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1)
- 2023(9761)
- 2022(8237)
- 2021(7868)
- 2020(6702)
- 2019(15156)
- 2018(14981)
- 2017(30114)
- 2016(15670)
- 2015(17609)
- 2014(17215)
- 2013(16975)
- 2012(15297)
- 2011(13600)
- 2010(13318)
- 2009(12073)
- 2008(11381)
- 2007(9853)
- 2006(8294)
- 2005(6735)
- 学科
- 济(73738)
- 经济(73670)
- 业(53926)
- 农(46059)
- 管理(41948)
- 方法(37658)
- 数学(35174)
- 数学方法(34838)
- 企(32715)
- 企业(32715)
- 农业(30524)
- 业经(18551)
- 财(17578)
- 中国(15952)
- 地方(13300)
- 制(12923)
- 贸(12475)
- 贸易(12472)
- 易(12195)
- 务(10618)
- 技术(10605)
- 财务(10587)
- 财务管理(10561)
- 发(10192)
- 农业经济(10156)
- 企业财务(10124)
- 策(9752)
- 体(9579)
- 环境(9300)
- 村(9115)
- 机构
- 学院(218535)
- 大学(213769)
- 济(98335)
- 经济(96818)
- 管理(93089)
- 理学(83038)
- 理学院(82364)
- 管理学(81146)
- 管理学院(80753)
- 研究(62710)
- 中国(49524)
- 农(49502)
- 财(41452)
- 京(40709)
- 农业(37536)
- 业大(36455)
- 科学(35337)
- 财经(34455)
- 中心(32570)
- 经(31881)
- 经济学(30694)
- 江(29997)
- 所(28201)
- 经济学院(28166)
- 经济管理(28120)
- 财经大学(25698)
- 研究所(25620)
- 范(25134)
- 师范(24920)
- 商学(23936)
- 基金
- 项目(157299)
- 科学(127176)
- 基金(118418)
- 研究(117565)
- 家(100844)
- 国家(99959)
- 科学基金(89012)
- 社会(78961)
- 社会科(74798)
- 社会科学(74782)
- 基金项目(63456)
- 省(61510)
- 自然(56217)
- 自然科(54975)
- 自然科学(54964)
- 自然科学基金(54005)
- 教育(53504)
- 划(50039)
- 编号(47730)
- 资助(47513)
- 部(36583)
- 成果(35980)
- 重点(34158)
- 发(33970)
- 国家社会(33576)
- 创(33404)
- 教育部(32129)
- 人文(32113)
- 创新(31209)
- 制(31044)
- 期刊
- 济(100444)
- 经济(100444)
- 研究(55824)
- 农(53433)
- 农业(36436)
- 中国(35610)
- 财(30520)
- 学报(28863)
- 科学(28773)
- 管理(28571)
- 大学(24548)
- 学学(23788)
- 业经(23758)
- 融(21619)
- 金融(21619)
- 技术(19263)
- 财经(16627)
- 业(16305)
- 问题(15202)
- 教育(14980)
- 经济研究(14151)
- 经(14079)
- 农村(13572)
- 村(13572)
- 农业经济(13503)
- 世界(11556)
- 版(11307)
- 统计(11192)
- 经济问题(11125)
- 技术经济(10984)
共检索到296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秦立建 王震 蒋中一
本文使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从迁移地点的角度研究了迁移对农民工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到外省的迁移对农民工健康状况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省内的迁移对农民工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影响。地区分割对迁移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日渐凸显。迁移地点对农民工健康的影响还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应尽快消除地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市场;社会保险特别是医疗保险应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异地转接以及城镇医保与新农合之间的合并。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地点 健康 固定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尚越 石智雷
本文比较了不同迁移行为农民工的健康差异,从迁移方式和迁移时间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分析框架,利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检验了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健康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的迁移行为存在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回归结果显示迁移时间长的农民工自评健康更差,而情感社会支持健康效应并没有显著影响农民工自评健康。本研究为实施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政策建设。
关键词:
迁移行为 农民工 自评健康 有序选择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人 贾仓仓
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和2017年两期数据,分析了城乡迁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乡迁移对农民工生活幸福感和情感抑郁具有显著消极影响,说明城乡迁移不利于农民工心理健康改善。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及女性农民工相比,城乡迁移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城乡迁移通过降低社会信任对农民工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民工共享城市公共资源,重视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协同功能的发挥以及加强农民工群体中特殊人群的健康干预的政策措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乾
利用五城市1076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总体上不强烈,农民工的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农村土地、住房情况、养老保障状况及社会融合对迁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对迁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意愿 Logistic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亚琴 李开荣
在经过多年的渐进式的、诱导式的制度变迁以及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希望在城里定居的背景环境下,本文认为在制度供给许可和农民工有着强烈需求的情况下,可从城市、农村、农民和政府等多个维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迁移的有效性,使已经迁移出去的、目前采取"候鸟式"迁移的农民工适时市民化。这对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定居性迁移 有效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雪飞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例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遇到失业"的比例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女农民工中,这两方面的比例却高达30%、60%;她们遭遇财产不安全的百分比部分与男农民工有差异;她们享受福利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福利的享受比例不存在性别差异。为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应将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
