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4)
2023(6208)
2022(5210)
2021(4838)
2020(4278)
2019(9835)
2018(9663)
2017(19852)
2016(10239)
2015(11386)
2014(10871)
2013(11376)
2012(10722)
2011(9978)
2010(10086)
2009(9441)
2008(9305)
2007(8398)
2006(7706)
2005(6789)
作者
(27989)
(24245)
(23607)
(22612)
(15345)
(11686)
(10711)
(9265)
(9192)
(8624)
(8295)
(8025)
(7566)
(7480)
(7373)
(7306)
(7082)
(6872)
(6800)
(6696)
(6076)
(6045)
(5965)
(5746)
(5461)
(5444)
(5245)
(5143)
(4980)
(4726)
学科
(57146)
经济(57088)
(44647)
(38069)
农业(29631)
方法(24444)
管理(23432)
数学(22806)
数学方法(22672)
(17289)
企业(17289)
业经(14580)
中国(12642)
(11116)
地方(10748)
(10279)
农业经济(9842)
(9505)
贸易(9499)
(9258)
(9008)
农村(9001)
(8903)
(8051)
(7972)
收入(7653)
发展(7610)
(7594)
(7428)
金融(7428)
机构
学院(150432)
大学(147903)
(72507)
经济(71452)
管理(59670)
理学(52390)
理学院(51941)
管理学(51237)
管理学院(50963)
研究(50493)
(44666)
中国(40549)
农业(33709)
(31095)
(29474)
业大(27323)
科学(27183)
(24923)
财经(24806)
中心(24372)
(22882)
(22828)
经济学(22456)
研究所(22161)
经济学院(20539)
农业大学(20471)
经济管理(19819)
(18385)
师范(18242)
财经大学(18070)
基金
项目(99158)
科学(79531)
研究(75683)
基金(74401)
(63491)
国家(62871)
科学基金(54635)
社会(51510)
社会科(48600)
社会科学(48591)
基金项目(39432)
(38544)
教育(33635)
自然(32708)
自然科(31990)
自然科学(31984)
自然科学基金(31448)
(31047)
编号(30715)
资助(30220)
(27370)
成果(24601)
(23975)
(22390)
国家社会(22074)
重点(21728)
教育部(20714)
人文(20577)
(20530)
(20324)
期刊
(83353)
经济(83353)
(50708)
研究(45012)
农业(34194)
中国(30989)
学报(22412)
(21850)
科学(21146)
业经(19768)
(19110)
金融(19110)
大学(18820)
学学(17890)
管理(17698)
(15868)
农村(13446)
(13446)
农业经济(13329)
财经(12892)
问题(12797)
教育(12463)
技术(11717)
世界(11687)
经济研究(11605)
(10968)
经济问题(9353)
农村经济(8904)
(8870)
技术经济(8135)
共检索到229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世军  童馨乐  邰伦腾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幸福感毫不逊色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幸福感存在"Easterlin悖论",即收入的增加不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农民工幸福感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呈现梯度上升的特征,且这一特征与区域工资上升无关。如今的农民工更加关注工作的本身,从事"体面"工作的农民工幸福感要明显高于其他农民工,其中原因并非收入的作用,而是一些非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闲暇带来的更多幸福感增进。除此以外,企业所有制、健康人力资本等一些其他非收入因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均有助于提升农民工幸福感。论文最后提出政府应从农民工就业环境监管、产业转型与农民工培训、财政补贴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等角度提升农民工幸福感,并且也阐述了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所具有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世军  童馨乐  邰伦腾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幸福感毫不逊色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幸福感存在"Easterlin悖论",即收入的增加不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农民工幸福感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呈现梯度上升的特征,且这一特征与区域工资上升无关。如今的农民工更加关注工作的本身,从事"体面"工作的农民工幸福感要明显高于其他农民工,其中原因并非收入的作用,而是一些非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闲暇带来的更多幸福感增进。除此以外,企业所有制、健康人力资本等一些其他非收入因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均有助于提升农民工幸福感。论文最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鲁强  徐翔  
生育行为能够影响幸福感。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生育行为对农民、农民工与市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差异学术界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从遗漏变量和群体特征两个维度拓展生育行为的幸福感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生育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幸福感。2)生育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群体特征。3)生育不同性别子女对幸福感的影响差异很大。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社会阶层及父母性别是生育行为影响幸福感存在群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与把握"生育-幸福"命题以及人口政策、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名望  华汉阳  
本研究采用2016~2018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的2942份农民工样本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保险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购买社会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且购买的社会保险种类越多,其主观幸福感越高。购买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比未购买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高21.70%,每多购买一种社会保险,其主观幸福感提高6.10%。五种类型的社会保险均能显著提高参保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其中购买医疗保险带来的边际效应最高,其次为养老保险,最低的是工伤保险。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样本分析,发现原模型的回归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靖  毛学峰  熊艳艳  
本文基于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权益保障对农民工在打工所在地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权益相关变量确实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幸福感,不同权益变量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不同,而且相同权益变量对不同群体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同。分析表明,为农民工讨薪应该成为提高农民工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切入点,而其他权益因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在优先序上有所不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波  周恩毅  
