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9)
2023(14422)
2022(12070)
2021(11511)
2020(9385)
2019(21784)
2018(21673)
2017(40946)
2016(22808)
2015(25866)
2014(25739)
2013(24297)
2012(21920)
2011(19981)
2010(20163)
2009(17847)
2008(17194)
2007(15116)
2006(13132)
2005(11146)
作者
(60219)
(50586)
(50169)
(47829)
(31919)
(24087)
(22726)
(19691)
(19468)
(17749)
(17201)
(17035)
(15608)
(15569)
(15503)
(15287)
(15098)
(14836)
(14524)
(14449)
(12450)
(12333)
(12272)
(11885)
(11335)
(11306)
(11096)
(11037)
(10030)
(10016)
学科
(89448)
经济(89354)
(61853)
管理(55539)
(47486)
方法(41231)
(40629)
企业(40629)
数学(37277)
数学方法(36583)
农业(31565)
中国(29404)
业经(22401)
教育(21320)
(19150)
地方(17539)
理论(17426)
(17372)
(15097)
(15062)
技术(14697)
(14581)
贸易(14576)
(14183)
环境(12902)
(12275)
发展(11992)
(11870)
(11274)
银行(11253)
机构
学院(311506)
大学(309251)
(121945)
经济(119268)
管理(119144)
理学(105071)
理学院(103889)
管理学(101631)
研究(101059)
管理学院(101046)
中国(70225)
(64617)
(61758)
科学(61626)
(51744)
(49895)
师范(49548)
业大(48861)
(48432)
中心(47402)
农业(47323)
(45959)
研究所(44491)
财经(42706)
师范大学(40165)
北京(39792)
(39372)
教育(37975)
经济学(37430)
(36131)
基金
项目(217853)
科学(175677)
研究(165261)
基金(158077)
(136530)
国家(135249)
科学基金(118011)
社会(105263)
社会科(99452)
社会科学(99427)
(86939)
基金项目(83810)
教育(83282)
自然(75317)
(74109)
自然科(73669)
自然科学(73648)
自然科学基金(72291)
编号(69661)
资助(63308)
成果(55764)
(50166)
重点(50002)
课题(49445)
(48189)
(45877)
教育部(43891)
国家社会(43131)
创新(42633)
人文(42189)
期刊
(127976)
经济(127976)
研究(92710)
中国(63627)
(62952)
教育(61211)
学报(43554)
农业(43018)
科学(42654)
管理(38484)
(37459)
大学(35951)
学学(32903)
技术(32755)
业经(27507)
(24318)
金融(24318)
(20440)
财经(19950)
问题(19577)
经济研究(18467)
职业(17551)
(17195)
(15457)
统计(14807)
(14327)
技术经济(14271)
资源(14156)
农村(14085)
(14085)
共检索到442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屈小博  余文智  
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匹配状况对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增加劳动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1~2016年微观数据,基于城市规模视角分析了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匹配状况对工资效应的差别。研究发现: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农民工教育与职业的错配比例越高;中小城市农民工教育过度对工资的影响呈现工资嘉赏效应,大城市农民工教育过度对工资的影响以工资惩罚为主;而教育不足对农民工工资则普遍存在负向影响。农民工教育与职业不匹配对工资影响的理论机制表明,中小城市支持人力资本理论模型,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则支持分配理论模型。这意味着,农民工在中小城市表现出学历越高人力资本回报越高的特点;而在大城市,教育与职业适配则更为重要。因此,改善城市层面的教育-职业的适配性,让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和工作转换,进一步增强城市间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是相关政策调节的重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密  罗婷婷  赵晓琳  谭晓婷  
基于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数据(CHIP),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工具变量法评估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的溢价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工资溢价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住生活成本,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水平之间仍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不同城市规模的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影响,而中小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工资无关。究其原因,根据对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教育-匹配程度测算,城市规模越大越有助于农民工教育-工作相匹配;考虑农民工教育-工作匹配后的收入效应,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由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及职业决定,特大城市农民工的工资溢价效应主要由农民工自身能力决定,即验证了教育-匹配程度是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工资溢价的重要作用机制。该结论有助于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并为农民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尔肯拜·苏琴  伍山林  
文章基于教育与工作是否适配及其收入效应的视角,根据2013年的CGSS数据,在运用实际匹配法评估农民工教育与工作匹配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D-H模型和V?V模型估算了农民工教育的收入效应,并且据此讨论了教育获益与教育惩罚的问题。研究表明:(1)在教育适配状态下,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最高。(2)就农民工群体而言,教育不足发生率比较高,但并非不存在教育过度情形。(3)男性农民工具有教育过度工资溢价和教育不足工资折价并存的特征,女性农民工不具有这样的特征。(4)在短期内,企业主不仅愿意为教育过度农民工支付工资溢价,同时也会对教育不足农民工实施工资折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辉  