关键词:
女农民工 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 性别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农民工的迁移距离与职业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农民工的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显著相关,随着农民工职业类型的上升,迁移距离增加;超过一半的农民工选择近距离迁移,长距离迁移的农民工比例较小,但职业类型较高;具有某些专长、能够从事更高收入职业的农民工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更有可能长距离迁移;男性农民工比女性迁移距离更远;有两个孩子的农民工比其他农民工的迁移距离更远。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类型 迁移距离 回归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本文针对目前农民工家庭成员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交互影响的现象,基于山东省农民工家庭调研数据,立足研究家庭成员间有序迁移的时间间隔,实现农民工家庭有序迁移与代际迁移现象的分割研究,并探索影响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动态演进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家庭首个农民工迁移表现出与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宏观趋势和代际特征密切相关的三阶段特征;首个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不仅影响到自身迁移,还决定后续成员迁移的实现;农民工家庭处于生命周期前、中、后期时,家庭成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对迁移产生不同影响,也反映出第一、二代农民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内第一、二代成员迁移对成员有序迁移直至举家迁移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阳 黄毅祥 许秀川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意愿3个维度对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种植方式、城乡差距、城市打工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7个因素对其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有重要影响。而宅基地作为农民工最后退路的保障.或因对宅基地的未来收益看涨.大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宅基地。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转户 宅基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 杜云素
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流动、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时代。农民工一方面难以从资本那里获得稳定工作和报酬的承诺,另一方面也难以从国家那里获得充足且稳定的保障预期。田野调查发现,农民工深切地体验到就业市场、社会保障、社会资本、城市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些风险体验形塑了农民工不确定性的乡城迁移态度以及非永久迁移的行动选择。从深层次看,农民工的非永久迁移,实质是生存理性下的一种再传统化行动,即希望通过回归村落共同体以应对系统风险。为此,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应注重村落共同体的维续和发展,给予农民工逆城镇化的机会。同时,应采取流动的城镇化策略,即不应以定居的视角来推动城镇化,而是建立一个开放流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那样可能更能满足农民工城镇化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
农民工 不确定性 非永久迁移 城镇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殷晓清
按照经典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理论 ,在工业化取得进展时 ,转移出农业的人口应该向城市迁移流动 ,从而使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可是 ,我国乡镇企业的大幅度发展并没有造就积聚这些人口的城镇 ,已经发生的民工潮也没有带来结构性的人口迁移。这说明存在一些结构性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本文试图将迁移就业的阻力归结为就业模式。先抽象出“农民工”就业模式的基本特征 ,论证转移劳动力采用这种就业模式的先赋性原因及自致性原因 ,最后演绎出一个必然结论 :“农民工”就业模式阻碍我国劳动力转移采取迁移方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虞芹琴
依据广东、江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个人迁移,家庭迁移因配偶、子女迁移形成的家庭团聚效应及女性配偶非农就业形成的收入增加效应而更具有行为性永久迁移倾向,但没有明显的制度性迁移意愿。制度性迁移意愿除了与迁移者受教育程度相关外,主要取决于农民工年老回流、长期居留城市、放弃农村户籍与土地的意愿。虽然行为性和制度性永久迁移机制不同,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实现了行为性永久迁移并不必然导致制度性永久迁移,具有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农民工家庭,行为性永久迁移意愿也比较强烈。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模式 迁移主体 永久性迁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邹一南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社会理性是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社会理性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异性朋友数对其配偶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配偶随迁对其子女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满足核心家庭成员生理或情感上"失依"的需求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二,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亲属规模对其配偶随迁和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强化亲缘关系支持、构建城市社会网络支点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三,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其配偶随迁、子女随迁、随迁子女数和在...
关键词:
农民工 家庭化迁移 社会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