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6)
2023(9601)
2022(7566)
2021(7103)
2020(5612)
2019(12824)
2018(12752)
2017(24565)
2016(13121)
2015(14939)
2014(14812)
2013(14788)
2012(13574)
2011(12539)
2010(12616)
2009(11802)
2008(11663)
2007(10303)
2006(9500)
2005(8705)
作者
(36910)
(31564)
(30983)
(29556)
(19711)
(14941)
(13891)
(12285)
(12090)
(10936)
(10720)
(10248)
(9866)
(9711)
(9682)
(9539)
(9111)
(9032)
(8735)
(8693)
(7965)
(7632)
(7619)
(7207)
(7057)
(7021)
(6828)
(6747)
(6325)
(6254)
学科
(66718)
经济(66659)
(45448)
(39170)
农业(30046)
管理(28073)
中国(23752)
方法(21742)
数学(19967)
数学方法(19885)
业经(17712)
(17230)
企业(17230)
地方(14298)
(13428)
(13046)
贸易(13037)
(12899)
(12793)
发展(10892)
(10883)
(10347)
农业经济(10150)
(10046)
(9918)
银行(9912)
(9673)
环境(9479)
(9407)
(9348)
机构
学院(193704)
大学(191410)
(95155)
经济(93590)
研究(73905)
管理(72269)
理学(62335)
理学院(61672)
管理学(60896)
管理学院(60551)
中国(58783)
(49546)
科学(41523)
(40992)
(37677)
农业(37582)
(36578)
中心(33278)
研究所(33226)
业大(32301)
经济学(30552)
财经(30352)
(28022)
(27727)
经济学院(27626)
北京(25829)
(25459)
(25270)
师范(25108)
科学院(24106)
基金
项目(129028)
科学(103615)
研究(97310)
基金(97026)
(84389)
国家(83650)
科学基金(71689)
社会(67141)
社会科(63413)
社会科学(63399)
基金项目(51113)
(47555)
自然(42509)
教育(41685)
自然科(41565)
自然科学(41557)
自然科学基金(40830)
(39918)
编号(38516)
资助(38299)
(30497)
成果(30472)
(30360)
国家社会(29659)
(29601)
重点(28797)
中国(27192)
(26137)
教育部(25957)
课题(25912)
期刊
(109811)
经济(109811)
研究(62014)
(54570)
中国(40327)
农业(37099)
科学(28846)
学报(27979)
(24940)
大学(22762)
管理(22482)
(22263)
金融(22263)
业经(22220)
学学(21738)
问题(17935)
(17774)
经济研究(16610)
财经(15175)
教育(14943)
世界(14825)
技术(14555)
农村(13863)
(13863)
农业经济(13830)
(13278)
(11819)
经济问题(11410)
资源(10496)
国际(10367)
共检索到296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建军  
中国城市化率52.6%的统计数据中,有两亿农民工被统计在内,但他们却并未在城市定居,因此被学界质疑为伪城市化。农民工未定居城市的原因也常被学界归咎于户籍等制度因素。本文从微观经济学出发,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的物价和效用比较,发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农民工相对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降低,二是城市物价上涨源于房价攀升。结论是当前的城市化政策(土地财政和金融支持的房地产开发)才是农民工选择定居农村的真正原因;城市化目标与结果自相矛盾(悖论)。从而提出城市化建设的改进方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竹林  
城市化是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是市民化的依托条件;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且依赖于城市所能提供和创造的就业机会及发展空间大小。但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却面临城市化发展的低水平、城市就业扩张力度不足、城市容量有限等城市化发展困境的制约。只有对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审视和选择,培育城市的主导产业,培育有劳动力集聚效应的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发展,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才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踪家峰  
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作者对天津市近1990名农民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对城市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打工时间以2年以上为主,打工收入以每月1200元以下为主。普遍缺乏保险;第二,影响农民工的迁移因素主要有6点,前3位分别是城市房价、收入水平和户口问题,后3位主要是农村土地、工作不稳定和孩子教育问题,城市房价已经上升为最重要的因素;第三,农民工的城市参与和归属感普遍较低,大多数人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与城市有隔阂,游离于城市发展之外;第四,教育成为影响农民工政治参与和城市归属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荆琛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充分考虑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上的差异,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1991~2010年农民工群体对中国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及其收入水平,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对我国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平均为16.37%,其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地,农民工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其对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比城镇职工偏低。城镇职工对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3倍,然而城镇职工收入平均是农民工收入的3.43倍。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十二五"期间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一吉  
在中国农民工是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数以亿计农民工走向城市,在各城市形成了农民工大军群体。由于常期生活在城市,进而时代地提出了农民工城市化的问题,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为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确保这一特殊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实现和谐有序城市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崇台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现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农民工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中国才能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简新华等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近年来以及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表现,进一步验证了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判断。以这个转折点作为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从理论上认识中国二元经济的终结并揭示其相应的政策含义,有助于我们抓住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和保持社会和谐的关键领域,以应对一系列重大转变带来的挑战,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并未雨绸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增长可持续性。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因而农民工进城的不可逆转性愈发确定。目前农民工"有来有去"的模式,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已经没有合理性,从社会发展方面看更存在风险。因此,恰当的政策选择应该是按照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推进城市化进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统湘  
快化,经发农自展民改奉工革献作开了为放汗中以水国来。经,农在济民农转逐民轨渐进期涌城、务社入工会城之转市后型,呈现出了大潮涌动之势,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加,期语所言催变生化的逐群渐体从",具工有化丰"向富"的市社民会化内"阶涵段,为推我进国,农经民济工建的设与语城言市也的中一历国个了社节从会点单科,一学更到出是丰版以富社语的于言发2城展01市格7年化局9为,月主其出带语版动言)是城变体种类增多、方言变体能力下滑,这不仅仅是农民工语言变化国市内文首化部发研展究的农一民种工表语现言。《城农市民化工的语书言籍城,市该化书研将究农》(民夏工历群编体著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志勇  
在中国,大量存在的农民工是城市化迟滞的表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巨大的转换成本的存在,阻碍了农民进城落地生根的城市化进程,这也使得以城乡收入差距为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强化。本文构建了农民工城市化决策的两阶段模型来说明农民工城市化的体制障碍,认为实行低转换成本的城市化战略,增加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将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群体,但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尴尬的境遇。因此,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处于"虚城市化"状态,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小勤  张雪  
通过中国家庭收入CHIP2008/RUMI C2009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对我国"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能显著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2)相较于仅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而言,接受过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工"群体,其工资收入平均高出10.05%和25.3%;(3)与未接受任何技术培训的"农民工"相比,接受过简单培训、短期培训或正规技术培训"农民工"月工资收入,分别高出8.43%,9.66%和11.65%。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淑娥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柯淑娥一、小城镇战略并非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想模式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上,虽然意见不尽统一,但走小城镇发展道路的城市化理论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一理论也普遍成为各地决策者的实践行为。不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王全领  
逆城市化是西方国家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的现象。中国当前的农民工逆城市化,则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在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协同流转、城乡福利均衡水平、迁徙人群的福利诉求等四个方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由于西方经典人口流动理论不足以全面剖析中国情境下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据此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经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和饱和度检验,构建了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是来自城市的驱动推力,土地因素和亲情因素是来自农村的驱动拉力,社会因素在亲情因素、土地因素、经济因素与逆城市化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虽然逆城市化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