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24)
- 2023(19251)
- 2022(16121)
- 2021(15102)
- 2020(12569)
- 2019(28988)
- 2018(28865)
- 2017(55684)
- 2016(30462)
- 2015(34587)
- 2014(34815)
- 2013(34274)
- 2012(31194)
- 2011(28088)
- 2010(28037)
- 2009(25909)
- 2008(25396)
- 2007(22879)
- 2006(19929)
- 2005(17404)
- 学科
- 济(125207)
- 经济(125075)
- 业(86786)
- 管理(83542)
- 企(64851)
- 企业(64851)
- 方法(56914)
- 农(51018)
- 数学(49898)
- 数学方法(49255)
- 农业(33728)
- 中国(32768)
- 业经(31122)
- 财(30428)
- 学(26513)
- 地方(26140)
- 制(22805)
- 贸(22054)
- 贸易(22046)
- 易(21408)
- 理论(19496)
- 务(18977)
- 财务(18892)
- 财务管理(18846)
- 技术(18652)
- 环境(18581)
- 和(18355)
- 银(18232)
- 银行(18174)
- 企业财务(17818)
- 机构
- 学院(435615)
- 大学(432621)
- 济(171191)
- 管理(170337)
- 经济(167379)
- 理学(148058)
- 理学院(146454)
- 管理学(143621)
- 研究(143234)
- 管理学院(142860)
- 中国(106924)
- 科学(92041)
- 京(91156)
- 农(86495)
- 财(75955)
- 所(72641)
- 业大(71139)
- 农业(67078)
- 中心(67056)
- 研究所(66516)
- 江(64082)
- 财经(61240)
- 范(57629)
- 师范(57071)
- 北京(56840)
- 经(55738)
- 州(52061)
- 院(51415)
- 经济学(50656)
- 技术(46662)
- 基金
- 项目(300027)
- 科学(234419)
- 研究(218420)
- 基金(215409)
- 家(187980)
- 国家(186382)
- 科学基金(159449)
- 社会(135624)
- 社会科(128164)
- 社会科学(128125)
- 省(119418)
- 基金项目(114680)
- 自然(104141)
- 自然科(101645)
- 自然科学(101617)
- 教育(100233)
- 自然科学基金(99742)
- 划(99377)
- 编号(91288)
- 资助(88228)
- 成果(73227)
- 重点(67171)
- 部(65245)
- 发(64650)
- 课题(62122)
- 创(61699)
- 科研(57603)
- 创新(57589)
- 大学(55450)
- 教育部(55258)
- 期刊
- 济(187244)
- 经济(187244)
- 研究(120920)
- 农(83994)
- 中国(80068)
- 学报(72684)
- 科学(65332)
- 财(57573)
- 管理(57568)
- 农业(57055)
- 大学(55065)
- 学学(51998)
- 教育(46663)
- 技术(38700)
- 融(37210)
- 金融(37210)
- 业经(35766)
- 财经(28687)
- 经济研究(28399)
- 业(28190)
- 问题(26191)
- 经(24412)
- 版(23066)
- 图书(22740)
- 技术经济(21186)
- 科技(20853)
- 理论(20568)
- 资源(19855)
- 统计(19657)
- 商业(19340)
共检索到625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是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有制度性因素和实践性因素;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何在?创新多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建立城乡对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机制。进而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实现市民化。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怀玉
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多有困难。其中,双轨体制下的城乡双重尴尬、自信与自卑的双重矛盾心理、择业困难、社会资源缺乏以及心理剥夺所带来的悲观的情绪使得农民工市民化的心理面临种种障碍和困惑。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这一背景下,农民工的心理状态及其成因。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因素制约等外在原因。本文在对这两方面原因的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民工心理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心理形态 调整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强
1.以强化劳动保护为先导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一直以来,福利供给与户籍制度相互捆绑的政策安排是导致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难以得到满足的体制性原因,而剥离二者之间的连带关系,使更多的资源向农民工倾斜,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也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政策导向。但是,由于城市资源相对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全美
依据ERG需要理论,把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发展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其发展需要的体现,是新生代农民工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在县域城镇范围内,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现实的路径选择,应放开县域城镇户籍制度、在县域实行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政策和就业培训制度。
关键词:
ERG需要理论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涤非 许栩 陈海勇 杨双
基于河南省40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对惠农政策的认同度不高,政策认知和对政策评价都处于较低水平,政策情感处于一般水平,农民工对推出时间早、实施时间长、受惠面积广的政策更满意。在认知主体因素中,年龄对惠农政策认同度有显著影响,两代农民工的政策认同度存在着显著差异,第二代农民工认同度低于第一代农民工,而性别、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惠农政策认同度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影响因素中,政策宣传情况对惠农政策认同度影响力最大,得到实惠多少、务农意愿和对政府的信任等因素对政策认同度也具有显著影响,均与政策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农民工 惠农政策 政策认同 影响因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冬 傅晋华 郑风田
个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决定着其所能摄取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而先前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信息的解读。利用河南省433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网络越发达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概率越大;新生代农民工最后工作工龄、换工作次数在其社会网络与创业行为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应重视创业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渠道建设,以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辨识更具价值的创业机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波 柳中苏 黄峰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户籍制度对农村居民控制的放松,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对我国的现金流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省,农民工现象对现金流通的影响尤为突出。大量的农民工收入被以现金的方式带入河南省,从而对河南省由一个现金投放地区转变为现金回笼地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民银行及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应对,比如为农民工提供便利的结算条件等,减少因此引起的现金投放量的增加。
