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7)
- 2023(10643)
- 2022(9060)
- 2021(8322)
- 2020(7161)
- 2019(16306)
- 2018(15885)
- 2017(31269)
- 2016(16827)
- 2015(19118)
- 2014(19194)
- 2013(19142)
- 2012(17935)
- 2011(16261)
- 2010(16680)
- 2009(16133)
- 2008(15404)
- 2007(14422)
- 2006(12763)
- 2005(11537)
- 学科
- 济(75434)
- 经济(75271)
- 业(54152)
- 农(47002)
- 管理(40775)
- 企(34053)
- 企业(34053)
- 方法(32028)
- 农业(31125)
- 数学(27411)
- 数学方法(27170)
- 中国(26992)
- 融(26554)
- 金融(26551)
- 银(24792)
- 银行(24769)
- 行(23966)
- 业经(21530)
- 财(19756)
- 制(18565)
- 地方(17780)
- 贸(13514)
- 贸易(13505)
- 学(13282)
- 易(13185)
- 务(12305)
- 财务(12278)
- 财务管理(12249)
- 体(12147)
- 理论(11956)
- 机构
- 学院(244732)
- 大学(239753)
- 济(106060)
- 经济(103852)
- 管理(91952)
- 研究(82716)
- 理学(79071)
- 理学院(78268)
- 管理学(76914)
- 管理学院(76479)
- 中国(70568)
- 农(60781)
- 科学(49638)
- 京(49360)
- 财(48305)
- 农业(46792)
- 所(42730)
- 中心(41744)
- 业大(41713)
- 研究所(38500)
- 财经(38079)
- 江(37906)
- 经(34530)
- 经济学(32717)
- 范(30890)
- 北京(30788)
- 师范(30603)
- 州(30273)
- 经济学院(29795)
- 农业大学(28501)
- 基金
- 项目(157830)
- 科学(123324)
- 研究(118156)
- 基金(113207)
- 家(97490)
- 国家(96533)
- 科学基金(82195)
- 社会(76525)
- 社会科(71273)
- 社会科学(71246)
- 省(63980)
- 基金项目(60333)
- 教育(52887)
- 划(51811)
- 自然(50533)
- 编号(50063)
- 自然科(49330)
- 自然科学(49313)
- 自然科学基金(48447)
- 资助(45762)
- 成果(40433)
- 发(35726)
- 部(35438)
- 重点(35385)
- 农(34259)
- 课题(33492)
- 创(32935)
- 国家社会(31067)
- 性(30776)
- 创新(30679)
- 期刊
- 济(121577)
- 经济(121577)
- 研究(70639)
- 农(63753)
- 中国(51404)
- 农业(42441)
- 融(39622)
- 金融(39622)
- 学报(38454)
- 财(37131)
- 科学(35119)
- 大学(29901)
- 学学(28587)
- 管理(28008)
- 业经(24938)
- 教育(22345)
- 业(20253)
- 技术(20227)
- 财经(18890)
- 经济研究(17402)
- 问题(17364)
- 经(16130)
- 农村(15104)
- 村(15104)
- 农业经济(14042)
- 版(13884)
- 世界(13287)
- 技术经济(12684)
- 经济问题(12358)
- 理论(12329)
共检索到373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就业稳定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勇
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群体的显著特点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努力促进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的背景下,本文系统考察了就业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首先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纵向和截面两个维度出发,使用更换就业城市的频率、更换工作单位的频率、现职的就业持续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等指标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界定,并通过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完成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更换就业城市频率的降低、现职就业持续时间的延长、劳动合同的签订均从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显著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而更换就业单位的频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江辉 陆佳萍 王耀延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湖北省入户调查数据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离职率、目前就业任期及劳动合同签订三方面来微观考察其就业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强,其中个人离职率主要受性别、年龄、工资收入、教育及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及城市城市生活意愿则对目前就业任期产生显著影响;影响劳动合同签订的主要因素则是工作单位性质、从事行业及城市生活意愿。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张广胜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但并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实现城镇化。本文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迭代式3SLS方法分析不同假设条件下农民工就业稳定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还是在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就业稳定显著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同时社会融合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完全理性会放大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稳定的影响;衡量有限理性的变量对农民工就业稳定产生负向的影响,但对社会融合产生正向的影响。就业稳定和社会融合对高端职业和购买房屋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低端职业和租赁房屋农民工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张广胜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但并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实现城镇化。本文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迭代式3SLS方法分析不同假设条件下农民工就业稳定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还是在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就业稳定显著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同时社会融合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完全理性会放大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稳定的影响;衡量有限理性的变量对农民工就业稳定产生负向的影响,但对社会融合产生正向的影响。就业稳定和社会融合对高端职业和购买房屋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低端职业和租赁房屋农民工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华 肖意可
文章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世代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与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群体内部来看,不管是新生代还是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的比例达到2/3,表明与同代群体相比,大部分农民工就业都比较稳定,但将两代群体进行比较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略差于老一代。年龄、教育、婚姻、流动范围、就业身份、子女数等因素造成两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状况的差异。
