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3)
2023(9107)
2022(7561)
2021(7282)
2020(5961)
2019(13562)
2018(13320)
2017(26194)
2016(14149)
2015(15531)
2014(15335)
2013(15372)
2012(14115)
2011(12621)
2010(12314)
2009(11013)
2008(10660)
2007(9536)
2006(8187)
2005(7130)
作者
(38157)
(32687)
(31833)
(30663)
(20092)
(15899)
(14418)
(12575)
(12230)
(11417)
(11099)
(10881)
(10301)
(9908)
(9894)
(9801)
(9615)
(9274)
(9272)
(9160)
(8028)
(7946)
(7814)
(7581)
(7305)
(7218)
(7213)
(7161)
(6606)
(6500)
学科
(55796)
经济(55732)
(46076)
(44541)
管理(33112)
农业(30761)
(22849)
企业(22849)
方法(20227)
数学(17911)
数学方法(17756)
业经(16876)
(16187)
中国(15004)
地方(13567)
(12394)
收入(11760)
农业经济(10431)
(10412)
(9728)
(9161)
农村(9153)
(9150)
贸易(9141)
(9071)
(8892)
(8836)
技术(8775)
(8611)
银行(8602)
机构
学院(191153)
大学(185363)
(80028)
经济(78458)
管理(72626)
理学(63734)
研究(63579)
理学院(63031)
管理学(62003)
管理学院(61670)
(53961)
中国(49854)
农业(41261)
科学(39584)
(37865)
业大(35920)
(35488)
(31659)
中心(31552)
(29406)
研究所(28725)
财经(27975)
农业大学(25730)
(25716)
(25510)
师范(25295)
经济学(24194)
(23216)
(22674)
经济管理(22526)
基金
项目(134107)
科学(106363)
研究(100324)
基金(97956)
(85482)
国家(84629)
科学基金(72738)
社会(65500)
社会科(61631)
社会科学(61614)
(53957)
基金项目(53235)
自然(45770)
自然科(44684)
自然科学(44671)
教育(44349)
自然科学基金(43883)
(43824)
编号(41412)
资助(37855)
成果(32130)
(31617)
(30272)
(30262)
重点(29610)
(28173)
国家社会(27487)
课题(27386)
(27084)
(26455)
期刊
(93113)
经济(93113)
(58550)
研究(53151)
中国(41264)
农业(39702)
学报(31632)
科学(29040)
(26247)
大学(24823)
学学(23579)
业经(22397)
管理(20969)
(20044)
金融(20044)
(18537)
教育(17938)
技术(14287)
问题(13941)
农业经济(13717)
农村(13705)
(13705)
财经(13043)
经济研究(12406)
(11743)
(11296)
世界(10601)
资源(10513)
经济问题(10069)
业大(9390)
共检索到28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曲恒  王亚柯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6年的农民工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是否能够因恶劣的工作条件而获得补偿性工资差异。OLS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并不能获得补偿性工资差异,这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而言还是分割的。考虑到OLS估计可能会因度量误差和遗漏变量而偏离真实值,本文还使用了工具变量法对OLS的估计偏差进行了纠正。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基于OLS的分析。本文也使用了Lee(2007)的方法,在处理恶劣工作条件这一变量的内生性的前提下,考察了恶劣工作条件在不同条件分位点上对工资的影响,发现农民工无论处于所有工资条件分布的高端还是低端,都无法获得补偿性工资性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凡新  
本文根据调查所得北京市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的基本收入与人力资本的数据和资料,介绍了城市职工与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情况,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微观原因和宏观原因,最后针对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金启  张广胜  杨肖丽  
本文在划分通用性和专用性技能培训后,基于CHIPS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对培训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作用及其代际变化做了经验上的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培训总体上对农民工的工资有显著提升效应。相较于未培训的农民工,培训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平均提高了60.94%。不同类型培训会因所形成的技能分化而对农民工的工资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具体说,通用性培训无法有效促进农民工的工资增加,专用性技能培训则具有很强的工资促进作用。农民工内部虽已代际分化,但培训的工资决定效应没有因此而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认为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专用性培训应成为当前促进农民工工资增长的最主要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文婷  张广胜  
基于2009年沈阳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采用改进的"M incer"模型研究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因素,比较分析新老两代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决定的影响因素和程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拥有技术或手艺、是否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受教育程度、性别和职业类型是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拥有技术或手艺成为新老两代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雪亚  肖青青  
鉴于工资既是对劳动者生产率贡献的支付同时又是对劳动者承受负面工作条件的补偿这一复杂性,及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两类劳动者在艰苦危险程度不等的岗位上分布的显著差异性,依据调查工资的城乡差异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分割的程度可能不尽客观。本文关注岗位的工作条件及其工资补偿,依据两类劳动者的可比工资差异观察城乡分割状态。研究发现:在绝对意义上,无论城镇工还是农民工,艰苦危险的工作条件未能带来显著更高的工资正效应;但相对于城镇工,农民工的工资中包含了更多的基于艰苦危险工作条件的岗位补偿部分;在岗位补偿可比口径下,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大于调查工资口径下的工资差异。以此判断,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以负面工作条件补偿不足为形式的隐性分割,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那些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城乡劳动者看似基本一致的工资水平并不代表农民工获得了平等的生产率回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安明  朱红根  康兰媛  
本文采用统计描述与聚类分析法,对农民工择业工作条件需求优先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择业时普遍关注工资收入、医疗保险、个人发展等工作条件,但不同分类下农民工择业工作条件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和政府应主要从提高工资水平、提供医疗保险和个人发展机会方面入手,同时要结合农民工择业需求的代际差异、区域差异、行业差异和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招工政策和农民工稳定择业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白暴力  
农民工工资收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然而,农民工对我国GDP及其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对GDP增长的高贡献与其较低的工资收入水平导致了我国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核心机制是古典产权制度下的工资市场定位。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永辉  
