到城市务工就直接形成的,而是在逐渐适应和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新的城市文化、获得相关权利和地位、建构异质型的社会关系等社会融合行为逐步实现的。文章利用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考察了社会融合因素对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融合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解释力最强,政治融合、互动融合的解释力依次递减,最后基于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高雅  
为探讨农民工自我雇佣职业选择问题,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2008)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融合因子等因素纳入农民工就业选择Logit模型分析考量。研究发现,社会融合有利于农民工选择自我雇佣。人口特征方面,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年龄对自雇佣选择的影响呈倒U型;健康、已婚农民工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此外,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对农民工自雇选择有逆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农民工自雇者选择自我雇佣是为了追寻更高的金钱价值收益,而非劳动自由度收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良敏  刘国顺  丁士军  
本文基于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4个城市调查的进城农民工数据,从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选取衡量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样本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失业风险、异质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业风险对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具有显著负效应,高社会融合水平者比低社会融合水平者对失业风险的反应更为强烈;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进城农民工对失业风险的反应强于建筑业的进城农民工;积累型人力资本相比初始型人力资本更有利于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水平的提高;可用型社会资本比可及型社会资本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庆  
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具有连续性和过程性特征,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不是农民工初到城市务工就直接形成的,而是在逐渐适应和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新的城市文化、获得相关权利和地位、建构异质型的社会关系等社会融合行为逐步实现的。文章利用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考察了社会融合因素对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融合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解释力最强,政治融合、互动融合的解释力依次递减,最后基于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明忠  卢颖霞  
文章基于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84名外来农民工的量表调查,进行了信度检验、分层面因子分析、结构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认同由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学习和职业态度构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相关性、方差解释率、特征值以及模型拟合指数均达到理想水平,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以往对其他群体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不同,"职业学习"是农民工职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表明了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可见,强化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对于提升农民工的职业认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