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7)
2023(5230)
2022(4459)
2021(4372)
2020(3709)
2019(8248)
2018(8387)
2017(16160)
2016(9079)
2015(10186)
2014(10193)
2013(10171)
2012(9775)
2011(8890)
2010(9297)
2009(8983)
2008(8973)
2007(8608)
2006(7793)
2005(6980)
作者
(26557)
(22868)
(22349)
(21256)
(14005)
(11046)
(10003)
(8999)
(8618)
(8095)
(7756)
(7648)
(7063)
(7051)
(7033)
(6760)
(6708)
(6610)
(6491)
(6266)
(5752)
(5679)
(5656)
(5263)
(5257)
(5181)
(5062)
(4895)
(4679)
(4643)
学科
(44243)
(39271)
经济(39213)
(34290)
农业(29373)
管理(23804)
(14658)
企业(14658)
业经(13536)
方法(12747)
数学(10930)
数学方法(10751)
(10070)
农业经济(9767)
中国(9623)
(9614)
(8968)
农村(8960)
(8383)
地方(8097)
土地(7804)
(7773)
(7528)
(7459)
及其(7178)
(7074)
劳动(7072)
发展(7015)
(7006)
收入(6877)
机构
学院(134885)
大学(130545)
(56665)
经济(55502)
管理(52370)
(46383)
研究(45414)
理学(45060)
理学院(44653)
管理学(43894)
管理学院(43669)
中国(37326)
农业(35037)
业大(28275)
科学(28151)
(27465)
(25416)
(24025)
中心(22475)
(21782)
农业大学(21511)
研究所(21321)
财经(19060)
(17663)
(17303)
经济管理(17245)
(17111)
北京(16741)
(16708)
(16677)
基金
项目(85697)
科学(66812)
研究(64204)
基金(61993)
(53824)
国家(53241)
科学基金(45149)
社会(41046)
社会科(38355)
社会科学(38341)
(34426)
基金项目(32907)
自然(28170)
编号(28005)
自然科(27414)
自然科学(27404)
(27312)
教育(27245)
(27182)
自然科学基金(26918)
资助(25081)
成果(22652)
(19363)
(19034)
重点(18227)
课题(17723)
(17215)
(16979)
(16978)
(16842)
期刊
(73881)
经济(73881)
(53007)
研究(37641)
农业(35806)
中国(31308)
学报(23355)
科学(21454)
(19255)
大学(18817)
业经(18403)
学学(18113)
(16191)
(15206)
金融(15206)
管理(14931)
农业经济(13389)
农村(13302)
(13302)
教育(11442)
技术(11138)
问题(11023)
(9808)
世界(9495)
财经(9327)
农村经济(8876)
经济问题(8500)
经济研究(8087)
业大(7984)
(7935)
共检索到210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悦蘅  杨海涛  黄韬  
农民工权益保护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命题之一。文章从政府间博弈的角度对农民工权益保护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二是输入地政府与输出地政府的博弈。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该命题的基本方案,即构建良性互动的政府间关系,其中,中央政府着眼于构建宏观层面的法律框架,而输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尽可能采取"合作博弈"策略,这样才能构建良性互动的政府间关系。唯有如此,"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难题才有可能被破解,也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志胜  
近年来,各地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考虑,采取了诸多措施来保障农民工权益,但因为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政府职能的地域性而收效甚微,从而凸现政府间合作的必然。本文在释读政府间合作的逻辑、探究其与农民工权益关联的基础上,提出以合作为主轴、利益分享为基点构建维权联动机制,进而填补府际政策空档,实现社会保障的无缝衔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德云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各不相同。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下的许多制度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本文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合理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标和实施中发现,该法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对企业自由协约权利的管制,其制度效应将是租金耗散;在该法律框架下,企业追求租金耗散最小化的行为选择导致农民工雇佣权益被弱化。此外,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地方政府介入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率具有约束作用。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在信息成本约束下,中央政府把监督《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但后者出于自身租金最大化考虑可能无动力介入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博弈中。企业为了减少因协约权利管制而产生的租金耗散,将对劳动者采取歧视性协约策略:跟谈判能力较强的技术和管理型员工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同时,与谈判能力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艳纯  曹张志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一个农地非农化的过程。如何合理分配农地征用后产生的巨额级差收益关系到征地能否顺利进行,利益分配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文章通过构建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农民的行为选择及其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军  龙娟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和农业人口生活方式转变、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但同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建设用地需要的增加,却也在另外一方面使征地加剧,造成严重的失地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征地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民权益保护,使必要性征地顺利进行而又不损害农民权益。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我国征地现状和政府征地行为,可以找到有效解决方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范艳萍  
该文从国家与地方政府、资方(工厂)和农民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法》立法与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权益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与资方加强联合,通过制造"去合法化"条件、选择性利用政策等方式,农民工权益被阻隔在法律保护之外;进而,农民工自身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与意愿,形成地方政府、资方和农民工三方"共谋"的局面。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华  齐卫娜  
在环境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竞争博弈,效用目标差异是导致其竞争的根本原因。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帕累托最优,应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地方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的统一,经济增长和环境协调一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庞文  
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 ,描述了当前武汉市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 ,在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以期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孙放  
农民工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目前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因素,他们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权利,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维护农民工权益,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管理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员金松  
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对和谐社会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及"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保障其合法权益显得尤为紧迫。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崔秀荣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队伍迅速壮大,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问题。尽管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但实际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了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究其深层原因还在于我国农民工权益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保护。因此,积极探索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机制,调动农民工参加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既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段文静  
本文从强化立法有利于加快制度创新、法律援助制度有助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长效法律机制,来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这一目前社会热点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孝彦  
加强和完善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为了解决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应当取消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规定;应当扩大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把农民工讨薪诉讼纳入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在涉及农民工的相关诉讼中,应当降低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争议的案件事实最终真伪不明时,由雇主承担败诉的风险;应当建立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的检察长追缉制度;应当针对农民工完善欠薪支付令制度并建立农民工诉讼案件执行的绿色通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