关键词:
货币流通 农民工 现金流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鲁强
该文分析了在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以及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民工被动边缘化、主动边缘化与双重边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能力、意愿、制度、法律和环境。该文建议:社会和政府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推动农民工内部因素市民化,充分发挥其互动自反效应及辙痕效应。其次应该注重农民工外部因素市民化,尤其是改善农民工的迁徙条件和生存状态,并在此过程中努力使制度、法律以及社会接纳三者相结合。最后,在保障农民工市民化有序进行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工市民化路径(双三重螺旋机制)的自我运行和维护。从根本上说,政府需要对农民工授之以成为市民的方法和机...
关键词:
群体特征 边缘化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竹林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包括总体进程的速度目标,外部制度因素变革和创新目标,以及微观层次的农民工素质提高、居住条件,经济生活、社会关系、政治参与、心理认同等市民化目标。科学的目标设计是准确测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科学制定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依据,只有采取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增强城市化的动力基础,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以优化制度环境,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赋予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整合多重行为以形成市民化的支持力量,才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目标,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本文通过梳理1978–2013年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迁的历程发现,36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农民收入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出现下滑态势,工资性收入上升较快,并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柱,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现不规则变化但稳中有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即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递减性;工资性收入的主体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补充性。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促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问题。因此,提高河南农民工资性收入就必须在非农领域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民收入 结构变迁 增收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静 李汶洋
随着成渝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有序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三大体制困境:牢固的户籍制度、难以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及排斥性的社区管理制度。破局成渝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困境需要从开创体制新格局、完善政策法律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农民工社区服务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入手,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打造有力的外部环境,奠定坚实的内生土壤。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体制困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学榕 杨奇明 李德洗 赵哲
本文利用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民工收入的代际流动性,并考察教育和外出务工对农民工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的可能影响。基于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收入的代际弹性在0.261至0.292之间。利用TS2SLS方法进行估计,则会使农民工代际收入弹性提高40.48%,达到0.406。按照子辈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外出务工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探讨教育和外出务工对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整体上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外出就业均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代际收入的传递系数,进而提高农民工收入的代际流动性。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促进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应能够显著改善低收入家庭子辈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促进农村地区代际收入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在土地制度、融资渠道以及创业项目等方面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与支持。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选择创办经验型企业、小商小户型企业、依靠本地资源型企业以及产业集群型企业等。但由于缺乏项目指导等原因,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最可行的创业路径仍是创办小商小户型企业,但该类型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当前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趋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河南省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工 返乡创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锴 孔荣
笔者将"农民工收入质量"概念引入信贷需求研究中,在对农民工收入的充足性、稳定性、结构性、成本性、知识性等5个维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有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民工收入质量对其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质量中的家庭收支情况、务工收入与总收入比值、生活成本、工作技能等4个变量对信贷需求有负向影响;变量换行业次数对信贷需求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质量 信贷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本文对农民工流向选择和区域流动人口规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民工流动到东部沿海地区的比例呈现出减少或者是增幅下降的趋势,之所以呈现出农民工流动到东部沿海地区规模减少或者是回流规模扩大的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生存成本增加进而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支剩余差距缩小,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比较中西部与东部地区收支剩余差异的情况下选择省内就业或在周边省份就业。
关键词:
农民工 收支剩余 流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