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1)
2023(4303)
2022(3660)
2021(3645)
2020(3008)
2019(6672)
2018(6739)
2017(13466)
2016(7102)
2015(7811)
2014(7732)
2013(7738)
2012(7092)
2011(6600)
2010(6612)
2009(6304)
2008(6123)
2007(5866)
2006(5410)
2005(4741)
作者
(19180)
(16751)
(16283)
(15319)
(10009)
(8109)
(7284)
(6417)
(6311)
(5682)
(5626)
(5392)
(5144)
(5005)
(4910)
(4831)
(4806)
(4798)
(4601)
(4547)
(4145)
(4106)
(4036)
(3960)
(3841)
(3799)
(3748)
(3439)
(3351)
(3323)
学科
(43933)
(33588)
经济(33445)
农业(29199)
(28791)
业经(14835)
管理(12908)
(10338)
企业(10338)
方法(10318)
农业经济(9732)
中国(9147)
(8962)
农村(8957)
(7829)
(7799)
地方(7600)
数学(7184)
数学方法(7131)
土地(6827)
(6781)
劳动(6780)
发展(6737)
(6731)
收入(6586)
人口(6583)
(6443)
农业劳动(6331)
及其(6158)
建设(6094)
机构
学院(102989)
大学(98081)
(45499)
经济(44642)
管理(42321)
(39423)
理学(37133)
理学院(36821)
管理学(36260)
管理学院(36085)
研究(33817)
农业(29510)
中国(27723)
业大(22432)
科学(20030)
(19673)
农业大学(17909)
中心(17758)
(17693)
(16640)
(16274)
经济管理(15105)
研究所(14909)
(13963)
(13958)
师范(13910)
财经(13794)
(12802)
(12572)
(12548)
基金
项目(68499)
科学(55175)
研究(54232)
基金(50313)
(42662)
国家(42141)
社会(37593)
科学基金(36850)
社会科(33930)
社会科学(33918)
(28100)
基金项目(27326)
(25179)
编号(24673)
教育(22937)
自然(21687)
(21676)
自然科(21189)
自然科学(21187)
自然科学基金(20835)
成果(19510)
资助(18553)
(15931)
(15884)
(14997)
国家社会(14961)
课题(14769)
(14452)
重点(14324)
(14303)
期刊
(59166)
经济(59166)
(47326)
农业(31971)
研究(27527)
中国(25124)
业经(17252)
学报(15666)
科学(15625)
(13615)
大学(13217)
农业经济(13113)
农村(12867)
(12867)
学学(12625)
(12523)
金融(12523)
(11334)
管理(10078)
教育(9774)
问题(8993)
农村经济(8605)
世界(7883)
(7714)
技术(7638)
社会(7478)
经济问题(7462)
社会科(6665)
社会科学(6665)
财经(6353)
共检索到157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分离,以及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使其社会保障权利被"边缘化"。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该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农民工现有的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进行了描述,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民工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这个社会救助网络包括由政府参与的正式支持网络以及其由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亲戚朋友所组成的自发支持网络,能够为受助农民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菁菁  
采用系统模式研究了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重构过程,指出随着谋生方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城农民工正在逐步建立起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纽带,并使之成为其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进城农民工一手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在成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晓萍  张俊桥  
农民工问题牵动着多方面的相关因素,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渐完善,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支持角度分析了政府、法律与制度、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支持等在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中建  
我国农民工政策经历了从限制到松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进而发展到鼓励流动和倡导融入城市的过程。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变动、公平与效率矛盾演化、农民工自身素质制约和政策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要通过政策措施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实现体面就业、城市安居、共享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的稳定迁移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增民  
本文考察了我国农民工社会群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发现农民工社会群体在各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具有共性特征,认为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农业社会形成的对农业的依赖,使历代政府在制度设计上具有限制农民随意改变职业的倾向,而当前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工为了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问题的焦点是给予农民工以公平待遇,使其享受同城市职工一样的权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家虎  崔文娟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农民工的正当平等权益、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乃至"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渐进式改革的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及"城市偏向"的特征、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制度变迁的发展趋向作出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红碧  
"农民工"是一个历史概念,其称谓有"盲流、打工仔、打工妹、农村外出从业人员"等概念;但"农民工"一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释义尚无定论,已有文献主要考虑户籍、职业、产业、劳动关系、工资和土地等条件,缺乏对这些条件与"农民工"关系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外延和内涵两种途径,从户籍、土地、流动、目的和企业5个方面诠释"农民工"的概念,认为"农民工"是在异乡务工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居民。这是"农民工"称谓的新释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国宏  戴烽  刘强  
