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2)
2023(11031)
2022(9257)
2021(8861)
2020(7309)
2019(16542)
2018(16242)
2017(31098)
2016(16787)
2015(19047)
2014(18821)
2013(18788)
2012(17368)
2011(15929)
2010(16064)
2009(15150)
2008(15019)
2007(13580)
2006(12238)
2005(11183)
作者
(46404)
(39683)
(39153)
(37312)
(24802)
(18873)
(17580)
(15300)
(15097)
(13803)
(13648)
(13092)
(12555)
(12480)
(12430)
(11969)
(11442)
(11317)
(11217)
(11166)
(10074)
(9618)
(9445)
(9115)
(8903)
(8888)
(8598)
(8597)
(7820)
(7819)
学科
(73423)
经济(73250)
(52914)
(46586)
管理(45458)
(32374)
企业(32374)
农业(30717)
方法(27715)
中国(24629)
数学(23343)
数学方法(23158)
业经(21294)
(20216)
(18368)
(14635)
贸易(14626)
(14414)
(14389)
(12648)
银行(12634)
(12473)
(12231)
地方(11919)
(11911)
(11533)
金融(11530)
(11419)
体制(10890)
环境(10826)
机构
学院(243241)
大学(242995)
(113450)
经济(111501)
管理(91419)
研究(88621)
理学(78605)
理学院(77754)
管理学(76670)
管理学院(76215)
中国(70788)
(54802)
(51487)
(51416)
科学(48556)
(44184)
农业(41674)
中心(40445)
财经(40116)
研究所(39483)
业大(38194)
(36726)
(35918)
经济学(35680)
北京(32644)
经济学院(32029)
(31070)
师范(30817)
(30531)
财经大学(29510)
基金
项目(158777)
科学(127151)
研究(120503)
基金(118748)
(102944)
国家(101997)
科学基金(87320)
社会(82313)
社会科(76943)
社会科学(76925)
基金项目(62199)
(58898)
教育(54302)
自然(52401)
自然科(51204)
自然科学(51190)
自然科学基金(50331)
(49730)
编号(47847)
资助(47735)
成果(39827)
(38290)
(35985)
重点(35617)
国家社会(35374)
(34802)
教育部(33141)
课题(32932)
(32669)
中国(32040)
期刊
(132127)
经济(132127)
研究(77914)
(59034)
中国(55669)
农业(40021)
(39009)
科学(35840)
学报(35699)
管理(32482)
大学(29330)
学学(27839)
(27419)
金融(27419)
业经(24514)
教育(23710)
财经(21001)
技术(19829)
经济研究(19504)
(19055)
问题(18722)
(18131)
世界(16465)
农村(14625)
(14625)
农业经济(14079)
(14076)
(13179)
经济问题(12630)
国际(12132)
共检索到380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  
文章通过划分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期间对子女教育选择形式的类型,采用实证调查数据揭示了双亲外出留守型农民工子女向上流动进入大学的概率最低,滑入犯罪的概率最高;研究结果显示,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比随同父(母)外出的流动儿童进入高层次院校的概率更大,表明流动儿童不稳定的受教育过程、高考返回原籍等因素影响了其向上流动的概率。因此,国家应当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形式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干预,减少双亲外出留守型儿童的数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力  孙鹏  
把城乡差距和社会分层作为理解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关键变量,从双重差距的角度构建农民工流动模型,探索新型城镇化中的突出问题,以及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只注重缩小城乡空间差距的"被城镇化"会进一步扩大社会分层,降解未来城镇化的"改革红利",而均等化应该是在双重差距均衡缩小下的均等化。同时,新型城镇化应该释放出更多的后致性规则的流动以及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资本分配比例,通过"固内"培养新时期的职业农民和通过"安外"让有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市民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晓燕  
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内部分化,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催生了该群体多样化、差异性的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对农民工的内部分化考虑不充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障整体缺失、保险关系异地接续难、退保率过高等问题。针对农民工在空间结构、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化,提出了分层次、多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乐东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户籍制度的变迁将广大农民束缚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而土地制度的变迁却是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两种制度变迁的综合结果,是将城市的贫困和失业问题,转化成了农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度的进一步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馨苓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便是这些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特殊社会阶层中的典型代表。研究阐述了改开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分层问题及促进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的意义;从政治平权诉求、经济平等诉求和文化认同诉求等方面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分层问题;给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参与政治权,维护其合法经济权益和提振其对城市文明的文化认同感等若干对策来促进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和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馨苓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便是这些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特殊社会阶层中的典型代表。研究阐述了改开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分层问题及促进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的意义;从政治平权诉求、经济平等诉求和文化认同诉求等方面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分层问题;给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参与政治权,维护其合法经济权益和提振其对城市文明的文化认同感等若干对策来促进社会各阶层有序流动和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东东  杜海峰  刘茜  李姚军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深圳调查数据,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结合十大阶层理论,调整社会阶层划分方法;透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户籍、代际、代内三重视角,综合考察农民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普遍分布于蓝领、雇员阶层;多数农民工通过进城务工实现上升流动,城镇打工期间则以平层流动为主;农民工阶层体系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开放性虽有较大改观,但与城镇居民尚存一定差距。