本文采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经历的跟踪数据,将每次就业决策时进行的职业搜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保留工资设定、搜寻渠道选择、搜寻努力程度投入、就业决策,探寻职业搜寻过程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发现,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随流动次数而变化,首次非农就业决策多产生于进城之前,之后主动职业搜寻增多;搜寻渠道以社会网络为主,社会网络效果越来越具体和直接;搜寻努力程度不够,更多将精力用于社会网络维护而非职业搜寻投入;农民工职业搜寻对职业向上流动影响程度与城市居民显著不同;在通过职业流动和提高保留工资实现职业地位上升方面农民工群体更显著;在搜寻努力程度方面城市寻职者更显著;在搜寻渠道方面社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雯  张锦华  
面临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任务,有必要分层推进不同规模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采用生存工资Anker法测算农民工的市民化经济门槛。研究发现:以典型的三口之家为例,城乡间和城市间的流动人口生存工资分别为3 240元、4 480元,有能力满足该标准的农民工比例为52.5%和42.6%;运用Biprobit模型识别有市民化需求的农民工,得到满足城市经济门槛的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为35.5%;用Oaxaca-Blinder分解代际差异后,得到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分别为36.7%、33.1%,新生代农民工是市民化的主力;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提升,经济门槛也随之抬高,在超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最高,生存工资城乡差距高达3 000元,其他规模城市的经济门槛城乡差异仅为500~1 000元。基于此,需要科学核算农民工在不同城市规模的收支差异和市民化意愿,实现“想落尽落,应转尽转”,避免“能落不想落、想落不能落”的窘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广慧  徐桂珍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工作者自我评价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一工作匹配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应用过度教育收益率模型(ORU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一工作匹配的收入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工作匹配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其实际教育收益率。虽然过度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有正向影响,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教育不足对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腾飞  柯善咨  
劳动技能匹配是集聚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导致了行业的不同区位偏好。文章将劳动技能匹配引入Venables(2007)的理论模型,利用全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交通条件、城市规模和企业技能培训对生产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显示:交通条件、城市规模和企业培训都能改变技能匹配水平、提高企业生产率;交通条件和企业培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城市间有明显差异。对高、中、低技术产业的计量检验还发现,改善交通条件有助于提高特大城市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促进高技术产业向特大城市集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启超  王亚华  
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进行工作搜寻和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劳动力市场相对完善的大城市中,农民工是否会减少对社会网络的依赖呢?本文以社会互动模型为基础,构建两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借助社会网络渠道进行工作搜寻的机理。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将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数据相匹配进行实证检验,识别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社会网络搜寻渠道的影响。鉴于常规模型的估计结果会因选择效应而存在偏误,本文运用含城市固定效应的两步法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大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对社会网络搜寻渠道的依赖。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城市中的农民工依赖社会网络渠道搜寻,是对大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不足的补充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  刘超  
本文使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用1982-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各城市人口增量作为城市规模的工具变量,并结合农民工技能异质性,在有效控制内生性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后,研究城市人口规模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呈倒U型关系,随城市规模扩张市民化能力先增大后减小。高技能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极值出现在人口200万左右的大城市,中低技能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极值处于100-200万人口区间的城市。高技能农民工更容易从城市集聚中获益,这符合劳动力市场极化和人力资本外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