关键词:
新生代 老生代 就业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成利 孙学涛 彭徽
就业是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基本途径,而就业稳定是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基本保障。利用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在构建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区域稳定性较之职业稳定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普遍存在,且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职业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新一代、高收入和在小城市就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区域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老一代、从事白领职业和高收入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华 肖意可
文章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世代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与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群体内部来看,不管是新生代还是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的比例达到2/3,表明与同代群体相比,大部分农民工就业都比较稳定,但将两代群体进行比较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略差于老一代。年龄、教育、婚姻、流动范围、就业身份、子女数等因素造成两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状况的差异。
关键词:
新生代 老生代 就业稳定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乾
本文利用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并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稳定就业农民工和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受教育水平和培训等人力资本特征是农民工获取稳定就业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在就业单位所有制和行业等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稳定就业农民工和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个人禀赋不同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就业差异等。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工资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寇恩惠 刘柏惠
在我国城乡统筹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民工"短工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工资差距展开分析。在修正劳动参与和短工化的样本选择问题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农民工工资函数,并且使用MM方法对短期农民工和长期农民工的工资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高学历、培训经历、本地就业以及通过亲缘和正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获得长期合同的可能性较高;地区和教育对农民工工资的贡献较大;两种合同类型的农民工在工资分布的底端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存在"粘性地板效应"。这些结论对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平衡区域间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红梅
本文借鉴职业锚理论,采用"平均就业时间"和"换工次数"两种界定方法,从微观层面上,来研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文章通过对2009年珠三角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工作经验、住宿条件、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及单位性质等会对其就业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春蕊 杨江澜 刘家强
农民工的城市居住行为是能力禀赋、家庭禀赋、环境禀赋综合集成偏好支配下的外显反映,受不同禀赋条件的制约,其居住行为表现出状态的非稳定性和方式的多样性。文章利用较大规模代表性调查数据,采用Order-Logit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居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农民工居住行为具有明显的职业—收入主导型偏好、城市住所—农村耕地约束型偏好,以及社会交往融合型偏好。技能型就业和高收入水平能明显地降低农民工两栖流动概率,家属随迁且耕地长期流转能显著增强农民工城市居住稳定性。针对当前农民工居住特点,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增强农民工定居城市能力,使其由"(?)"型城乡流动向"(?)"型城市定居转变,实现市民化转型。
关键词:
农民工 居住状态 禀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浩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2007和2008年的农民工家庭数据,采用OLS和Quantile回归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和住房可及性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验证了三个假说,即提高就业稳定性,能增强农民工家庭住房可及性和促进消费,同时,提高住房可及性也有助于增加农民工家庭消费,且对低消费家庭影响更大。此外,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就业稳定性和住房可及性对农民工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分别为8.51%和3.77%。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闯 贺晓梦 许怡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的数据,采用Fairlie分解方法确定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差距的成因,在校正了就业选择所产生的偏误之后,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就业稳定性下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人力资本差异和行业差异对就业稳定性差距给出了显著性解释,其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近50%的就业稳定性差距;人力资本差异也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很小;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就业中,在非稳定就业中不存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闯 贺晓梦 许怡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的数据,采用Fairlie分解方法确定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差距的成因,在校正了就业选择所产生的偏误之后,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就业稳定性下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人力资本差异和行业差异对就业稳定性差距给出了显著性解释,其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近50%的就业稳定性差距;人力资本差异也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很小;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就业中,在非稳定就业中不存在。本文的结论表明,对城镇劳动市场就业分割的关注应转向更为隐性的分割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