当代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社会封闭""阶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实证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数据年份、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匹配估计等条件下依旧稳健;从异质性结果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及较低教育程度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提升照料能力及改善住房条件两条机制影响子女随迁。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实现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毛哲山  
具有规模较大中下层是我国"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的现实。如何提升农民工阶层资源获得能力并上升到社会中间阶层,是改变我国社会结构下层过大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城乡二元制度为基本背景,以资源为分析维度,实证分析农民工阶层在资源分配以及向上流动中受到的制度性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其收入水平,并为其向中间阶层流动打通上升渠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本文利用农民工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多数儿童留守而少数儿童流动的原因。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在外收入能力和照料能力是限制儿童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从事自营业务、能否获得社会保险以及是否有非就业的成年人陪同。制度因素呈现了一定影响,包括高考制度限制引起初中阶段流动儿童大幅度减少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险有利于儿童流动。结论是通过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健全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外收入能力和照料能力,从而有利于儿童流动和完整家庭迁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世存  
本文对《青年农民工:流动与就业》一书进行了剖析和评价,此书以务实和预判为基础,采用的研究逻辑、研究内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科学准确,深入分析了青年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就业、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现状和态势,提出了预见性建议,笔者认为该书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的新型产业工人就业与流动的研究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宏  任焰  
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结构及其与父母的居住模式是流动和留守儿童各种问题的根源。本文利用2006年的"珠三角"农民工抽样调查原始数据,从农民工子女流动或留守的两种生存状况出发,探索了决定这两种生存状态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农民工子女的流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年龄、农村社会支持、迁移距离和父(母)在城市生存状态,他们的流动与否不仅是作为农民工父(母)理性选择的结果,还与国家、地方、生产等方面的制度有关。也就是说,与人口迁移中"推拉理论"的论述一样,农民工子女的流动与否也是由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各自的推拉合力作用的结果,也是作为父母的农民工经过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结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超  万海远  田志磊  
本文探讨了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下的人口迁移模式以及“为教育而流动”的迁移机制。研究显示,随迁子女教育均衡政策的出台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流入改革省份,并且改革力度越大、对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要求越低、升学的限制条件越小,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吸引力就越大。相对于其他教育均衡政策,异地高考试点对农民工流向的影响更加明显。伴随着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实施,农民工家庭的迁移距离也随之增加。为了让其子女顺利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入学,农民工父母宁愿以牺牲部分工资收入为代价来换取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杨俊青  
本文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居住条件与子女本地就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10,与没有确定是否要长期留在本地的参照组农民工相比,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7.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2)农民工子女本地就学条件改善使其定居意愿的概率提高0.016,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显著增加11.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3)农民工在城市的平均月收入增加1%,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63,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52.8%,两者均在5%水平显著,农民工前往其他城市意愿下降12.9%,在10%水平上显著。此外,本文使用两层嵌套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进城农民工流动的区域异质性,发现居住条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微小的区域差异性,子女就学对定居意愿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房价与城市级别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睿  冉光和  
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模式的普及,子女随迁至务工地逐渐成为农民工家庭新的迁移决策理性,也影响着其在迁入地的劳动行为偏好及就业质量。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假设的基础上,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模式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长子(女)随迁还是全部子女随迁,子女随迁均显著促增了农民工父母的就业质量。同时,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群内异质效应:从家庭特征来看,子女随迁对男性和多子女家庭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从工作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