文章基于哈尔滨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52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构建拓展的Mincer收入函数,运用SPSS18.0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论:人口统计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因素中,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收入的影响不稳定,工作经验以及隐含的技能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显著;职业特征因素中,周工作时间、岗位和行业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乾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逐渐呈现两种不同类型,即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本文利用对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并且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内部收入差距高于稳定就业农民工的。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就业行业、单位所有制、人力资本、性别和城市等;在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禀赋差异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禀赋回报率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博文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差异问题愈发备受关注。然而,现有关于工资差异的研究大多仅从统计调查直接获得的"调查工资"口径展开,却并未考虑两类劳动者在附着于户籍之上的诸多隐性福利方面的获得差异。文章依据经济学中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重点关注了当考虑岗位负面特征的工资补偿这一户籍相关的隐性福利差异之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差异情况。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基于岗位特征"可比口径"的工资差异远高于"调查工资"口径,这也意味着现有多数仅基于"调查工资"口径开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洪林  
农民工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工就业的瓶颈,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此,从目前农民工补偿性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看,只有政府承担起农民工补偿性教育的主导责任,企业承担起补偿性教育的社会责任,农民工自己增强自我投资意识,才能做好补偿性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保护农民工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博文  刘汉辉  展望  魏下海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雇主—雇员"匹配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及其在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影响机制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发现,将工会会员身份的工资溢价效应分解为覆盖效应和会员效应后,覆盖效应的影响难以发挥,而会员效应的影响则存在代际差异,其只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显著,而在第一代农民工中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效应难以发挥主要是由于工会未能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会员效应存在代际差异则是源于两代农民工不同的需求层次所导致的入会行为导向的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企业工会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增长机制,同时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实施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晓兰  姚先国  
文章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轮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从工资收入决定和留城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与时点间的比较。回归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决定与留城意愿两个层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农民工整体仍倚重职业流动来提升其收入水平。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2008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其教育回报率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也没有随时间而"水涨船高";两代农民工均倚重职业流动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两代农民工在两个调查年度均表现出很高的留城意愿;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时点差异而非代际差异;迁移型职业流动不利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倩岭  王小月  
利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作者运用面板VAR(PVAR)技术将农业信贷、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资收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作者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面板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后得出几点结论。一是农业信贷投入是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存在明显的长期负向约束作用;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未对农民工资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三是农业信贷投入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正向冲击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博欧  张锦华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探索过程中,教育、职业培训、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探讨,而较少有研究关注社交能力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章基于2010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处理两个维度构建了社交能力综合指标,重点探讨了社交能力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两个子维度指标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和代际差异。其次,社交能力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迁移效应",迁移距离越远,社交能力的影响则越弱。此外,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社交能力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则越显著。在影响机制方面,社交能力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效应、职业发展效应、劳动合同效应和信息优势效应四个渠道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文章聚焦于社交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研究提出并检验了社交能力回报的迁移效应、劳动合同效应以及信息优势效应,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与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