作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在适应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学习力呈现出代际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可持续发展意愿和危机意识,比老一代农民工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力,且在学习力的目标要素、经验要素、意志力要素和成就要素四个方面都呈现出代际差异。当前提升农民工学习力的重点在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同时推动新生代及老一代农民工学习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男  魏凤  
选取陕西省3市6县825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多元支持网络的角度探讨各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并对求职行为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身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中的服务支持影响最大,货币支持和周围人支持影响较大,政策支持影响较小;求职意向分别在自身支持与再就业质量、工作满意度和求职强度之间起到部分和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晔馨  涂勤  梁斌  叶静怡  
在微观社会资本"源头"逐渐成为研究前沿的背景下,对中国转型期农民工社会资本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显重要。本文结合个人社会网络的主要特征,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动态投资模型。理论模型的结果显示,个人人力资本水平对社会资本流量和存量均有正向影响;迁移概率和社区专用性则对社会资本流量和存量有负向影响。基于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和工具变量的经验分析基本支持模型结论,但不同因素对以"质"或"量"度量的社会资本,以及对新增社会资本存量或流量影响的显著性有所不同。本文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制订促进农民工社会资本形成的政策提供了较为稳健的理论框架和经验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岩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组织的成长对于凝聚农民工的团结意识和改变农民工维权方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球化在中国的嵌入越来越深,跨国网络把西方的人权理念和劳工观念带入中国,跨国网络的活动以农民工组织作为依托,农民工组织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机构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跨国网络的支持。因此,政府在政策层面应该给农民工组织更多的发展空间,帮助和扶持农民工组织的成长,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农民工权益保护将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启超  王亚华  
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进行工作搜寻和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劳动力市场相对完善的大城市中,农民工是否会减少对社会网络的依赖呢?本文以社会互动模型为基础,构建两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借助社会网络渠道进行工作搜寻的机理。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将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数据相匹配进行实证检验,识别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社会网络搜寻渠道的影响。鉴于常规模型的估计结果会因选择效应而存在偏误,本文运用含城市固定效应的两步法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大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对社会网络搜寻渠道的依赖。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城市中的农民工依赖社会网络渠道搜寻,是对大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不足的补充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启超  
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内生化的工作搜寻模型,从理论层面探讨社会网络影响农民工正规就业的机理;其次,基于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借助社会网络渠道搜寻对农民工就业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不利于农民工实现正规就业在使用条件混合估计法和异方差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以及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Heckman选择模型处理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不利于农民工进城后的人力资本投资,会降低农民工正规就业的概率。基于此,应建立乡城就业信息的互通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连刚  史晓珂  彭志远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的新生关系网络和社会活动参与两个方面,考察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新生关系网络和社会活动参与均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作为农民工联系迁入地居民的纽带,能够通过工资收入和身份认同两个方面间接提升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异质性检验发现,新生关系网络、社会活动参与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表现在流动年限差异、教育年限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即这些个体特征在社会网络之间产生交互效应。应建立良好的社区管理体系,规范用工单位雇员最低工资,促进不同类型公共服务供给,发挥不同群体之间的带动作用,以提升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竖元  黄萍  
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社会网络“趋同性选择”的制约以及返乡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断裂”与“失灵”,返乡农民工在创业生存性阶段主要依赖于先赋性社会网络,但随着其返乡创业由生存性阶段向成长性阶段的转变,先赋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逐渐,而自致性社会网络的作用逐渐显现并呈增强的趋势。同时发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能力对先赋性社会网络的生存性创业绩效与自致性社会网络的成长性创业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其社会网络的经营与开发能力,在维护业已建立的先赋性社会网络的同时不断构建与拓展自致性社会网络,从而提升返乡创业绩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