幸福是人类社会一直坚持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当前"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中国人的理想。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筑起城市居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幸福指数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的质量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此也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幸福理论为基础,根据调查数据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九个部分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夏晶  吴燕妮  夏季  
本文通过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光华  张天舒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的CHIP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选取性别、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受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工作合同性质、工作时间、工作餐福利、保险水平、个人月工资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家庭经济状况、住宿福利和所在城市共14个潜在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就业状态、工作合同性质、工作时间、工作餐福利、保险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艺妮  李纯青  金晓彤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生活目标,如何通过消费提升幸福感已经成为目前一个新的学术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消费行为地位消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和多元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消费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同样的地位消费水平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越高。第三,社会比较倾向越低,地位消费所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时对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深远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奇峰  苏群  赵霞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在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影响也越大,相对于务工地没有熟人或朋友帮忙的农民工来说,熟人或朋友在16人以上的感觉到非常幸福的概率要高10%左右;社区信任和社会信任的估计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社区信任的作用比社会信用的作用更大,其中社区信任者感觉非常幸福的概率比社区不信任者高8.2%;公平感知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认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静  
基于对浙江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测量其幸福感,并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真实把握浙江农民工在生活诸方面对幸福的感受,以期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艺妮  李纯青  金晓彤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生活目标,如何通过消费提升幸福感已经成为目前一个新的学术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消费行为地位消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和多元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消费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同样的地位消费水平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越高。第三,社会比较倾向越低,地位消费所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时对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深远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卢海阳  杨龙  李宝值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应用有序Logit模型和OLS模型探讨了就业质量和社会认知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进一步地,为了克服主观变量间双向因果关系所导致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是否熟悉居委会历史"和"是否有投票经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2SLS模型进行了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幸福感影响显著,其中,劳动报酬对农民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加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幸福感更高,而工作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的幸福感更低;第二,良好的社会公平感知、较高的经济地位感知和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农民工幸福感,积极的情绪状态还能有效缓解工作时间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负向效应;第三,就业质量和社会认知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工作类型和劳动报酬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老一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而劳动合同签订状况、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经济地位感知的影响则呈现相反的情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立新  潘春阳  
本文致力于从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维度——收入差距和机会不均——对中国的"Easterlin悖论"进行解释。利用CGSS(2005)和CEIC(2005)的数据,本文分别对居民总体、各收入阶层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考察,我们发现:(1)机会不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普遍的负面影响,且其对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损害更为严重;(2)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其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显著损害了低、中低和高收入阶层的幸福感,而对中上收入阶层的影响并不显著;(3)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乡分割与政治身份是影响居民对机会不均容忍程度的内在原因。因而保障中国社会机会均等程度,适当缩小收入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峰  张永水  孙厚才  
为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本研究调查了255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果发现:(1)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心理韧性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积极情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般自我效能感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又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